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弟弟回顧姐星途 揭秘“假護照事件”/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鄧麗君弟弟回顧姐星途 揭秘“假護照事件”   她是一位在舞台上星光熠熠的歌手,她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兩代華人留下深深的歲月記憶。在20世紀的後50年中,她甜美而略帶哀婉的歌聲、她溫情脈脈而又夾雜柔媚的笑容,幾乎就是全世界華人最熟悉的聲音和表情。她是毋庸置疑的超級巨星,她是舞台上的幸福寵兒;但她也曾自歎情途多難,渴望平凡而幸福的家庭生活。短短42年,鄧麗君的一生如流星飛逝,神秘而傳奇,她是一個有著那麽多故事的、謎一樣的女人。今年2月,鄧麗君的弟弟鄧長禧在深圳親口講述了姐姐鮮為人知的故事,首次揭開了鄧麗君“星途”的秘辛。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在台灣省六林縣的一個住滿軍人家屬的三合院中呱呱墜地。在鄧麗君出生之前,鄧家已有3個男孩,鄧麗君的降臨讓中年得女的父親喜出望外。那時,盡管還隻是一個孩子,但聰穎的鄧麗君已經顯示出絕佳的演唱天賦。1963年,剛剛10歲的鄧麗君已經有了跟隨樂隊各地演出的經曆。)   記者:你們長得還挺像的。鄧:她最氣的就是說我像她。記者:為什麽?鄧:差太多了。記者:你們姐弟之間怎麽稱呼?鄧:亂叫,什麽老鄉,老姐,有時候就喂啊喂的,我哥哥小時候都叫她丫頭。   記者:父母怎麽叫她?她小名是什麽?   鄧:她小時候父母就叫她丫頭,後來上中學了就改叫麗君。   記者:你對她最初的記憶是什麽樣?   鄧:最初大概就是在五六歲吧,覺得她嘴巴很甜,那比較容易得寵。   記者:那她很小就長得很可愛?   鄧:我覺得她不算可愛,黑黑的,瘦瘦的,其實我心目中她跟別的女孩子比不算漂亮。   記者:她從小就喜歡唱唱跳跳的嗎?   鄧:跳倒沒有,喜歡唱。因為我們那時候惟一的娛樂就是聽歌、唱歌,我媽媽會買一些歌本回來教她唱。   記者:你印象當中她當時老唱什麽歌,在小的時候?   鄧:黃梅調比較多,那個時候有部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很轟動,從頭到尾都是黃梅調的音樂,她大概從頭到尾都會唱。   記者:你當時覺得她唱得好聽嗎?   鄧:我不覺得,那時候好像覺得我唱得比她好。   記者:真的?那說明你們一家人都是挺有音樂細胞的。   鄧:嗓音可能是從我媽媽那裏繼承的,我媽媽現在快八十歲了,電話裏的聲音還是那種嫩嫩的聲音,所以她嗓音可能有我母親的遺傳。   記者:那她最初登台的年齡就要從幾歲算起,從10歲算起?   鄧:大概十一二歲吧,我記得是小學5年級。   記者:當時演出那個場地是什麽樣的?   鄧:大概就像那種大禮堂,大禮堂有一個講台,後麵就是十幾個樂隊隊員,國樂,西洋樂器都有。   記者:觀眾反應肯定很好吧,一個12歲的小女孩唱那麽好?   鄧:對,我感覺那個時候她就比較特別,十幾歲的小女孩那麽活潑可愛,能感覺到很多大人都很喜歡她。   記者:她一點都不怯場嗎?鄧:其實我私底下問她,我說你怕不怕?她說剛上台時一兩分鍾會怕,可一唱下去以後就好一點。   記者:她當時那麽小演出會有報酬嗎?   鄧:大概五塊錢,十塊錢左右。   (1963年8月,台灣“金馬獎唱片公司”舉辦了一次全台灣範圍的歌唱比賽,年齡最小的鄧麗君以一曲民歌《采紅菱》奪得桂冠。此後,鄧麗君成為夜總會等各種演出機構爭相邀請的對象,後來又得到兩位元老級的台灣音樂人的大力提攜,成了賣座的保證,這位童星的魅力開始在整個台灣蔓延。而那時的鄧麗君還是一名普通中學生,後來為了全力在歌壇衝刺,鄧麗君終於麵臨學業與歌唱無法兼顧的困境。)   記者:她那個時候要演多少場啊?鄧:大概一個月演八場到十場左右。記者:她的壓力大嗎?她當時還是個學生。   鄧:還好,因為她自己也喜歡唱,學校的功課壓力是蠻大的,那個時候還要升中學,要考試,所以有時候回來晚沒辦法就先睡,然後大概早上5點多鍾我父母就把她叫起來,她這時候才開始寫功課。也沒有書桌,就是在藤椅上麵鋪個洗衣板,燈光又比較暗,蠻可憐的,尤其是冬天。   記者:她從學校退學是14歲吧?鄧:對,14歲,初二的時候。記者:誰做出這個決定,是她自己嗎?鄧:我父親當然是尊重她的意見,學校也注重校譽,說如果你繼續要在外麵登台演唱,可能就沒辦法再回到學校來,所以她就決定先去唱歌。   (1968年,由於歌藝備受肯定,14歲的鄧麗君獲邀到台灣當時惟一的電視裏最具影響力的歌唱節目《群星會》中表演,使鄧麗君一夜之間紅遍台灣。當年,出道不滿兩年的她已經前後發行了8張唱片,正是妙齡的鄧麗君已然成為台灣新一代青春偶像。)   記者:她是怎麽開始紅起來的?鄧:14歲開始上電視吧。因為那時是台灣第一家電視台開播,禮拜天晚上有個歌唱節目叫《群星會》,收視率很高,所以能夠上那個節目對她的知名度幫助很大了。   