題材獨特故事精彩懸念多 四大絕招成就《暗算》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驗算絕招


《暗算》投資中等,陣容也是常規,為什麽卻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從四川到江蘇再到現在的北京,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特情電視劇的熱潮?本報記者特別分析,《暗算》征服觀眾有四大絕招。


一、題材獨特


《暗算》吸引觀眾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題材獨特。原著小說上市後就頗受歡迎,而導演柳雲龍抓住了這個點,將小說拍攝成電視劇。關於中國特情人員的專門電視劇從來沒有過,這是首創,對觀眾來說,這群神秘的人就在我們身邊,可是他們到底有什麽樣的傳奇故事呢,沒人知道,傳奇的故事永遠能抓住人,這一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於涉案劇退出內地電視黃金檔,觀眾需要這類有懸念的電視劇出現,《暗算》以及一些反特的電視劇正是打了擦邊球,既有涉案劇的特點,又非涉案,同時填補了這個市場空白。


二、故事精彩


題材是吸引觀眾的第一點,而故事則是電視劇最核心的東西。《暗算》的故事非常精彩,這是它征服觀眾的一大絕招。內容基本沒有漏洞,也沒有低估觀眾的智商。三個故事《聽風》《看風》和《捕風》,描寫了三個傳奇的人物和他們的命運,一環扣一環。劇中懸念眾多,尤其到《捕風》篇,幾乎每集都給觀眾留下一個有待破解的“謎團”,而這個謎團也顯得格外“聰明”,就這樣,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三、演員表演準確


柳雲龍自導自演,王寶強、高明、宋春麗、祝希娟、王奎榮、於娜、石兆琪等明星加盟。可以說,演員準確的選擇是這部戲成功的又一關鍵要素。柳雲龍內斂型的“安在天”“錢之江”,王寶強樸實、真誠還有點神經質的“阿炳”,陳數風流而智慧的黃依依都十分到位,一部戲就讓這些角色深入人心。此外,配角演員也是個個入木三分,高明、宋春麗、王奎榮幾位老演員給這部戲加分不少,還有扮演一些小角色的演員,比如第三部中的“警犬”“母雞”等扮演者,雖然戲份不多,但各有特色,讓人難以忘記。
四、特殊年代有新意


曆史劇、現代戲看多了,人們需要特殊新鮮的東西,《暗算》開篇描寫的是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最後一部講的是二三十年代。前兩篇特殊的時代對觀眾有特別的吸引力。老年觀眾經曆過那個時代,需要“懷舊”,青年觀眾沒有經曆,但聽說過不少,需要“驗證”。在特殊背景下,那個時代的愛情,那個時代的生活顯得獨特而有趣,隻要拍得準確到位,這樣的戲很容易就能打動一批觀眾。




驗算結論


看風


看著它“長大成材”


《暗算》,我可以說是看著它“長大成材”的。一年前,該劇的導演兼主演柳雲龍給了我一本書,名字就叫做《暗算》,作者是麥加。他說這是一本中國作品從來沒有涉足過的領域——特情題材,他還說自己打算拍電視劇。


數十萬字的小說,我幾乎用了幾個晚上的時間趕著看完的。《聽風》《看風》《捕風》分別寫了三個特殊的人物,一個是眼睛瞎但是能聽得出初生嬰兒性別甚至血緣的異人“瞎子阿炳”,一個是心直口快敢愛敢恨甚至有些風流的漂亮女科學家黃依依,最後一個是打入敵人內部與敵人鬥智鬥勇最終用自盡的方式送出情報的地下黨員錢之江。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份讓人難以置信的傳奇,而這些傳奇又是被製造情節的高手麥加緊密地串聯在故事中,讓你拿著這本書欲罷不能。不過,原著是三個看上去相互關聯但又各自獨立的故事,做成電視連續劇一定要上下貫通前後一體。事先很多人也都為此擔心,沒想到柳雲龍竟然神奇般地做到了,他將三個故事用我和我父親的方式有機地連接在一起,第一次當導演的柳雲龍顯示了他的實力。


聽風


不走尋常路


擁有超能力的人保衛國家、反擊邪惡,這種故事在美國大片裏不鮮見,《暗算》算是填補了國產影視劇在這方麵的空白,“不走尋常路”,在故事題材的選取上就先勝一籌。


這尤其表現在《暗算》的第一部分《聽風》上,王寶強扮演的瞎子阿炳有許多武俠小說裏深藏不露的隱士的特質,而這樣一位大俠被我黨發掘,投入到反敵特的鬥爭中,這種情節想起來就令人振奮。


雖然故事有些邪乎,尤其是最後,阿炳僅用一秒鍾就從孩子的哭聲裏聽出了他的親爹是“藥房老李”,並因此羞愧而死,但觀眾除了一笑而過,很少有人去質疑電視劇的真實性——這全依仗《暗算》整劇營造出的半虛半實的氛圍吧。


