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冰冰變乖了,真的有勇氣顛覆內心的目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從2005年開始,範冰冰都毋庸置疑地變了。當別的女星都朝著“性感妖冶”前行的時候,她卻反其道而行之,無論是鬆下還是玉蘭油的廣告,她都是簡簡單單一襲白衣,淺笑輒止。但或許,當一個年輕女孩無法向外界順暢地表達內心的時候,愛惜自己的羽毛,塑造成他人喜歡的樣子,就是她自衛的一種方式。    根據“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的公布情況,2005年,範冰冰的收入為1700萬,電視曝光數目是122次,報紙報道1045次,雜誌封麵排名為第3名,網絡搜索為1097500次,綜合排名第七,風頭甚至蓋過鞏俐!並且,《福布斯》2005“年度明星獎”的桂冠也落在範冰冰頭上,據說該獎項是所有單項獎中最具含金量的大獎,除了傳統的媒體曝光率統計,人氣高低也是評獎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答案揭曉之前,章子怡、李宇春等當紅明星都是該獎項的熱門人選,然而結果卻一致指向了風光無限的範冰冰。

 

 

  實際上,從2005年開始,範冰冰的確全麵發力,劉德華主演的年度大片《墨攻》中範冰冰擔綱女主角,劉鎮偉的賀歲大片《情癲大聖》中以奇特的外星人形象出現;在廣告代言方麵,她穩坐廣告天後的寶座,據悉身價基本穩定在七位數,而且,與她合作的品牌大多都是國際知名大品牌,她自己的知名度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熟悉小範的人都知道,她對工作的拚命程度可謂驚人。三天三夜不睡覺,第二天照樣拍照、上通告。我們在米蘭工作的三天,天天下大雨,冰冷的雨點打在身上,穿著冬衣也得打冷顫,何況她穿著GUCCI春夏的真絲衣裙,讓人不得不驚訝,這麽個纖巧的身體裏竟然蘊藏著能量如此驚人的小宇宙。

 

 

  範冰冰真的很紅嗎?這個問題還真難講,《還珠格格》之後,她似乎也沒有什麽一步一個台階的代表作,但是,她也一直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線,不然 OLAY 、海飛絲、鬆下、網遊,怎麽紛紛找了她?放眼望去,同期出道的女明星,幾乎沒有哪一個比她代言的廣告更多,也沒有哪一個像她那樣受品牌青睞。“有張力”,著名導演關錦鵬選擇女主角的標準就在於此,“看一個女演員美不美,不是看她的五官,而是看她這張臉的可塑性。”——而範冰冰,正占據了這個優勢,按另一導演李安的說法:“老天爺賞飯吃。”於是,在有一段時間裏,我們目不暇接地看到了範冰冰出現在各種雜誌封麵,性感的,感性的,魅惑的……每一個麵孔,似乎都讓人驚豔,但是卻沒有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對她的感覺仍處在臉熟的二線女星上,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你的身影出現在最一線的廣告、最大製作的電影、最頂級的媒體上,那麽毋庸質疑,你一定是最大牌的明星。範冰冰也在這“舍”與“棄”的過程中,堅定了自己的方向,終於,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她把目標鎖定在了電影上,連續接拍了好幾部大製作,因為隻有大銀幕、大品牌,才能成就一線影星的地位。

  《手機》之後,範冰冰似乎迅速“性感”起來,電影中年輕、美麗、風情、性感,又勇敢且有心計的武月,一度被人議論是範冰冰“本色”出演。“別人的話基本上沒有影響到我真正的生活,事實上,誰又能了解我真正的生活是什麽樣的呢?我從來都覺得自己是性感的,但我想這種性感應該是直率的、自然的、健康的、有範冰冰特點的。”身為公眾人物,她期望有更好的質感。是的,質感!演員顛覆角色是容易的,但更關鍵的是,她是否有勇氣顛覆內心的目標?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從2005年開始,範冰冰都毋庸置疑地變了。當別的女星都朝著“性感妖冶”前行的時候,她卻反其道而行之,無論是鬆下還是玉蘭油的廣告,她都是簡簡單單一襲白衣,淺笑輒止。而在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剛剛開始》中,她更是幾乎素麵朝天地出現在唱片封麵上。某知名樂評人說,整張唱片聽下來的感覺是,與熒屏上那個妖媚的範冰冰比起來,在這張專輯中白衣飄飄的海邊純情女似乎才是範冰冰本尊。在公眾眼中,清純透亮的女孩顯然更惹人喜愛。

