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女患罕見怪病 全身長鱗成“美人魚”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1.廣州皮防所的副所長張錫寶就這種罕見病症接受記者的采訪 2.小螢治療前的頭部 3.小螢治療後的頭部
【“美人魚”三個字給人無限美麗的遐想,但是一身魚鱗般的皮膚,卻給17歲的“魚鱗女”小螢和她家人帶來不幸和痛苦。但在經過廣州皮膚病防治所的治療後,小螢的頭頂結痂基本脫落,皮膚也開始變柔軟。】
本報訊 記者近日從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得知,該院一年前接診的這名皮膚“怪病”患者,經檢查確診為角膜炎·魚鱗病·耳聾綜合征(KID綜合征),主治醫生、副所長張錫寶教授介紹,這是我國首個KID綜合征報告病例。據悉,現在治療初見成效,小螢病情明顯好轉。
廣州門診驚現“魚鱗女”
2003年3月,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副所長張錫寶教授在門診查看,很偶然地遇到小螢母女,孩子的“怪病”突然吸引住了他。“她的病征非常奇怪,前所未見!”張教授非常吃驚:小螢表麵看起來很像魚鱗病,但很多病征卻又出入很大。
據張錫寶教授介紹,小螢去年6月來檢查時,病情已經很嚴重,頭發掉光,皮膚廣泛呈蠣殼樣角化損害,頭頂80%長滿了褐色的結痂,像五分錢硬幣那樣厚,且幹硬。雙腳皮膚已經像貝殼一樣堅實,層層疊疊,右足踝更是因為多次感染,變成了棕褐色;左耳鼓膜穿孔,先天感音神經性耳聾啞;眼睫毛脫落,角膜混濁,雙眼畏光。
“魚鱗女”屬我國首例
“這孩子可以交給你治療研究,隻要能讓我知道她究竟得的是什麽病!”檢查結果出來後,小螢母親動情地對張教授說。
張教授不禁深深感動,連夜鑽進中外醫學書堆裏查資料。其實見到小螢那天,他心裏已經隱約有了個“底”。原來,張教授早年在泰國學醫時,一位日本老師就曾詳細講過這類皮膚病。果然在一本英文版國際經典皮膚病教材《皮膚學》(《DERMATOLOGY》)上找到了答案。
張教授告訴記者,書裏的臨床圖片和描述,和小螢幾乎一模一樣。書中是這樣描述的:“KID綜合征,全稱‘角膜炎·魚鱗病·耳聾綜合征’,資料記載,Burn FS於1915年首次描述其症狀,直到1981年,才被Skinner BA等人命名為KID綜合征,病因不明,沒有治愈記錄。”此病全球少見。至2003年的資料表明,全世界隻在印度、日本、西班牙、瑞士等國發現90多例。檢索發現,我國尚未有該病報告。這意味著,小螢是我國的首例KID綜合征患者。
“軟硬兼施”對付病魔 張教授告訴記者:“對付這個怪病,說實話,我當時也真沒把握。後來祭出了四大‘殺手鐧’對付病魔。”
首先要對付的是那些硬幣厚的結痂,他形象地稱為“讓硬的軟下來”,每日三次用藥“使軟功夫”,促進皮質代謝,三周過後,一顆顆的結痂果然開始慢慢脫落,經過一輪輪“蛻變”,現在小螢很多柔軟的皮膚已經“重見天日”。張教授滿意地說,第二步是“讓幹的變濕”。因為小螢皮膚堅硬汗腺不能正常工作,皮膚失去“水源”,就像石灰一樣幹,就像捂著一層雨衣,奇熱難耐,而且容易幹裂受到感染。對此,張教授給皮膚實施“灌溉工程”,用保濕藥,防止龜裂。
“還要讓弱的強起來。”張教授解釋說,人的皮膚原是一道堅強的防線,但經疾病一折磨,屏障防線脆弱不堪。所以,他使用了抗感染藥和免疫藥,加固屏障防線,特別是對經常受真菌感染的右下肢,用外用藥“重點照顧”。
最後要對付的是眼睫毛的“缺席”。“我們正常人可能會忽視小小的眼睫毛,事實上缺了它的遮擋,灰塵無所顧忌地竄進眼睛裏來,一兩顆還可以,多了就受不了了。”張教授比劃說,要專門用一種眼藥水,保持眼睛的濕潤。
基因突變位點在哪裏
四大“殺手鐧”一下,盤踞在小螢身上十多年的堅硬皮膚慢慢軟化脫落。治療一年多,現在臉和手臂已經有了正常的肉色,角化損害大大減弱。
“這些地方的皮膚以前很厚很厚的,現在好多了。”小螢的母親指著小螢右腳踝欣喜地說,“以前經曆了太多的失望,壓根就沒敢想能治到今天這樣。”
據了解,治療以來,防治所和藥廠溝通後決定,很多貴重藥都免費給小螢提供,減免了很多錢。張教授說:“現在治療可以說取得階段性的成功,但是資料顯示,像她這樣的病必須終生用藥。”
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張教授:小螢家裏人皮膚都很正常,為什麽唯獨她會這樣?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病是由基因突變所致,據Wilson GN報告,基因突變所致的患者占其統計的35例報告病例中的80%。”但是究竟基因突變位點在哪裏,究竟哪裏出現了問題?這是張教授和助手著手研究的問題,他說,希望今年會有結果。
親人感言:奔波求醫17年 我們無怨無悔
麵對小螢,記者真想知道她的家人如何麵對孩子。從張教授口裏得知,這一家對小螢不離不棄,傾盡家財到處尋醫問藥,實在令人感動。
應約來到廣州市皮防所,記者見到了五個人:戴著紅色帽子的小螢,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和姑姑。他們說,十幾年來無論去哪求醫,他們五個人幾乎沒有分離過。
母親陳女士扳著手指說,十幾年,他們帶著小螢走遍了所有能去的醫院。在廣州醫不好,他們便到處打聽省外醫院。陳女士說,北京去了2次,其他省也沒少跑,有一次去南京一間醫院,“醫生看了病曆直搖頭,直接就說不要帶孩子來了,沒有辦法。”
怪病,使小螢失去上學的機會。因為耳聾又不能說話,正規幼兒園都不接收她。想送到聾啞人學校,但學校犯難了:就算老師不介意,其他學生家長也有意見啊!無奈之下,家人隻能自己“創造”手語,教孩子學習。
姑姑說,現在他們到處找手語教材,學“正規”的手語,以便小螢更好地和別人溝通。“其實她很聰明的。”姑姑說,雖然聾啞,但她9歲開始學寫字,進步得特別快,由於喜歡狗熊,最難寫的“熊”字她一次就學會了,現在已經能用字表達自己的意思了,經常給父親遞紙條,有時上麵寫著:“爸爸我明天去公園玩,好嗎?”
上街時,小螢會引來各種異樣的眼光。“街上那些人都對她說hello,說她是黑人,有人還問我孩子的父親是不是外國人……”陳女士說。
為了讓女兒享受正常孩子的樂趣,滿足她的求知欲望,陳女士經常特意多帶女兒去公共場合,去廣州花園酒店玩,去香港玩。“你越不帶她出去,她就越會自卑,對她越不好。”
采訪中,小螢的手飛快地比劃著,努力地表達她的意思,姑姑在一旁翻譯。我們問她,張醫生好不好,她想了想,在紙上寫了一個“200分”,把大家都逗樂了。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張蜀梅 實習生楊智昌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嚴亮 實習生 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