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丹巴縣城滑坡危及4600多人生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05年4月16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城。工人在縣城260米高的山上對隨時都會滑落的巨石進行拆除。

工人在縣城260米高的山上對有滑落危險的巨石進行拆除,下麵是丹巴縣城和洶湧的大金河,這裏的工作高度為海拔2060米。
從2005年的2月份,丹巴縣城旁的後山山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滑坡現象,嚴重威脅到了丹巴縣城4900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2005年4月16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城。山體滑坡破壞的房屋,房屋邊是為了控製山體滑坡加速而堆砌的5000立方米沙袋。
拯救丹巴

  丹巴縣甘孜藏族自治州,距成都500餘公裏,地形異常險峻,縣城背後就是一個古滑坡體。從1999年起,這個滑坡體開始變形,逐漸形成了一個縱長270米、平均寬度205米、體積約150萬立方米的滑坡體,且近年來活動加劇。2003年發生過滑坡造成人員傷亡的慘劇。2004年2月,經監測發現,滑坡體有明顯下滑跡象。進入2005年,這一滑坡體變得更為活躍。2

  005?月20日~22日,設置在丹巴縣城建設街後山滑坡體上的24個監測點出的數據顯示,該滑坡體正加劇變形!如果發生整體瞬間下滑,將危及4600多人的生命安全,丹巴縣城可能在瞬間一半被埋 ,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千鈞一發,刻不容緩。一場大規模抗災搶險行動,在丹巴大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截至昨日,緊急啟動“固山救城計劃”的丹巴縣經過奮戰,曾經危在旦夕的後山山體被“固定”住了,目前已停止下滑。

  山體滑坡

  整個縣城將有一半被埋

  4月17日,記者來到丹巴縣,當地宣傳部副部長國依仁千向記者介紹了這次特大自然災害的詳細經過。據他講,2002年8月,位於丹巴縣城西南側的建設街後山山體開始有明顯滑坡變形跡象,變形麵積約0.09平方公裏,總土石方量達到230萬立方米。就在今年1月至3月22日,該滑坡已出現4次明顯變速期,今年2月3日日位移量每日由原來的6到8毫米,到了3月8日,主滑麵位日移量達到了18.53毫米。情況異常危急,如果山體滑下,將會堵塞大渡河,整個縣城也將有一半被埋,4900多市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會受到極大威脅,同時將會使大渡河流域的許多群眾受災!丹巴縣立即將情況上報四川省和黨中央、國務院,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秘書長華建敏及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等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確保不死人,力爭不滑坡。

  緊急撤離

  “看著含淚撤離的群眾,我的眼淚忍不住了。”

  3月14日,丹巴縣滑坡區位移開始加速,當日下午2點10分至5點,發生了間斷性局滑崩塌現象,據專家估計塌方量達600多立方米,夾雜的石頭有十幾噸的,而且數量很大。造成3幢房屋嚴重受損,一根通訊光纜折斷該滑坡直接威脅到95幢房屋,40個機關單位,1188戶4923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成災損失已達1066萬元。

  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丹巴縣緊急采取措施,勒令289戶工商戶停業,危險區的所有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居民全部撤離。為了確保撤離群眾有房住,有水喝,有飯吃,縣上發放126.6萬元救災應急安置資金,並撥付20萬元的醫療應急資金購置藥品,開設兩個臨時醫療點和一個傳染病醫療點,保證群眾正常就醫。提起當時撤離的情況,該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阿根和家具店的老板桑丹記憶猶新,就在撤離過程中,整個縣城哭聲一片,各家各戶攜兒帶女,投親靠友,整個大街上都是搬家具拿東西的群眾。當地幹部逐家逐戶做工作,要求盡快撤離,難以舍棄家園的群眾,哭聲響成一片。阿根部長說:“看著含淚撤離的群眾,我的眼淚忍不住了。”

  記者在建設街一幢幢房屋前走過,看見所有的房屋門上都貼上了封條,整個大街上到處貼著告示,要求所有的群眾撤離。在建設東街,記者見到了藏式家具店的老板桑丹,他說他家搬到了親戚希拉家,希拉家隻有七八十平米,住進了三家人,有20多人。阿根部長感慨地說,多虧群眾幫助,要不這麽多疏散群眾,安置就成了大問題。

  軍民奮戰

  7晝夜搬運7170立方米沙石袋壓載山體

  就在2月22日,滑坡山體日均位移速度增至17――33毫米,麵對如此快的下滑速度,根據專家意見,必須壓載山體。丹巴縣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協調下,緊急調來300多武警和15個鄉鎮的1500多群眾,武警官兵主動承擔了險情最高,工作難度最大的堆載搶險任務。他們24小時六班倒,扛沙袋,築擋坎,經120小時,就搬運沙石900餘車,他們用編織袋裝上沙石,壓在後山腳下。

