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自1895年發明以來,女性形象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從來都是代表著時尚的前沿,每個時代也都會湧現出那個時代的時尚領袖,下麵就是電影百年以來的經典時尚女性形象,追溯著她們,讓我們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30年代:葛麗泰·嘉寶 美魂永世
她生於20世紀初(1905年),醉心於剛剛興起的新民主,渴望逃離“王位”的自由。因此,在37歲的黃金年齡毅然息影,引得好萊塢上下一片惋惜。
嘉寶細彎的眉毛,刮露出閃亮的眉骨。這種時尚首倡精神使男人為之卑躬曲膝。
因為1927年的《肉與魔》的光影效果使嘉寶被尊為“銀幕女神”;1930年的《安娜?克裏絲蒂》是她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當時全美國都奔走相告“嘉寶說話了!”《瑞典女皇》被稱為她本人性格的寫照,那一年她28歲,與戲中的女王同齡。
40年代:費雯麗 分裂的女神
她出生於一戰前夕(1913年),未滿周歲便周遊列國,而她乖張淩厲的性格剛一萌芽,便被送入了修道院。無所不為與無為而為在她發育的肉體裏肆虐馳騁——她得了分裂症。從此,她開始了一場人生的暴動,地點是好萊塢,事件是舞台劇《兒子與情人》。以後的事是勞倫斯.奧立弗,《亂世佳人》,《魂斷藍橋》,《欲望號街車》。
費雯麗刻意瞪起的大眼睛,一改好萊塢女人眯眼獻媚的風潮———也沒有一個女人瞪起眼睛會那樣好看。
《亂世佳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時,評委的鑒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好萊塢隻為她一人分裂。
40年代:英格麗·褒曼 靈的永恒
她從不穿金戴銀,演誰就化身為誰。作為曆史上唯一獲得3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女人,她的美抽象為清高、卓絕和脫俗。
她是中性打扮的最早締造者。她把對男性的蔑視穿在1米76的高個子西裝裏。
《美人計》、《卡薩布蘭卡》,令她成為公認的使男人自甘投網的女性象征,而女人的驕傲與堅強,榮光與權力,到此為止。
50年代:格蕾絲·凱麗 貴璽王妃
她第一個向人宣稱,女人的美,來自男人的顯貴。以至於讓人忘了,她就是1954年《鄉下姑娘》的奧斯卡得主。她就是1929年出生在費城的大企業主的千金,她也是影史上報酬最高的女人。
露出肩胛骨,這是格蕾絲首創的女性的美,還有常備的白絲手套,讓人覺得她好珍貴。她為摩納哥德雷尼爾王子遺下一男兩女,一生的定義是:美,就是女人與男人的童話。
格蕾絲幾乎是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禦用女主角,《完美的犯罪》,《後窗》,《捉賊計》,令好萊塢慨歎她的演技蔚為傳奇,可惜她26歲息影,把自己交給一個小國的君主。
50年代:瑪麗蓮·夢露 甜美與卑微
她的美是胎氣,噘起的鼻子時刻在說“去哪?去哪?”她的胸,她的胯骨,你看過了,她就忘記了,但總有第三者為此討價還價。
夢露的衣服,沒有一樣會美過她的肌體。
夢露嫁給過所有她崇拜的男人:棒球明星喬治.迪馬吉奧,劇作家亨利.米勒。1961年結識肯尼迪兄弟,1962年6月5日淩晨死於家中。
50年代:奧黛麗·赫本 處子之母
1929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個荷蘭女男爵第一次做母親時,奧黛麗誕生。納粹入侵荷蘭,她開始營養不良;因為瘦而被送入倫敦芭蕾學校,踮起腳做個優雅的女人。
