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掛“打擊河南籍犯罪團夥”橫幅引爭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派出所懸掛打擊河南籍犯罪團夥橫幅引發爭議 日前,深圳龍崗警方在轄區怡豐路上懸掛“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和“凡舉報河南籍團夥敲詐勒索犯罪、破獲案件的,獎勵500元”的大橫幅,此舉引起了社會上的一些爭議,有人質疑警方這種打擊犯罪的方式存在地域歧視,警方稱此舉可對犯罪分子起到威懾作用。   大街橫幅直指“河南籍”   連日來,眾多讀者反映,在龍崗街道辦事處轄區的怡豐路黃龍塘市場附近的大街上,掛著警方“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和“凡舉報河南籍團夥敲詐勒索犯罪、破獲案件的,獎勵500元”的大橫幅,感覺警方打擊犯罪分子有地域歧視。   昨日下午,記者在黃龍塘市場所在的怡豐路地段看見,大路兩邊都是商業小門麵,在附近的十字路口擺著多個夜市攤位,人群絡繹不絕,幾名治安巡邏員騎著巡邏車在街上值勤。除了怡豐路上有兩處掛著落款為“龍新派出所宣”的有關打擊河南籍犯罪團夥的橫幅外,還有一家露天滑冰場周圍掛著“打架鬥毆致人重傷以上,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等宣傳橫幅。   市民稱掛橫幅後案發率降低   一位治安員介紹,因為轄區的常住人口多而雜,經常會發生一些搶奪、打架滋事等治安案件,為了打擊犯罪行為,有效地預防治安惡性事件的發生,轄區除了掛宣傳橫幅外,治安巡邏員每天24小時輪班上路執勤,以盡量減少和降低轄區的案發率。當記者問其轄區的河南籍犯罪嫌疑人犯罪率是否高時,該治安員說,因為轄區內的常住人口以河南籍居多,雖然在轄區犯罪的嫌疑人基本上各地都有,但河南籍的犯罪率較高。   自稱在怡豐路上做生意已有四年之久的王老板介紹,前段時間,怡豐路上基本上每天都會發生搶奪和敲詐等案件,案件發生後,民警們都會很快趕到事發現場,但犯罪嫌疑人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王老板說,原來隻知道轄區內經常發案,並不知道作案人員的籍貫屬於哪裏,自警方20多天前在街上掛橫幅後,路麵的案發率有所降低,他才知道原來作案人員大多為河南籍。一位河南籍男子張先生說,社會上作案人員並未集中在河南地域,警方隻打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的橫幅,感覺警方對犯罪分子有地域歧視。   派出所稱此舉或為社區民警所為   針對大街上掛著“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橫幅這一情況,轄區龍新派出所羅姓副所長說,此行為可能是社區民警所為,派出所並不知情。他解釋說,在轄區的作案人員中,除了有河南籍人員,也有一部分是其他地域的人員。他說,警方掛出這種橫幅,可能是出於兩種考慮:一是為了提醒廣大居民,另一方麵是對犯罪分子起到一個震懾作用。對於為何掛“凡舉報河南籍團夥敲詐勒索犯罪、破獲案件的,獎勵500元”的橫幅,羅副所長說,之前有些被敲詐的市民認為敲詐勒索數量小,不想太麻煩,就放棄了報案,這種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讓犯罪分子覺得有機可乘。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彭勃說,警方在打擊犯罪問題上,對犯罪應該以行為來判斷,而不是以身份來判斷。如果將其出身作為一個犯罪特征來強調,這實際上就造成了一種歧視,不符合《憲法》的原則。   派出所:希望市民不要誤解橫幅含義   昨天下午5時30分,記者來到龍新派出所,值班的羅姓副所長得知在轄區內掛出這樣的橫幅後很是驚訝,他隨後表示,此舉可能是社區民警所為。   談到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羅副所長說,該現象在整個轄區並不是特別突出,而且也隻是一些小的治安案件,據他所知,春節前,該所確實陸續接到過兩三宗群眾報案,稱遭到無業人員的敲詐勒索。被敲詐勒索的金額大多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之間。後經過該所“春雷”專項打擊活動,警方抓獲了幾名犯罪嫌疑人,但不能肯定這些犯罪嫌疑人都是河南人。   