  據當時參加搬用沙石的水子鄉水子一村女村長餘德春講,他們接到通知後,來了130多人,其中有40多名婦女,雖然沒有一分錢的酬勞,但大夥兒冒著整個山體隨時“崩潰”的可能,晝夜施工,許多人累得眼睛都發紅,但在忙碌穿梭的人群中,沒有一個人閑下來。為了盡快減緩山體下滑,當時被山石砸得傾斜的三幢房屋被當作了壓載材料,施工軍民砸斷樓板,壓在了山根下,使山體滑坡明顯減緩。在這樣連續奮戰7晝夜後,大家一口氣完成了7170立方米的沙石袋壓載量!

  固定山體

  耗資2000萬打下284根錨索

  但光靠在山腳壓載重物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後山滑坡區山體據專家勘察,屬於古滑坡體堆積形成,厚約30――50米,總方量達到230萬立方米,平均地形坡度30度,必須用打錨固山的方式才能比較長期地解決問題。

  昨日下午記者穿過滑坡危險區,來到丹巴建設街滑坡應急治理工程項目指揮部,已經在工地上奮戰兩個多月的該縣統戰部部長阿根告訴記者,根據專家意見,他們現在用錨索固定山體,確保山體長期不滑坡。隨後他帶領記者爬上後山,記者看到多名工人用風鑽打孔,再用大鐵錘敲碎。負責此項工程的四川地質工程勘察院工程項目部副經理孫中華告訴記者,這些巨石一旦落下,後果不堪設想,而放炮炸石會導致山體鬆動,因此隻能靠原始的方法將山上有滑落危險的石頭一點點敲碎並運走。山上總共耗資2000多萬元打了284根錨索,另外,為防止雨水灌入滑坡形成的裂縫,所有的裂縫已經全部用水泥漿澆灌填實了。

  日夜監測

  一旦預報預警級別達到3級,立即緊急全城疏散

  根據滑坡變形情況和專家組意見,丹巴縣形成了《丹巴縣建設街滑坡隱患群測群防應急預案》,並對危險區作了3次科學的調整劃分。記者在巴丹的步行街等地看到,危險區被劃為3塊,每處都用紅色油漆劃上警戒線,寫著危險區字樣。危險區內,實行交通管製,每晚11點禁止行人出入。

  早在2月18日下午,該縣就組織了滑坡隱患區群眾的"防,躲,跑"演練,提高群眾的安全防範意識。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丹巴縣與四川省地質勘察設計院共同組成了監測預報聯合工作組,設立了33個儀器監測點和17個人工監測點,實行24小時巡查監測,並每天進行兩次以上的綜合分析,一旦預報預警級別達到3級,立即實施緊急全城疏散。

  新聞鏈接

  丹巴尚無遷城計劃

  國依仁千副部長告訴記者,由於丹巴縣地質結構複雜,整個縣境內,縣城這一塊是比較平坦的,但是滑坡等地質災害始終危害該縣的安全,他說專家認為,錨索牆隻有四五十年的有效使用期限,因此他對於四五十年後的城市安全表示擔憂。當問及該縣城是否有遷址的可能時,他表示目前縣上還沒有遷城的打算,因為全縣沒有比現在縣城更適合的地方。但是工程項目部副經理孫中華認為,如果錨索牆打好後,在打上防滑幢,那麽山體將會永久固定,除非發生強地震或火山爆發之類的強自然災害,否則不會有任何問題,但錨索牆加防滑樁,總耗資將在4000――5000萬元。

  特別提醒

  遊客通行注意出行時間

  本報四川丹巴專電(特派記者宜嘉)被譽為"美人穀"的丹巴,早在5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有嘉絨藏族文化的發祥地墨爾多神山,有天下獨有的奇觀丹巴古碉群等等美麗景觀。由於山體出現滑坡跡象後,當地實行交通管製,因此提醒來往的遊客,如果在旅行當中,有經過丹巴的旅客,注意每天道路放行時間,早晨7點至7點30分,中午12點30分到13點,晚上6點到6點30分。

  地質專家 丹巴滑坡全國罕見

  險情出現後,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國土資源部先後兩次派出了由國土資源部地環司司長薑建軍,地質調查局主任,博士殷躍平等領導組成的工作組和專家抵達巴丹,通過丹巴――北京兩地專家遠程連線會商的辦法,製定了優化施工和治理方案。地質專家一致認為,丹巴地質結構複雜,稱得上中國的地質公園,由於縣城周圍,都是土石山,極容易形成滑坡。縣城後山的滑坡情況,更是全國罕見的滑坡,治理難度也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