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忘卻的懷念:一代功夫皇帝李小龍的真實傳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973年7月20日11:30pm,李小龍逝世於香港伊麗莎白醫院。他的死給世界留下無限遺憾,因為在人們心中錚錚鐵骨的功夫皇帝是不會死的。說實話,李小龍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隻不過是個記憶而已,甚至這記憶還停留在我們這代人的偶像周星馳對他的喜愛和模仿上。(1995年5月14日成立的李小龍協會,周星馳任名譽主席)。始終認為看著一個自己喜歡的演員年華老去,終究還算一件美事,而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便是一個鍾愛的演員的突然離去。   如今,李小龍對大多數人來說,留下的隻不過是個記憶,甚至這記憶還停留在周星馳對他的喜愛和模仿上,停留在成龍功夫片的背後。當今天人們為中國電影人在好萊塢多了那麽一點點席位而興奮的時候,我們無法再繞過他,他是一段曆史,是中國演員進軍好萊塢的開路先鋒。

  憑著自己的一身拳腳,李小龍成為第一位進入好萊塢擔任主角的東方巨星。他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的英雄和偶像”、曾榮獲美國政府頒發的“多米尼加藝術獎”和“終身成就獎”,還入選“十大世紀風雲人物”。

  李小龍為世界電影創造了一種名叫“功夫片”的片種。他在銀幕上塑造了熱情、善良、勇敢、不畏強暴的中國人形象,他的英雄氣概使全世界為之折服。盡管他在電影中痛擊日本侵略者,但直到今天,李小龍在日本人眼中仍然是英雄,是男子漢,是“武之聖者”!

  而李小龍在電影界的影響也並不隻是個人的榮譽昭彰,他帶給香港電影界的震動更猶如一場地震。1971年,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由美返港,拍攝了《唐山大兄》一片,此片一經推出便創下了310萬港元的巨額票房收入。《唐山大兄》不僅僅是在香港,而且在整個亞洲也轟動一時,它的成功不僅使李小龍成為香港最紅的明星,也使“嘉禾”從一個起步者一舉邁進了競爭者的行列。

  “現在,當我欣賞他的影片的時候,我認為,它們都是傑出的作品。它們樹立了其他每個人都想效仿的標準。如果不是因為他英年早逝的話,它們總有一天成為李小龍業績的證明。他有製作電影的才能和品格,這些都將成為永垂曆史的經典之作。”李小龍的後來人成龍如此評價他。 

  "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為了替中國武術爭一口氣,決定把中國功夫搬上銀幕,替中國武術爭取光榮。"夙願終於得償,李小龍的功夫影片不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時將中國武術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在銀幕上發揚光大,他引發的全球功夫狂熱至今高燒不褪。李小龍的影片正如他的名言:"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在李小龍的電影中,人們可以看到他的不少經典動作。

          李三腳


李小龍腿法出眾,人稱“李三腳”。所謂“李三腳”,並非說他一腳就可以由低處踢到高處,連發三腳,把對方打倒,而是說他有三次轉身踢腳,每一次轉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那一條腿能夠踢到一半然後決定該向高處或低處出擊,快如閃電,連續三次轉身,對方如果不是精於騰挪躲閃的話,實在不易招架。在這種情形下。兩三個人圍攻李小龍,都會給他擊倒,在羅維執導的《唐山大兄》(1971年)中,就有李小龍與6名歹徒搏鬥的精彩鏡頭,觀眾可以看到李小龍連環三腿的威力!後來成龍和甄子丹也分別在《城市獵人》和電視版《精武門》中有類似表演。而在《精武門》(1971年)中更有成龍(當時還隻是特技演員)被李小龍一腳踢得破窗而去又飛出20米的鏡頭!


雙截棍

李小龍旅居美期間,曾向亦師、亦友、亦徒的美籍菲律賓雙節棍和短棍名家——丹·伊魯山度(Dan Inosanto)學習了雙節棍與菲賓律短棍,在其指導下學會了雙節棍和短棍,並成為一位用棍的專家。在好萊塢劇集《青蜂俠》中,李小龍首次使用雙節棍。雙節棍為兩節圓形的硬木,中間以鐵鏈或皮條相連,既可猛擊,又可絞殺,集棍的剛猛與鞭的陰柔於一身,美國一本武術專著曾如此介紹:“揮舞著的雙節棍的一端,其落點可產生1600磅的力,而人骨頭隻需八磅半的力就可擊碎。並且,一旦連接雙節棍的鐵鏈或皮條纏繞到對方的脖子上,隻需輕輕一拉,便足以將人絞死。”生活中的李小龍常攜帶雙節棍防身。