赫本的典型標誌是齊眉的童花劉海兒,齊齊的,總似未出嫁的女孩。
征服好萊塢的是百老匯音樂劇《GIGI》,1953年的《羅馬假日》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1961年的《第凡內的早餐》將她的事業推向巔峰。1988年開始作為聯合國親善大使,直至去世。
60年代:碧姬·芭鐸 裸體法則
碧姬出生於1934年巴黎的富人區,可惜除了肢體,她的思維,感覺並不發育。她從未為女人這定義掙紮、鬥爭過,所做的隻是拱手送上;濫用男人被她作為得到自由權利的標誌,好在她38歲就退出影壇。
衣服之於她不過是道具,無論公開還是私下,她都會脫了它;她的發型亦無可圈可點之處,整個給人的感覺是肉乎乎的一團。
15歲即成為法國著名雜誌《她》的封麵女郎,1956年拍攝成名作,一生共拍攝50多部影片,但風格大同小異,核心都是———裸體。
70年代:凱瑟琳·丹妮芙 白日美人
丹妮芙是法國最昂貴的支票,麵額不詳,期限不詳,兌現方式不詳。據說她懷疑一切的原因是童年時的二戰陰影;而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更讓少女的她時時自危。
丹妮芙領導了典雅的時尚,是法蘭西式貴族化品位的象征,由於她的美被一切紳士和雅痞都奉為經典,因而富家女子紛紛效仿,以期在男權社會中得到尊重和仰慕。
成名作為1964年的《瑟堡的雨傘》,升格為國際巨星之作是與“大鼻子情聖”迪帕德約合演的《最後一班地鐵》,之後更以近半百的年齡演出度身定做的《印度支那》(1992年),真正成為影壇常青樹。
80年代:波姬·小絲 精神幼稚
她的出現,是80年代的一場急救。“我”這個聲音剛剛出現,“放任”被作為商品開始拍賣。所以人們驚訝於這樣一個初始化的東西,因為12歲時她就大張旗鼓地上演《雛妓》。
波姬.小絲的濃眉是80年代女性爭相效仿的對象;但是穿衣方麵她向來土氣,不太上道。
11個月即作為《白雪》雜誌的模特,5歲在商業片中露麵;12歲拍攝處女作《雛妓》,14歲的《青春珊瑚島》轟動一時。22歲,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31歲與阿加西結婚,34歲與阿加西離婚。
80年代:麥當娜 物質女郎
音樂界,隻有她一人能鬧,又能流淚;而很難相信,一個肢體千瘡百孔的人能夠發出靈魂美聲(《庇隆夫人》)。她想飛就飛,方式是隨心所欲。
麥當娜的發型與穿著,近年來品位卓著。不過由於文化程度較低,所以活得更像封建貴族。
歌唱事業被全世界公認為“GREAT”,電影則不倫不類;隻有一部演得好的片子《貝隆夫人》,但因為此片為全阿根廷所唾棄。
90年代:莎朗·斯通 本能的性感
38歲以前,她的美是一點紅,紅在電影中欲望的點綴,38歲之後,她的美是山洪,傾瀉在男權的大堤,衝垮了雄性霸王的自由。《本能》,這是智商154(高於愛因斯坦)的女人的本能。
莎朗的標誌是短碎發型,像被風萃取過一樣。
《花花公子》中有她最鮮豔的照片,《本能》是她力排米雪兒.菲佛與茱麗婭.羅伯茨而得到的珍貴機會。1995年《賭國風雲》得到羅伯特.德尼羅的指點而獲得奧斯卡提名;但她的演技遠沒有她的個人質量成功。
90年代:茱麗婭·羅伯茨 票房女王
理論上,她是票房全勝的象征。電影中她比任何人都能看穿萬籟萬物、愛恨恩仇,但是生活裏,她是個孩子。
打扮流暢,典型的消費主義代表,注重舒適勝於美感。
1967年10月25日出生,1990年憑《漂亮女人》成名;《我最好朋友的婚禮》使之魅力回歸;《逃跑的新娘》鞏固其票房女皇地位;因《阿蓮正傳》正式升格為全能演員。
(摘自《看世界》200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