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研究性文化險遭打 想建立性文化一條街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和性學家劉達臨曾千裏拜訪他;前中國登山協會主席王富洲和他中學同窗6年,曾共同商量如何開發家鄉的“女媧生殖文化”;本報曾報道的“民間性學傳播第一人”何峰和他成了忘年交;老人並非思想“開放”,也擔心別人罵他“不正經”,但老人就是想為家鄉做點事情,甚至產生奇想:把性文化產業化——

  閱讀提示

  昨日,被稱為“民間性學傳播第一人”、本報曾多次報道過的率妻兒到電視台談性的河南省性健康教育促進會副會長何峰,第二次專程拜訪一位66歲的振秋老漢。

  振秋老漢從西華縣某文化單位退休後,現一直借居在鄭州市東南郊七裏河一個小區內。他是“半道出家”研究中國傳統性文化的;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和性學家劉達臨曾拜訪過他;前中國登山協會主席王富洲和他中學同窗6年,曾共同商量如何開發家鄉的“女媧生殖文化”……

  豫東,向來民風古樸。一個豫東老漢要研究性文化,實在是需要一番勇氣的。

  老漢“性趣”大下鄉采風 險遭別人鐵鍁打

  振秋老漢一身清瘦,但精神矍鑠,一副老式花鏡記載了他的“文化苦旅”。在他借居的地方,屋內隻有一桌一椅一床。振秋老漢1963年畢業於北京機械學院,曾在鄭州第二砂輪廠動力科工作,後調回老家西華縣做過《西華文藝》的主編。他還自編自演過快板書、墜子書,是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振秋老漢在長期從事文化工作中,逐漸對“女媧生殖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西華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女媧在此煉石補天,境內有女媧故墟,因而西華又有‘媧城’之稱。女媧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製嫁娶之禮,造化世上生靈萬物,人稱‘人祖奶奶’。”振秋老漢娓娓道來,“女媧故墟經考證為春秋時期所遺。現存有女媧墳和其他文物,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逢初一、十五,觀光祭祖人流如潮,多時一天達10萬人。豫東一帶多有到西華女媧故墟和鄰近的淮陽縣太昊陵‘拴娃娃’的習俗,和淮陽廟會不同的是,來西華趕會的多是老年女性。‘拴娃娃’必摸石頭上的‘子孫窯’。其實,‘子孫窯’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相傳隻要一摸,就會人丁興旺。關於趕會的盛況,清代《西華縣誌》記載:仲春歲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盡……”

  振秋老漢說,女媧文化和伏羲文化一脈相承,這些古老文化中都有性文化的印跡:比如淮陽泥泥狗中的草帽猴就表現了人類交合時的害羞,雙頭猴表現的是交合時的狀態。但讓振秋老漢憂心的是,西華獨有的民間舞蹈《雞毛羽人舞蟾》快要失傳了,這個舞蹈是古人性教育的“好教材”:“雞毛羽人是表演者用雞毛化裝,代表男性,蟾是三足蟾蜍,代表女性,舞蹈的內容是模仿性前戲,有拍打、撫摸等動作……”

  振秋老漢說,他采集素材時並不是“大大方方”的,有點“偷偷摸摸”,因為當地談起性,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麵”,他為了打聽這些事情,有時挨罵甚至還挨打。

  有一次,振秋老漢到一個村去采風,向一老鄉打聽一首性歌謠的知情人。人家非問他是幹啥的,他照實說了,結果老鄉大怒,罵他“老不正經”,舉起鐵鍁就要打他,幸虧他跑得快。“後來就有一些人知道我的‘性’趣了,就背後說我‘老不正經’……”

  兩老人深夜談”性”中國傳統性文化並不落後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振秋老漢給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和性學家劉達臨寫信講述了“女媧生殖文化”。振秋老漢的信吸引了劉達臨千裏來訪。當天晚上,兩位老人徹夜長談,談論的話題就是“性”——中國傳統性文化。劉達臨當時還開玩笑:“當心那位老鄉舉著鐵鍁來拍門!”

