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吳宗憲及台灣綜藝節目的前世今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很多人欣賞甚至崇拜吳宗憲,其實我挺喜歡吳宗憲的,但是大家對吳宗憲看法和際有點出入,這裏給大家說說。 從小我就有看台灣的電視節目了,那時候收看台視、中視、華視還比央視還要清楚得多-_-b,當時的大陸廣告和台灣廣告相比,真是東施比西施,一個水底一個外太空啊!!呀,跑題了…… 言歸正傳,從台灣的秀場時代(這個大家可能不大了了,就是一個大走穴時代)之後,台灣的電視綜藝節目便如過江之鯽,花樣層出不窮,但小時候看的台灣綜藝節目其實與現在內地正統綜藝節目還是有不少的相似之處,有一定份額的歌舞表演和才藝表演,掌聲多過笑聲。 後來因為收視率永遠是最重要,經過調查,發現搞笑的單元總是最受歡迎的,這點和內地的相聲小品類似,因此綜藝節目走的路線越來越大眾化、搞笑化、低俗化,也出現了整場以搞笑為目的的綜藝節目。 現在台灣的綜藝節目主持,其實風格都脫不出豬哥亮等當時秀場時代以活躍氣氛為目的而惡搞的框架,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主持人甚至嘉賓,也就是自小受這些節目的耳熏目染,所以在節目中,可以發現無論是主持人或是嘉賓,總是能把一個包袱很默契地演繹出來,無彩排無NG,卻能神領意會,打小看的綜藝節目是功不可沒的。兩相對比,內地的綜藝節目就無法做到如此心照不宣,常常有一個機會或是一句台詞,可以觸發很搞笑的情節,卻因無人能接手能捧抬能領會,最後冷場、尷尬。因此在台灣的綜藝節目中,搞笑不是一個人的做秀,是硬件包括燈光音響音效、軟件包括主持嘉賓觀眾甚至導播也有客串鏡頭的總體配合,才出來這樣的效果。 現在有了網絡,且電視節目引進的政審也比較寬鬆了,大多數的朋友們才有機會接觸到台灣的綜藝節目,看習慣了內地的綜藝,乍一看台灣的綜藝,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原來可以這樣做節目,原來可以這樣主持,因此對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功力敬佩有加,這裏麵最近又以吳宗憲風格最具鋒芒,因此驚為天人。 跑一下題,就內地綜藝節目主持,特別是湖南台那幾塊拚命模仿台灣風格的洋薑,想達到台灣綜藝的境界,那還差得遠哪~ 說吳宗憲搞笑我讚成,說吳宗憲是語言天才我就大感誇張了。胡瓜曾說過:吳宗憲現在走的路,是胡瓜他曾經走過,且已經不走的老路了。雖然從這句話中聽到了醋的聲音,但是並非完全自大。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但不是胡瓜的老路,是在拾一批老台灣綜藝主持人的牙慧。自從“搞笑惡搞類的綜藝節目收率視最好”成為真理後,成就了很多口才好、反應快、搞笑能力強的綜藝主持人。 再跑一下題,給大家講講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年代久遠,難免會有記錯,請勿見怪: 我有見過的,早期開山的是純粹以搞笑為目的一大批如豬哥亮、彭恰恰、張菲、許效舜、淩峰等,更早的俺就不知道了。所以現在的台灣的綜藝主持人,絕大部分身上都還帶有他們的痕跡。 然後以胡瓜、張小燕等人,把這種風格發揚廣大,並成就了台灣電視史上獨特的風景,那是一個精英輩出的時代,有如張菲、胡瓜、張小燕、徐乃麟、巴戈等為代表的天王級人物,也有如費玉清、陽帆、小亮哥、小董等為代表的雖是捧哏但時常出彩的人物,更有嘉賓如高淩風、音效師如孔鏘這樣的亮點人物。再後來就出現了曾國城、黃子交、卜學亮、高怡平、陶晶瑩等一批人物,也是現在台灣綜藝主持界的中堅力量了。 PS:早期的節目如《連環泡》、《好彩頭》、《百戰百勝》等更是好看得緊。 因為越亂講、越惡搞、越揭人隱私,台灣的綜藝主持風氣變得很糟糕。隱藏攝像機,在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什麽惡心罰吃什麽;說模棱兩可的黃色笑話;動不動就噴幹冰、往拍臉上拍蛋糕;合夥捉弄嘉賓,拍攝嘉賓發怒或驚恐的狀況等等,並以此為樂。無所不用其極,綜藝節目墮落得很厲害,代表人物是胡瓜、徐乃麟、曾國城等。民眾開始覺得很好奇,很搞笑,都喜歡看,收視一度長紅,但是到了後來,發現越看越沒意思,甚至是惡心。還好有以張小燕為代表的一部分人,堅持做好笑但不惡搞的節目,因此後期台灣的觀眾都喜歡看偏向於觀賞這一類型的節目。其實在當時惡搞節目當紅的時候,很多主持人就已經知道這種節目久長不了,因此都已經對未來有了安排,轉型的轉型,如胡瓜;淡出的淡出,如徐乃麟。 說實在話,這些主持人的主持功力比之吳宗憲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出奇手段也絲毫不遜色,但是吳宗憲的竄起,就是因為在惡搞亂講節目被大批撤下,這一類型的主持人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出現了。 他的很多東西都是有跡可循,並非完全原創的。他秉承了中早期主持人搞笑的語言風格,也學習了中後期主持人惡搞的主持風格,他反應快,思維敏捷,善於因景即言,所以他的節目很多笑料,很少冷場。但是他的主持流於表麵化,給人感官上的刺激,但是無實際的內容,這些正如胡瓜說的,是他極力丟掉的。但是吳宗憲揀起來了,並加以創新,加工再利用,成了他的殺手鐧。而胡瓜等人,卻丟掉了這些本來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隻為了追求在綜藝節目中有更多能寓理於樂的內涵。 借用淩峰接受記者專訪時的一段話來做為結尾: 淩峰:台灣地區的綜藝節目已經走向了媚俗化。整天用閩南話插科打諢、亂耍 嘴皮子,一點意思都沒有。電視的耗存量太大,講話又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家底不厚,難以見人。當初,我和張菲差不多是第一批由舞台走向熒屏的主持人,我們以自己長期舞台調度氣氛的經驗帶給觀眾幽默和快樂,在當時令人眼睛一亮。我們花了好多年在提升綜藝節目,但吳宗憲幹的卻是一件退步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