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女公廁內遭人強暴 半年呆坐家裏不願出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本報訊 (記者 李奇 實習生 呂沁臻) 昨天,17歲的少女小瑩(化名)呆坐在大渡口區新山村的家中床頭上一言不發,眼睛總是直直地望著窗外。她遭人強暴後懷孕墮胎,之後被父親“禁閉”在家中已半年多了。 在公廁內遭人強暴 昨天中午12點左右,記者在小瑩家門口守候多時,終於等到了小瑩的父親李先生回家。李先生終於同意接受采訪:“事情搞成這樣,我也想請人幫我支支招。” 小瑩中等身材,長得很清秀。見父親進門,她並沒有打招呼,隻是抱著膝蓋默默地坐在床角。小瑩的母親去世多年,父女倆相依為命。李先生介紹,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小瑩在公共廁所遭人強暴,但由於害羞沒有告訴自己,直到去年12月她已懷孕6個多月時才被發現,“去醫院打胎,又住了院,病愈回家時已是今年2月了。” 呆在家中像坐監獄 幾經開導,小瑩終於敞開心扉:我想出門,但是害怕。 小瑩說,事發後,先是父親關“禁閉”,不準自己出門“丟人現眼”,後來慢慢也認同了父親的觀點,開始害怕外出了,“家裏那台21英寸的彩電,是我半年來打發時間的唯一工具。8月11號,電視突然壞了,我寂寞慘了,就把以前上學時的課本找出來重新讀了個遍。” “其實,爸爸是下崗工人,吃低保,平時有很多時間。但他白天總是出門去耍,到時間才回家給我做飯吃,我沒有什麽機會和他說話。”小瑩說,平時總是一個人在家,沒個伴說話,就像坐“監獄”一樣,“但現在就算爸爸準我外出,我也不會出去了,我怕!” 改名換麵告別昨天 重慶榮格心理谘詢所心理谘詢師劉臨琳表示,願隨時接受小瑩的谘詢,也可上門為其服務。劉認為,李先生的偏激保護措施,是對現實的逃避,會讓女兒長時間與外界隔絕導致社會交往能力退化。且小瑩長期處於抑鬱狀態,可能誘發嚴重後果,“建議小瑩學習自我保護方法,慢慢適應與外界交流,試著改名字、穿與原來風格不同的衣服,告別昨天。換居住環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新山村翠園村居委會有關人士也表示,將對李先生一家做開導工作,幫助小瑩走出陰影,重拾自信。 她想找個陌生地方再讀書 這是一對值得同情的父女,記者與父女倆麵對麵交談(內容如下),發現歹徒給這個家庭帶來的心理陰影難以揮去,同時那些閑言閑語者也在無形傷害父女倆的心靈。 記者:女兒發生不幸後,為什麽不讓她外出? 李先生:一是怕再發生意外,二是麵子掛不住。附近鄰居都知道這事,免得引起別人閑言閑語。 記者:半年來,小瑩有出門過嗎? 李先生:剛開始有兩次,都是出去上網,後來她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門了。因為閑言閑語多,她一出去就有人指手畫腳,我也叫她不要出去“丟人”了。久而久之,我出門後不反鎖門,她也不會出去了。 記者:平時你們交流嗎? 李先生:女兒大了,不愛和我說話,我一般沒事,常出去看報、跳舞、逛公園,中午、晚上就回家給她做飯吃,有時我們一天也說不上一句話。 記者(采訪小瑩):發生不幸後,為什麽不告訴爸爸? 小瑩:我這麽大了,不好意思。 記者:這個年齡怎麽不上學呢? 小瑩:家裏沒錢,初二上學期就沒讀了。 記者:想出門嗎? 小瑩:開始還是想出去,現在不想了,怕。具體說不出怕什麽,反正就是怕! 記者:最希望什麽? 小瑩: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重新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