記者:那個節目怎麽找到她的呢?鄧:是我媽媽通過朋友關係介紹她給製作人,那製作人蠻喜歡她的。因為小女孩在節目裏麵也是一個特色,所以就找她了,大概隔一個月就上一次。   記者:這個《群星會》慢慢上了以後,就有知名度了?   鄧:對,這個節目影響很大,這個節目,是惟一的歌唱節目,所以收視率很高的。   記者:那演出開始越來越多?鄧:對,就是夜總會找她的就越來越多。記者:收入呢,比以前高了?鄧:高很多,那個時候等於算職業了。她當時16歲,就已是很有知名度的票房保證了。   記者:那個時候你從什麽地方感覺到姐姐是個公眾人物了?   鄧:走在街上就有人看她,然後指指點點,算是知名人物了。   記者:你當時那種感覺是很驕傲,還是覺得有一些尷尬?   鄧:我蠻驕傲的,覺得那個時候蠻驕傲的,有這麽一個老姐,那時候覺得很驕傲。   記者:她那時候也就是十幾歲,是嗎?   鄧:對,十六七歲。她喜歡穿迷你裙,所以走到街上大家都會看。   記者:那個時候追她的人很多嗎?是怎樣的方式?   鄧:來來去去吧。就是時常到後台去送點小東西呀,然後巴結我媽媽,請我媽媽去吃飯。   記者:她喜歡什麽樣的?鄧:她啊,她比較喜歡有男子氣概的,北方人那種感覺,就是一個大胡子,最好戴個眼鏡,又老實,又斯文,又有男子氣概。   (16歲時,鄧麗君赴香港首度演出,就獲得當年慈善義賣年齡最小的“白花油皇後”。18歲那年,鄧麗君便成為全台灣最受歡迎的當紅歌星。其後也就是從香港開始,鄧麗君的聲名震蕩整個東南亞華人圈。1973年,鄧麗君暫停了她在中國香港與東南亞的連串演藝活動,決定赴日本發展。1974年6月,鄧麗君到日本一年之後,新專輯《空港》讓鄧麗君征服了日本人,當鄧麗君以華人歌手身份捧得“全日第十六回唱片大賞”新人獎時,她不過22歲。)   記者:她從什麽時候開始算是最當紅的歌手?   鄧:十七八歲就開始成壓軸了。記者:她成了一線歌手時就開始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去演出了?   鄧:嗯。先是到香港,後來是日本公司在香港的歌舞廳發現她,所以就跟她談到日本發展,那時候她已經20歲了。   記者:她當時有沒有一個決定的過程,去不去日本發展?   鄧:我父親堅決反對她去日本,而且我母親也怕日本人,但她自己還是想去闖一闖。   記者:日語呢,她去之前一點都不會吧?鄧:一點都不會,去那邊才學的。唱歌詞都是死記,就是用英文去拚那個音,還記了很多筆記,直到背熟所有發音,很辛苦的。   記者:在日本發片,一開始就很順利嗎?鄧:沒有,第一年公司還檢討,說是不是找錯人了?因為出了兩張片,都不賣錢,歌根本就沒有入排行榜,後來負責她業務的那個人堅持說再給一次機會,再出一張片,結果才得到肯定。   記者:這以後在日本的發展就很順利?鄧:是,以後公司就開始包裝她,安排小型的個人演唱會,慢慢地知名度就上來了。   記者:她在日本一共呆了多少年,在那個階段?   鄧:第一次去是5年,後來出了“假護照風波”,她就離開日本去了美國,然後一直到1984年再回到日本。   (正當鄧麗君以華人歌手之姿“攻陷”十分排外的日本市場時,一場“假護照風波”卻使她陷入意外的波折。這場最終被澄清的誤會,使得之前一直一帆風順的鄧麗君遭受到職業人生的重創,台灣輿論的一致討伐讓鄧麗君徹底感受到世態炎涼,備受打擊之下,本已站在事業巔峰邊緣的鄧麗君決定暫停她的舞台生涯。)   記者:護照風波到底是怎麽回事呢?鄧:主要是當時拿中國台灣護照在東南亞旅行表演不方便,後來她在印尼認識一位富商,富商說可以幫她弄一本印尼護照,她也不知內情,所以就弄了那個護照,但一直沒用。結果有次去日本路過台北,因為中國台灣的護照必須停留兩周才能出境,所以她就拿出了那本印尼護照。沒想到被旁邊一個報社記者看到了,當時就把那個護照號碼抄了下來,然後就打電話去官方機構求證,結果說那個護照是非法的。所以她到了日本的時候,日本就配合印尼大使館到飯店找她,當時就把那本護照給扣下來了,然後她在日本拘留所裏呆了3天,後來日本就以驅逐出境的方式,讓她離開日本。   記者:當時台灣對這個事炒得很厲害吧?鄧:炒得很凶,什麽丟人丟到國外,那時候整個社會輿論對她的批判很嚴厲,所以她也不敢回來,剛好有美國簽證,後來就去美國呆了兩年,去念書了。   記者:這段期間如果她回台灣的話,會不會負法律方麵的責任?   鄧:會,那個時候就有法界人士認為,她雖然是在日本犯的這個法,但是省內一樣適用,所以也在追究。   記者:那時候你們家人在台灣一定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吧?   鄧:是,我們那時候都覺得她的歌唱事業已經終止了。   記者:那個事情對她打擊很大吧?鄧:是。但她覺得是她自己的過失,所以她也向社會大眾道歉。到美國也一直在慢慢地恢複、療傷,不過到後來她也一直對當時輿論對她的那種評判耿耿於懷。 回顧鄧麗君演唱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