 範冰冰在自己博客裏稱自己“小範”,很多人也直接叫她小範,在姓氏前麵冠以“小”字來稱呼一個人,是中國人獨有的習慣,這是大家對一個招人喜愛的、充滿無限可能的年輕人才有的稱呼。如今,小範變“乖”了,是商業的考慮還是內心的真正轉變?就像當年高唱“壞女孩”的麥當娜,歲月流轉,塌塌實實地寫起了兒童書,相夫教子。

  這種變化,並非每個女星都能承受。16歲出道,至今10年,這10年讓她成為名利雙收的明星,也讓她幾乎淹沒於一場場的口水戰中。

  2004年的《聚寶盆》新聞發布會遲到1個小時,媒體要求她當場道歉,但是她堅決認為不是自己的原因,始終僵持,哪怕是麵對東方衛視這樣數一數二的媒體集團。雖然當時範冰冰的形勢艱難,但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她叫屈,到底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少了娛樂圈老江湖的見風使舵,多了青春年少的張狂,最後竟對她生出幾分敢向權威叫板的佩服之情來。

  兩年過去,再次看到她參加某著名品牌的活動,同樣是遲到了,在化妝間,主辦方當著其他明星大聲質疑她,眾目睽睽下,她竟什麽話也不說,飛快地化妝穿衣,你無法知道她內心正在想什麽,你隻是很驚訝地發現,至少她已經懂得控製。

  若幹年前,那起沸沸揚揚的“涉黃”事件中,一時間,娛樂圈人人自保,每個女明星都三緘其口,而那時剛剛冒頭的範冰冰卻以一句“這是娛樂圈的潛規則”震驚四座,立即招來了萬千民眾的“討伐”,媒體內外,都用最輕蔑的詞語來形容她,甚至貶她“不知她是假炒作還是真無知。難道她就不怕招來封殺之禍?”隻要有範冰冰的戲,就不可能沒有她和男主角的緋聞,有那句著名的傳言為證:緋聞多證明我人緣好。這句話經過網絡瘋狂流傳,至今仍是攻擊她的人手中有力的武器。

  米蘭的某次晚餐,好友跟她說,一本雜誌刊登了一篇“四大緋聞女王”的文章,她有些慌張地說:“還好,沒采訪我,證明沒有我。”“什麽?第一個就是你!”周圍的人哄堂大笑,她低頭,扒了兩口飯,跟身旁的媽媽說:“我吃飽了。”那一刻,我竟然深有觸動,機遇、緋聞、名氣、金錢……範冰冰在出道十年的中,切身體會了這些詞語帶來的影響,同時也體會到這些詞集於一身時發生的化學反應——她已然不是當初那個想說就說的小牛犢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但她並不承認這是個性的改變,她再三向我辯解,“無奈,無能為力的無奈,你明白嗎?”隻有在這個時候,你似乎才又看到了這個女孩身上保留的青春血性,“因為一解釋又給了那些人再提這些事的機會,越說越複雜。別人願說就說吧。”

  第一次受傷害,是媽媽生下弟弟時,那是在媽媽46歲那年,範冰冰剛剛19歲,台灣一家媒體報道說,這個男孩是範冰冰的私生子。當時她和家人都懵了。

  接著,是一篇從網上一直轉載到傳統紙媒的“內幕揭密”,裏麵曆數了她籍貫、學生時代、從影內幕等一係列猛料。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輿論的強大,“眾口鑠金”或許正是源於這篇匿名文章,無情地把範冰冰從“乖巧的金鎖”強行劃到了“國內第一妖女”的陣營,從此罵聲美名一起襲來,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得不開始麵對各種善意的、或惡毒中傷的名利遊戲。而在這博弈的過程中,她最終有了變化,她可以在拍照的時候真空上陣,但是她會叮囑攝影師修片子仔細一點,再仔細一點,因為無論你跑得多遠,唯一逃不出的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回歸到本質,“清純透亮的女孩仍然更惹人喜愛。”

  辨證:少了狂妄,是否也少了少年得誌的可愛?

