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學生不滿性教育現狀 退學回家開性熱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李童的熱線幹得有聲有色

■李童在工作之餘加強學習

日接幾十個電話證實其生命力 一個沒有性經曆甚至是連戀愛都沒有談過的中學生,在公開場合談論性知識是否荒唐、危險

去年10月,由18歲的中學生李童創辦的青少年性心理谘詢電話“一童熱線”在吉林省長春市開通了。兩個多月過去了,“一童熱線”正在以日接幾十個電話的表現證實著其生命力。“一童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同反應和深刻反思。一些人對此表示熱烈支持,也有人認為李童簡直是在胡鬧,還有人擔心未諳世事的小青年能否承擔起青少年性教育“導師”的重擔?

■不滿青少年性教育現狀“另類少年”主動退學回家

在一些人眼裏,李童算是個“另類”。

他從小喜歡寫作,為了體驗生活,還去酒吧免費當服務員。他“驚世駭俗”地開辦了“一童熱線”,還主動退學回家,一邊打理這條熱線,一邊自學高中課程。

去年10月23日,李童用自家的住宅電話開通了“一童熱線”,免費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性心理方麵的谘詢。李童說:“我平時喜歡寫作,以前在酒吧體驗生活的時候,我感覺周圍的青少年同居的現象特別多,麵對這些同齡人的做法,我覺得這是現今性教育的悲哀;去年10月,長春舉辦了一次性文化展,我去參觀時發現青少年幾乎沒有,而我當時被許多人投以‘另類’的眼光;我有一個要好的朋友,高二時和一個女生發生了性關係,後來終日悶悶不樂,沉浸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好多事情讓我再也坐不住了。”

李童說,現在的學校性教育滯後是在誤導學生,自欺欺人,是導致少女懷孕、兒童撥打色情聲訊台、未成年人登錄黃色網站等一係列不良社會現象的根源。青少年對性知識有渴求,但通過學校教育又無法獲得,所以他要開辦青春期性心理谘詢熱線。

■“保證書”感化了母親幾十名大學生成為熱線誌願者

現在李童獨自居住在姨媽借給他的一處房子裏,每天既要自學高中課程,又要忙於接聽熱線。開辦以來,“一童熱線”日最高量接到過30多個電話。通過這條敏感的“熱線”,許多青少年大膽地與李童談論著“性”的話題。而製作宣傳海報及電話費用等日常開銷,則來自他平時給一些刊物寫稿子的稿費。

對於“一童熱線”,李童的母親於彩霞也經曆了從反對到支持的一個轉變過程。“我和他父親平時在外麵打工很辛苦,一心就希望供李童讀好書。剛得知他要開辦這個熱線的時候,我是極力反對的。因為我覺得這畢竟是大人應該做的事情。但我多次和他交談,他的態度都特別堅決,還寫下保證書給我。我覺得孩子說得很有道理,他就是想做一件對社會有意義的事,他還說有很多人表示了對他的支持,在這個時候,我的想法也開始轉變了。”於彩霞說。  在“保證書”裏,李童寫道:“媽媽,我知道我做的這個敏感的熱線可能會讓很多人不理解,可是不管別人怎麽看,你一定要站在我這一邊。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無助極了。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動為社會做點事情。媽媽,現在的孩子和你們那代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在‘性無知’這方麵犯罪的事件屢見不鮮,我覺得我有義務以一個正在青春期裏成長的青少年的身份站出來呼籲,我知道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不止我一個,我隻是早他們一步而已,我覺得我做的這件事既光榮又有意義。”

現在,有幾十名大學生誌願者在默默地支持李童。長春師範學院的寇保平是其中的一名,如今他經常幫助李童做一些宣傳熱線的日常工作。寇保平說:“李童開辦熱線的做法對全社會都是一種呼籲,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共鳴,作為一個18歲的中學生他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和其他誌願者希望能給他一些幫助。”

■社會各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麵對“一童熱線”的出現,社會各界褒貶不一。一個普遍的看法是,一個沒有性經曆甚至是連戀愛都沒有談過的中學生,在公開場合談論性知識是極其荒唐的,甚至是一種危險的行為。長春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鄭曉華教授說:“談性是需要以掌握足夠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的,作為普通的心理醫生上崗亦需要一係列資格認證,而我認為‘一童熱線’根本不具備稱之為性心理谘詢熱線的資格。性心理谘詢熱線與普通的聊天是不一樣的,是要負責任的。如果李童由於自身掌握知識的不足或錯誤而在某些問題的解釋上出差錯,那將會誤導別人,不但不能使人從困惑中解脫出來,還有可能對‘谘客’產生危險的影響。”他進一步說:“誠然,我們國家的性教育還是比較滯後的,但性是個嚴肅的話題,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我們不能像談電視劇一樣談性,不能拿性說事。”

也有專家認為李童的做法是一種創舉。中國性學會宣傳教育部副部長晏武增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目前我們國家性教育的現狀還比較滯後,有些老師自己本身就似懂非懂,缺乏專業知識,性教育方麵的專業教師更是欠缺。在學校的衛生課上,老師通常都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本,而不是用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從性科學普及的角度來看,李童這個中學生的做法是一項創舉。作為青少年,他更容易與同齡人互相溝通。在長春我曾與他交流過,最起碼這個孩子能用自己在書上學到的、掌握的知識來教育別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雖然他沒有性經曆,但他隻是針對青少年開辦的熱線,因此沒有什麽問題。通過交流我覺得他掌握了一定的性知識,我認為他有這個能力。在熱線中,雖然他可能不是用一些專業術語,而是采用諸如打比方的方式,但還是可以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的。”

■學校性教育滯後獨生子女成長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許多學校及老師承認現今青少年性教育滯後的現狀。曾擔任李童初中班主任的長春市第126中學退休教師董仁龍說:“我從事教學工作38年,深感雖然國家提倡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但實際情況是學校開展得很不好。學校通常都是認為性教育開不開都行,平時更是不會列入教學工作中。雖然學校也開生理衛生課,但在涉及性的時候更多的是回避,甚至有相當一些老師認為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會誤導學生。而實際情況就是造成了學校不開展這方麵的教育,但外界卻在深深地影響孩子們。”

長春市第48中學校長田月梅坦言:“作為一所初中,我們學校目前沒有開展性教育,而平時我也沒有聽說哪所學校專門開展性教育。對於學校來說,平時從來沒有把性教育當作一項教學工作,我們覺得目前大多數老師在這方麵還是很難啟齒的。”

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偉更是慨歎:“從學校到家庭,現今的性教育還是一種自發、地下的狀態。學校通過教學深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性教育的情況還比較少見。對於未成年人對異性產生的好感,很少有老師和家長從人性化的角度去引導他們。”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鄭滬聲認為,通過“一童熱線”所反映的青少年性教育的問題,隻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其實青少年成長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人際交流障礙的問題,與父母溝通難的問題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全社會來關注。獨生子女家庭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從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來看,他們很多隱私的東西不願意與熟人交流,而願意與陌生人交流,所以他們在網上會暢所欲言,而“我不認識他”也正是“一童現象”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鄭滬聲說:“中國的性教育滯後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個話題讓一個沒有這方麵體驗的年輕人來做實在是太沉重了。我們必須承認他的勇氣,他這樣做是對傳統社會觀念的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種呼籲,有關專家應該承擔起對青少年性和早戀問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