從故事的精彩程度上說,《暗算》的三部分參差不齊,《聽風》最傳奇,可看性最強;《看風》也傳奇,但重點是跳出來講述女科學家黃依依的情感糾葛;而《捕風》相對比較寫實,講的是我黨地下工作者和敵人的鬥智鬥勇,其中很多情節最接近我們以往看同類影片的經驗。可能正是因此,我個人認為《捕風》的部分也是《暗算》裏最薄弱的一環——一個心理素質極強的地下黨員耍著一群愚蠢的烏合之眾玩,這種情節過去看得太多了,而《捕風》並沒做出太大的突破,那些冗長的周旋場麵甚至讓人覺得厭倦。


如果以為《暗算》隻是靠幾個離奇的故事取勝就大錯特錯了,在導演、攝影等等基本技術方麵,《暗算》也做得非常出色,別的不說,大部分時間裏,故事都在快節奏地向前發展,這是國產電視劇裏最欠缺的。


其實影視圈從業者都明白,加快節奏講故事的電視劇一定好看,隻是那些“正在熱播”的絕大部分國產電視連續劇都得從50集壓縮到20多集,這不太符合國產電視劇已經習慣的“市場規律”。




捕風


算得不夠精


相較於近幾個月令人乏味的那些電視劇,《暗算》新穎的題材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演了不少臥底的柳雲龍這次也算是將臥底、特務事業進行到底了。但是,觀眾從最初被吸引,到坐下來等著連續收看這部電視劇,是需要情緒逐步遞進,高潮迭起的情節來支持的。然而連著看了幾天《暗算》後,我發現在情節方麵,顯然還算得太少。


無論是《聽風》還是《捕風》,在關於特情人員破譯密碼的情節方麵都筆墨太少,而對於人物感情的描寫又太多,讓人看起來覺得很難過癮。


記得看過柳雲龍的采訪,他說最初要拍這部戲的初衷就源於被主人公的死法吸引,可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聽風》和《看風》中兩位主人公的死法卻恰恰是最匪夷所思的。王寶強飾演的阿炳,具有破譯密碼的超能力是可信的,但是居然能聽出孩子的親爹不是自己而是“藥房老李”就太誇張了。還有海歸女數學家,作風大膽獨立,不安心於破譯密碼,卻非得要追求安在天,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我行我素,可最後也就把命送在了自己的我行我素上。阿炳和黃依依都是英雄,可英雄卻都死得輕於鴻毛,實在是讓觀眾難以接受了點。


如果單說柳雲龍對於自己所扮演人物的塑造,那絕對是成功的,在前兩部中他把安在天對事業忠、對愛情貞、對同事敬、對兄弟義的形象表現得相當到位。起碼在當兩位特情人員發生意外的時候,他所做出的表現還是合乎常理的。




【瑕不掩瑜】


三個漏洞


1.黃依依的錢用早了


本報接到熱心讀者周先生的電話,周先生是業餘研究、收藏錢幣的愛好者,據他介紹,電視劇第二部《看風》描寫的是1965年之前的事情,直到黃依依死時才到1965年,可是卻在劇中出現了1966年才發行的10元的“大團結”。周先生說,10元“大團結”屬於第三套人民幣,1966年1月10日之後才發行的,根據《看風》的這個年代,10元錢那個時候應該還不存在。而劇中多次出現了10元幣。黃依依的錢用早了。


2.錢之江的筆跡


第三部《捕風》中,錢之江為了防備敵人發現出問題,寫情報的時候都是在模仿閻京生副參謀長的筆跡,這也使得後來閻京生被他當作擋箭牌。可是到後麵代主任讓他寫假情報迷惑外麵的地下黨時,他的筆跡應該是他本人的,“大白兔”卻沒有發現問題,這個筆跡和以前情報的筆跡應該是不一樣的了,為什麽沒發現呢?


3.兩份情報為什麽一樣?


同樣在《捕風》中,有觀眾就提出,代主任為了讓“警犬”的死不被地下組織發現,在報紙頭條登出“警犬”被捕的新聞,然後再有意讓共產黨截獲“警犬”叛變並交代會議在“本月12日淩晨3點在霞飛路浦江飯店402室召開”的假時間、地址的電報,以此迷惑地下組織,誤以為“警犬”是詐降,認為會議可以如期召開。但代主任不放心,擔心共產黨萬一沒截獲電報,擔心“警犬”叛變從而取消會議。於是代主任做了畫蛇添足的事。他讓錢之江書寫一份密信,內容是:“警犬叛變,務必取消12日晨3點,浦江飯店之行動毒蛇。”這點就很奇怪,因為“毒蛇”不像“警犬”,地下組織認為“警犬”是被捕後交代的假的會議時間地址,而認為“毒蛇”是破譯一份密電,沒有被捕,為什麽“毒蛇”寫的密信上時間地址也是假的?要說“毒蛇”可是知道真正的時間地址的,這讓地下組織領導看完了難道不會起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