  蘇菲·瑪索在談到章子怡時說,一個年輕而美麗的女明星,她往往在國內會承受更多的責難和困境。這句話,恐怕適用於每個年少成名的女孩。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大批新生力量開始湧現,她們充滿銳氣,否定一切既定規則,年輕氣盛,即使摔了跟頭也不怕,因為手心裏攥著大把的青春啊,我年輕,我怕誰?

  但她們往往會因為一句話而遭來狂風暴雨。初出道的章子怡說,“我長得那麽漂亮,為什麽沒有人來追我呢?”初出道的範冰冰說,“從小別人就誇我長得漂亮,爸媽當時特別擔心,因為基本上我在學校每天都有人跟蹤、騷擾。”初出道的章子怡和成龍鬧出了聲勢浩大的緋聞,初出道的範冰冰和年長30歲的洪金寶傳出了戀情。是的,不可否認她們都處在各自事業的最高峰,但是這一路走來,都曾經遭受過最無情的詬病。

  如今被公認為勢頭最強有力的兩個女星,一個是章子怡,一個便是範冰冰。作為80後的一代,她們的共性很多:工作拚命,不達目的不罷休。幕後的範冰冰,像所有愛美的女孩一樣,喜歡購物,喜歡美食,看到漂亮的衣服、墨鏡、帽子就會挪不動腳,多少錢也要買下,時不時地會發小姐脾氣。就像我接觸到的章子怡,平時說話絕對北京,語速極快,但是當媒體的話筒一伸向她們,她們就立刻警惕地說一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無厘頭話,一派祥和——我有時會想,這種張狂到收斂的轉變,究竟是媒體束縛了她們,還是幫助了她們?

  “你畢竟生長在一個不允許出格的環境裏啊。”小範說,一言既出,有多少人等著殺你的囂張和銳氣,於是我們會很明顯地發現,這幾個女孩在這幾年中都漸漸改變,少了狂妄,卻也少了少年得誌的可愛,變得小心翼翼,似乎也由此開始脆弱,生怕說錯話得罪人,引來一場料想不到的軒然大波。但是青春的資本就是給一個人年少輕狂的機會,人不任性枉少年,一生都沒有犯過錯誤的隻有兩種人:一個是天才,因為不可能犯錯誤;一個是膽小鬼,因為不敢犯錯誤。

  “我不是妥協,我是沒有感覺,妥協跟沒有感覺是兩回事。妥協就是你還在乎,沒有感覺就是你真的不在乎。我的原則是,怎麽快樂怎麽來,我隻對我自己的心負責。”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有脆弱的一麵,可脆弱就躲避在某一區域,隻要有一些刺激,它就會在某一個時間點爆發,沒有預警、沒有準備。起初,你隻當它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流動情緒,你用昂揚的鬥誌很快就可以把它擊敗了,可後來的事情會變得越來越糟!”

  麥姐劈開雙腿風流20年,小甜甜拿起她的接力棒,背著沉甸甸的唾罵繼續前行,結婚離婚,懷孕生子,名利滾滾,一樣也不耽誤。隻因為她們永遠是在自己的軌道上,哪怕轉變,也是帶著自己的烙印,而拒絕千人一麵,人雲亦雲——這不僅僅是她們的能量,而是環境造人,給予了她們足夠的生存空間。反之,如果這個環境並沒有大度地給予她們說話的權力,當一個年輕女孩無法向外界順暢地表達內心的時候,或許,愛惜自己的羽毛,塑造成他人喜歡的樣子,就是她自衛的一種方式.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