在好萊塢劇集《青蜂俠》(1966年)中,李小龍首次使用了雙截棍。結果美國不少州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擁有雙截棍,原因是有些美國青年看過李小龍的功夫片後,也玩弄起雙截棍,結果釀成人命。而他在《精武門》中的表演讓當時的香港觀眾見識了精湛的雙截棍術。到了拍《猛龍過江》(1972年)的時候,李小龍手中的雙截棍變成了兩對,表演難度極大,更是令人眼花繚亂。而在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1978年)中他與菲律賓高手比試雙截棍是全劇的精華所在:李小龍與伊魯山度使用的是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高水平的棍法讓觀眾目不暇接。

寸拳
  中國傳統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量。在詠春門中,詠春高手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按照力學原理,物體在加速度之後產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後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離內發出大的力。至簡至靈至猛的李小龍無敵寸拳,就是從詠春“寸勁拳”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高級的殺手鐧技藝。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 可將一名體重超過45公斤的人擊出相當一段距離。

1973年李小龍與美國華納公司合作拍攝的《龍爭虎鬥》可以說是他的巔峰之作。李小龍在片中創造了一位以武入哲、堅強不屈的武者形象。最經典的一段當數李小龍與羅高拔的那場比武。李小龍連續三次在同一角度以“寸拳”將對手打倒。在被對手抓住一隻腳後,又用不可思議的空翻將其再次踢倒,這一經典動作被後人多次模仿。


龍的傳人

  作為功夫片的開山鼻祖,李小龍對洪金寶、成龍、元彪甚至周星馳等著名電影人日後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成龍曾經說:“沒有李小龍就沒有我”;李連傑說:“李小龍是我的榜樣”;喜劇之王周星馳更坦言李小龍是自己“從小到大的第一偶像”,除因自己鍾情武術外,李小龍那股無人能及的個人魅力亦是原因之一,受著李小龍的巨大影響,周星馳矢誌在演藝界發展,“在過往的演出裏不自覺間也會模仿李小龍”。

  平民英雄———成龍

  李小龍驟逝後,全亞洲開始掀起一股尋找李小龍第二的熱潮,但很快這股熱潮就平息了。因為在當時要找一個和李小龍一樣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最終填補李小龍英雄真空的人是一個與李小龍的銀幕形象完全相反的人———李小龍原劇組中的特技人成龍。1978年《醉拳》麵世的時候,成龍以自己的喜劇天賦成功地突破了李小龍的陰影,功夫喜劇這一新流派也隨之出現了。在成龍的電影裏,電影暫時失卻了莊重而重新出現了電影誕生時的那種粗糙的新奇感。在後來的《師弟出馬》、《A計劃》係列、《警察故事》係列等經典作品中,成龍把自己的喜劇天賦、不用替身的拚命三郎精神、平民英雄式的親和力都發揮到了極致。

  李小龍第二———甄子丹

  甄子丹可以看作是第二個李小龍,他的武打繼承了李小龍動作的力度、創造性和實戰性。而由於甄子丹在國術和跆拳道上的功力和他從袁和平處學到的動作設計與剪輯,也使他的動作在美感上大大超越了李小龍。1990年他主演的《洗黑錢》,雖是一部相當平庸的作品,但甄子丹在與袁和平合作下創造的那種隨心所欲,收放自如的打法,可以說是創造了武打動作的又一次革命。

李小龍生平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於美國舊金山,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細鳳),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為粵劇四大名醜之一的李海泉,母為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愛瑜。 

◎1946年

  參與演出第一部電影《富貴浮雲》,正式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更與父親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除《細路祥》外還有《雷雨》、《人海孤鴻》等的表現最為突出。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1955年

  該年夏天拜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

  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同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並參與電影《人海孤鴻》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國。9月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於周路比餐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讀生涯。

  ◎1960年

  12月畢業於愛迪生技術學校。

  ◎1961年

  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1962年

  4月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及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參加加州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同月12日與蓮達(Linda Emery)在西雅圖結婚。

  ◎1965年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於2月1日出世,七日後(即2月8日)父親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參演福斯公司的電視劇《青峰俠》助手加藤一角,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來塢名人如史提夫,麥昆及羅曼-波蘭斯基。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第四間“振藩國術館”。

  5月出席華盛頓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

  6月出紐約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作表演嘉賓。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術定名為“截拳道”(Jeet Kuen Do簡稱: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及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的采訪並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傷,臥床四個月,傷愈後仍須服用止痛藥。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萬港幣破香港紀錄。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

  9月開拍《死亡遊戲》

  11月獲國際武術權威雜誌《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

  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該片同時獲劇情片殊榮。

  2月停拍《死亡遊戲》,接拍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門》。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1979年

  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

  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獲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

  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7年

  在李小龍遺孀蓮達及女兒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總會於美國成立。

  ◎1998年

  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獲《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9年

  美國政府計劃於2000年發行李小龍紀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