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學子背著母親治病 一夜間成家裏頂梁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張順(左)照料病中的媽媽.記者 周寅傑 攝 上海複旦大學校園裏,19歲的中文係二年級學生張順並不起眼:個子不高,略顯單薄,稚氣未脫。 這個下午,期末考試剛結束,他照例急匆匆地從學校出發,乘公共汽車、換地鐵,斜┕?蝦4蟀敫齔喬??儼叫瀉艸ひ歡溫罰?吹教??飛弦患淦憑傻摹⒔鯰?0平方米的小屋———這是他為媽媽做放療臨時安的家。在這裏,他仔細地向爸爸解釋剛剛取回的“靈芝孢子粉”的服用方法,還樂嗬嗬地告訴媽媽“我考得很好,放心好啦”。 “我可以不讀書,可是不能沒有媽媽!” 在父母眼裏,張順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在貴州省遵義縣鴨溪鎮長大的他,從小家境艱難。升中學那年,父親從鎮上的酒廠下崗,父母從此靠到處打零工甚至拾垃圾為生,然而他們再苦,也要供孩子讀書。 成績優秀的他,一直是父母的驕傲。父母自己每天用辣椒加茶水泡飯吃,省下錢來給孩子買肉補營養。說起這些細節,張順眼睛泛紅。 憑著刻苦攻讀,2004年,他以貴州省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複旦大學。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上大學後,張順再沒向家裏要過一分錢生活費。他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加上做家教、打零工的收入,經濟上能夠獨立了。 沒想到,2005年秋,身體本就瘦弱的母親被查出患了鼻咽癌。在張順的堅持下,從沒出過貴州的父母來到上海看病。沒想到第一次去醫院就得知,治病需要6萬至8萬元醫藥費。而那時,家裏的積蓄不過8000元,加上變賣所有家當和房子,能夠籌到的也隻有2萬元左右。 張順的媽媽當即決定:不治了!買車票回家,把錢留給孩子讀書。 兒子的回答是:“我可以不讀書,可是不能沒有媽媽!” 19歲的他,儼然已是家裏的頂梁柱 “我欠媽媽太多,一定要治好媽媽的病!”這是張順的全部想法。 但在心裏,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他的事,很快被同班同學知道了,他們紛紛鼓勵張順:千萬不要讓父母回去,不要放棄生的希望。辦法會有的!許多同學開始通過網絡,在BBS上發帖,為張順尋求幫助。複旦大學中文係的同學們又在校園裏發起了捐款活動。幾十名同學製作傳單、海報,講述張順的故事,然後在食堂門外一字排開,對每一位捐款者齊聲道謝。那一次校園內募捐,竟然一下子籌到了4.3萬元,張順心裏重新燃起了希望。 以前幾乎足不出校園、對上海完全陌生的他開始每天陪媽媽看病:早上6時從學校出發,上午9時才能趕到醫院,化療一次就需要七八個小時,之後再趕回學校。很長一段時間裏,天天如此……為了讓媽媽少些折騰,他硬著頭皮在靠近醫院的太原路租了間小屋安頓父母,自己依然每天奔波。從小屋到醫院有兩站路,乘出租車太貴,坐公交車媽媽身體又太虛弱,他就和爸爸輪流背著媽媽去治療。為了讓憂心忡忡的媽媽能安心治病,他絞盡腦汁,買不起滋補品,就買來排骨、黃鱔燉湯。籌了點錢後,化療時不必老是削減用藥了,媽媽的情況隨之日漸穩定,他又變得快樂起來。 從醫生那裏細細地詢問下一個療程的情況,計算著醫藥費和生活開銷,安排著未來一段日子的生活……19歲的張順,儼然已是家裏的頂梁柱。 “絕望中感受溫暖,我會終生銘記!” 得知張順的境況後,除了捐款,複旦大學還為他啟動了總額數千元的緊急救助。通過網絡和媒體宣傳,一些社會上的熱心人也開始伸出援手。一名自己生活並不寬裕的菜販,每天都會熱情地送來新鮮蔬菜,希望能給病人以幫助。 張順說,媽媽生病的這兩個多月,他經曆和想到的事,比以往10多年的總和都要多得多。以前他想在本科畢業後繼續考研究生,現在恐怕要先工作了;以前他的理想就是畢業後多賺些錢,給媽媽買套房子,現在卻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溫暖比金錢貴重得多———“那麽多素昧平生的人主動幫助我,完全不求回報,隻希望為媽媽治好病,讓我能專心學習。這種在絕望中感受到的溫暖,我會終生銘記!以後要做更多的事,回報社會。” 前幾天,張順參加了上海市慈善總會舉辦的一次慈善交流活動。會上,有兩位叔叔聽說了他的情況,都表示願意為他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期末考試後,張順就急著聯係他們要求麵試。這個寒假,他希望能夠多打幾份工,賺錢為媽媽治病。(記者薑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