  隨後,他們又和當時的淮陽縣太昊陵博物館業務館長霍金善進行了探討。劉達臨被當地的傳統性文化所震驚,臨走時帶走了大量資料。

  振秋老漢說,他和劉達臨的觀點驚人的吻合,那就是:中國傳統性文化並不落後!劉達臨和他交換看法時談到,古人不可能係統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但母親會借助一些“道具”來對女兒進行性教育。比如嫁妝畫,其實就是一卷春宮圖,放在嫁妝裏帶到夫家,這就是一種性教育;還有一種東西叫“壓箱底”: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描繪男女交合姿勢的瓷器,平時放在箱子底避邪,女兒出嫁前,母親打開蓋子給她看看,暗示她將來為人妻應該怎麽做。古人的方法雖然有些“幼稚可笑”,但卻非常實用。

  “我和劉達臨都認為,現代中國人的性觀念是從古代延續下來的,它們之間有內在的聯係,我們應當感謝老祖宗。人類文明的起源,簡單地說,就是飲食男女。我們中國並不見得保守,相當一段時期在世界上是很開放的。由於明清以來的禁錮,我國的性文化才‘保守’起來。”

  振秋老漢說,直到現在,他和劉達臨還保持著書信往來。

  研究性文化並非思想”開放”,也有顧慮“會不會有人說你‘販黃’?說你‘老不正經’呢?”記者問。

  振秋老漢說:“這個問題我和劉達臨教授也探討過。我完全讚同他的說法,有一個觀念需要弄清楚,性等於黃色,這是不對的。性跟每個人都有關係,沒有性就沒有我們每個人的現在。”

  “西華當地有些民歌就屬於性文化的範疇,它有含蓄、通俗之美。”振秋老漢舉出從一位93歲老太太那裏采集到的民歌,“小扁擔,光溜溜,擔著擔子上×州。×州誇俺的好大米,俺誇×州的大閨女。×州的閨女屁股寬,八擔芝麻撒不到邊。一圈栽的楊柳樹,當中跑馬玩刀山。”

  振秋老漢解釋說,豫東一帶老百姓認為,屁股寬的女人有利於生殖。為此,他專門請教過婦產科醫生。醫生說,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因為骨盆寬的女人產道就寬,分娩時就會順利很多。“我們的祖先多聰明啊!通過這種方式就傳播了性的科學知識!另外,這首民歌中所說的‘一圈栽的楊柳樹,當中跑馬玩刀山’,就含蓄地表明了生殖係統的特點和交合的位置,是典型的民間性文化教材。”

  振秋老漢說,豫東地區現在仍存在的許多傳統玩具,許多人並不知道它們的來曆,不知道它們是性圖騰或者性象征。比如花棒槌象征著男性生殖器,雙頭皮老虎、布老虎其實表現的是性狀態;再比如正月十五小孩玩的竹簽挑白菜根燈(即挖空白菜根,注入油或者蠟汁點燃,然後插一長竹簽,忽閃忽閃挑著玩),竹簽暗示男根,白菜根暗示女陰。

  “到現在,還有個別懂這些來曆的婦女,一看到小孩玩這燈會罵,但絕對不會是真動怒。你能說這些是‘黃’東西嗎?我的觀點是,研究性文化,絕非‘販黃’!我不是有些人說的‘老不正經’,但是我也沒有那樣超脫、思想‘開放’,我還是有顧慮的,畢竟我是老人了!”

  老漢有奇想建立”性文化一條街”

  現在,振秋老漢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家鄉的“女媧生殖文化”產業化,這個想法多年前就有了。

  他的想法是:在女媧故墟附近建立“性文化一條街”。目前,他正在起草一份給當地政府的建議:這條街上要有傳統的戲曲、曲藝、遊戲,傳統性玩具、燈具等,還要有配套的飲食服務,比如把著名的西華逍遙鎮胡辣湯引進來,讓人們在領略傳統性文化魅力的同時,領略當地的飲食文化……

  振秋老漢告訴記者,他和前中國登山協會主席王富洲是同鄉,又是6年的中學同學。1989年,王富洲和莊則棟夫婦到西華,振秋和老同學談了自己的想法,王富洲大感興趣,表示願意支持,但由於當時條件不成熟,老人的願望沒有實現。

  昨日,“民間性學傳播第一人”何峰聽罷他的想法,表示支持,並當場吟詩一首:“老漢研究性,誰說不正經?性學產業化,報我故鄉情!”

  “我對‘性文化一條街’的構想能否實現還沒有把握;家鄉人能否接受,也沒有把握。你想啊,國人的傳統觀念有時候還接受不了這個。當年劉達臨在上海南京路上開辦新的性文化博物館時還有那麽大的壓力,他說當時曾把費孝通、吳階平兩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題詞放在顯眼的地方‘壓陣’,同時將國內外巡回展覽時引起熱烈反響的圖片,以及自己在國內外出版的幾十本性文化著作都陳列在第一展室。在我們豫東這個民風古樸的地方,恐怕更要費一番周折了!”振秋老漢有些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