至於橫幅為何專門提到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羅副所長分析,該轄區的兩個行政村中有一個老區,有較多的外來無業人員居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河南籍的。在已發生的敲詐勒索案件裏,可能存在較多河南籍的犯罪嫌疑人。   他說,其實派出所經常會掛一些橫幅來提醒居民注意安全,不同的社區會針對自己社區的具體情況來掛橫幅,像這種“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和“凡舉報河南籍團夥敲詐勒索犯罪、破獲案件的,獎勵500元”的橫幅以前沒有掛過,也未見過。他認為,此次怡豐路掛出這樣的橫幅,可能也是基於三種考慮:一是為了提醒廣大居民,另一方麵是對犯罪分子起到一個震懾作用。同時也是希望曾經受到敲詐勒索的人能積極報案。因為之前也有部分小店主認為敲詐勒索數量小,不想太麻煩,就放棄了報案。這樣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讓犯罪分子覺得有機可乘。   羅副所長同時希望這條橫幅不要讓人產生歧義,不要誤以為敲詐勒索在轄區內橫行,也不意味著河南人在轄區已形成幫派。   法學專家:歧視河南人會製造地區隔膜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彭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警方以標語的形式要求“打擊河南籍的敲詐勒索團夥”並獎勵民眾舉報“河南籍的敲詐勒索團夥”的犯罪行為,會引起眾多河南籍人的強烈不滿,他認為警方在打擊犯罪分子時存在地域和籍貫歧視。在打擊犯罪問題上,對犯罪應以行為來判斷,不是以身份和籍貫來判斷,警方的橫幅中將出身作為一個犯罪特征來強調,實際上明顯造成一種對犯罪分子籍貫的歧視,不符合憲法原則。   彭勃認為,近幾年來,社會上流行的各種各樣的醜化某省人的輿論已經由無形轉化為殘酷的社會現實,變成了社會上許多人對某省(或某些地方)人的歧視、白眼、冷漠和蔑視。   他說,之前,較多地域出現招工“不用河南人”等現象,如果現在或以後這種以醜化、歧視河南人為主的歧視現象在社會上繼續蔓延下去,也許會成為製造省籍、地區之間的隔膜、偏見以致敵視的元凶。他說,新修訂的我國憲法強調了“公民在法律麵前一律平等”的原則,規定“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因此,對公民平等權的實施和保障首要的是一個憲政層麵的問題。他認為,某省籍的人參與和實施犯罪,多為個別現象,其人數也是眾多人口中的極少數。   河南籍人:本就遭遇偏見掛橫幅更是歧視   記者就警方在大街上懸掛針對河南籍犯罪分子的條幅一事,采訪了南聯轄區一家企業的兩名河南籍打工仔,他們說,其實在轄區內犯罪的並非全是河南人,警方在街上掛出“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的橫幅,讓人感覺在轄區內敲詐勒索團夥似乎都是河南籍人,此舉會導致社會上一些人對河南籍人抱有歧視態度。   打工仔李某說:“本來我們河南籍人在深圳找工作就遭偏見,警方當街掛出這樣的橫幅,我感覺這是對我們的籍貫存在歧視。”   社區居民:為非作歹者不全是河南人   在怡豐路已做了三年報亭生意的江先生說,他的妻子在怡豐路上被搶劫過,而他也見過搶劫並參與過抓劫匪。   江先生介紹,他的報亭除了賣報紙外,還經營電話卡等生意,一般早上6時50分左右開門,每天和妻子輪流留守。去年10月7日早上開門時,他妻子隻身去報亭營業,當妻子剛打開門時,4名男子持刀逼著妻子,將報亭內櫃子裏價值約1萬元的電話搶走,事後,轄區警方已介入調查。江先生說,據其妻子介紹,4名搶劫男子個子很高,操北方口音,但不清楚是哪裏人。   江先生說,兩個月前的一天,傍晚6時許,一位婦女到其報亭附近準備買東西,結果一名年輕男子衝過去,將其耳朵上的一對耳環扯下後,飛快逃離現場。他說,當時他見被搶婦女的耳朵上鮮血直流,便和正在報亭辦事的朋友拔腿朝搶劫者逃跑方向奮追,他們追出幾百米左右,當街將搶劫男子抓獲後移交公安機關,並獲得警方200元的獎勵。江先生說,經辦案民警介紹,被抓獲的搶劫男子是廣西人。   怡豐路上一家小店老板王先生介紹,去年年底,有6名湖南男子來到小店,先付錢買了6盒五葉神香煙,幾人當時並未拆開煙盒。當他們走出約50米後,又返回小店,拿出一盒已拆開的香煙,稱是在小店內買的假煙。當時,王老板表示給他們退貨,但6名男子卻不願意,要求他賠500元,否則就砸店。無奈之下,王老板隻有拿出500元破財免災。王老板說,事發後也未報警,怕以後再次遭敲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