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過他的戲就能“紅”趙寶剛的偶像製造工廠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拍過他的戲就能“紅”趙寶剛的偶像製造工廠(組圖) 當《別了,溫哥華》正在全國各地電視台熱播時,趙寶剛已經身在重慶,拍他準備了很久的“公安三部曲”第一部《錄像帶》。   愛看電視的人,大多數都看過趙寶剛拍的電視劇。從《編輯部的故事》、《皇城根》、《過把癮》到《東邊日出西邊雨》、《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像霧像雨又像風》、《拿什麽拯救你,我的愛人》,在這些電視劇裏,趙寶剛把一大批原本默默無聞的新人捧成了明星和偶像。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時候,王誌文和葛優不約而同表達了對趙寶剛的感激和敬意。   “很多人覺得對我最重要的導演是張藝謀和馮小剛,其實我覺得還有趙寶剛,很少有人肯定他對我的藝術人生起到的重要作用。他發現了我身上的喜劇天分,讓原來在《編輯部的故事》演配角的我改演主角,讓我出了名。”《編輯部的故事》讓一直演配角的葛優第一次成了主角,而且因為“冬寶”大紅大紫。   王誌文說:“我能夠紅起來,與趙寶剛導演有直接的關係,他把成功的機會送到我麵前。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就像是我父親一樣。他當時選我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像年輕時候的他,他把自己沒能實現的演員夢放到了我身上。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首先就得感謝趙寶剛。”在拍《過把癮》之前,當時的王誌文還鮮為人知。因為《過把癮》裏的方言,王誌文紅了。   相同的事例一再出現,今天大多數為電視觀眾熟悉的當紅明星,成名的第一步,都與趙寶剛的戲有關。   ★時間:1992-1994★   產品:葛優  王誌文  江珊   趙寶剛當導演的第一部戲是《編輯部的故事》。其實,《編輯部的故事》這個電視劇原本是和他沒有關係的,原來確定的是另外一個導演金炎。最後因為一些原因,確定讓趙寶剛當導演。雖然金炎一集沒導,但趙寶剛在字幕上還是把他的名字掛了上去。   在選演員上還有一段插曲。“演員選擇上主要是以我為主,開始的想法是請葛優演餘德利,因為他之前都是演這類角色。”   後來有人提出,葛優比較有特點,能不能讓葛優來演冬寶。“當時我比較擔心,他能不能勝任這個角色,在這之前葛優還沒有演過主角。葛優演過王朔的戲,我們聽王朔說了葛優演戲時的一個小段子,覺得可以讓他試試。結果演員第一次集中起來開始對詞的時候,葛優表現非常出彩,演得很好。就決定讓葛優演李冬寶。”   當時演員演戲都是拿稿費,葛優問趙寶剛:“這部戲結束以後,我能拿多少稿費?”趙寶剛回答說:“你這部戲結束了,就直接可以買汽車了。”結果,演了《編輯部的故事》,葛優不僅有了買車錢,連買房的錢都有了。   《編輯部的故事》播出,延續了《渴望》萬人空巷的火爆。   拍完了《編輯部的故事》,趙寶剛又拍了《皇城根》。和《編輯部的故事》受到的好評相比,《皇城根》播出之後有不少批評,有一篇批評文章特別讓他難受。   文章中寫道:“我奉勸趙寶剛一句,不要再當導演了。”   挨了一棒的趙寶剛開始總結自己當導演的得與失。“由於我缺少文化底蘊,所以在這個電視劇裏犯了一些基本常識的錯誤。”   為此,趙寶剛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家冥思苦想,對中國當時的電視劇市場進行分析和研究。   再次出山,趙寶剛選擇的是根據王朔的3部中篇小說改編的《過把癮》。“我當時發現電視劇領域有一個空白的地方,沒有一部真正的純粹寫情感的片子出現。”   趙寶剛去找王朔。結果當時王朔的小說基本都賣掉了,隻剩下4個中篇。編劇李曉明讀完認為合起來改個8集的戲沒問題。《過把癮》就這樣誕生了。   因為與王誌文合作過《皇城根》,也因為王誌文的形象、氣質頗似年輕時候的趙寶剛,《過把癮》首先定下王誌文。   “我覺得他身上有很強的‘悟性’,而且表演非常自然,我說什麽他馬上就能懂。在《皇城根》裏王誌文演的是一個遊手好閑的小痞子,但是《過把癮》裏的方言是一個紮紮實實的男人,穿著打扮、形體動作、麵部表情都要讓人家看著很舒服。誌文身上有些痞氣,他把這個打磨掉,那他就是方言了。”   和一般導演愛選漂亮的女演員不同,趙寶剛選擇江珊的理由是因為她長相普通,看起來真實。   “杜梅這個角色我原來想找蔣雯麗、陳紅來演的,但是我覺得她們長得太漂亮了,杜梅隻是生活中的一個普通女性,應該找個長相一般的演員來演。江珊的外形很有親和力,看起來很舒服,後來就定了她。”當時的江珊還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在《渴望》開機的時候試過戲,因而給趙寶剛留下深刻印象。   《過把癮》在全國播出,在社會上掀起了熱潮。王誌文、江珊的形象成為當時年輕人擇偶的參照。編劇李曉明記得當年劇組到天津,數百觀眾聚於樓下盤桓不去,強烈要求:“就讓我們看你一眼。”最後王誌文走上陽台,麵對歡呼的觀眾手足無措,作了一個領袖式的揮手。   ★時間:1995-1999★    產品 徐靜蕾  陸毅  蘇瑾   《過把癮》的火爆,讓趙寶剛找到了自己的長處。接下來幾年時間裏,在《東邊日出西邊雨》、《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捧紅了一批剛出道的新人。   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的時候,趙寶剛把來麵試的100多個演員都打了分。在這些演員當中,徐靜蕾總體分數最高。   “從外形來看,徐靜蕾怎麽說也不能算漂亮,但她往那兒一站,你看著特別舒服、順眼。”當時定了徐靜蕾,很多演員都不滿意,找趙寶剛說我比她長得漂亮,為什麽不用我?就連海潤和海岩,也不同意她做《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的女主角。   麵對質疑,趙寶剛放了一句豪言:演藝圈內,五年出不了一個徐靜蕾。“從形象上來看,徐靜蕾屬於青衣型的,很豔麗;由於她父親讓她寫毛筆字,她了解很多的知識,有這樣的底蘊;她當時和王朔是非常好的朋友,王朔給她灌輸很多文學上的東西;她有點男孩子的性格,但又非常敏感;加上在大學裏學表演四年,這麽多因素加起來,她當然是第一位的。現在你拿一個演員跟徐靜蕾比,誰比她強?我是1995年選的她,到2000年,沒有一個演員比她強的。因為她是那麽多人之中比較選出來,因為我了解她的文化底蘊,所以我當時敢說這個話。”   在《永不暝目》裏,趙寶剛推出的是陸毅。在趙寶剛眼裏,陸毅是個完美型的演員。“在選男演員的時候,我就希望他是幹幹淨淨,高個子,大眼睛,高鼻梁,同時他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我覺得像陸毅就合適我的這個標準,人家一看就喜歡他。”   找到陸毅也很有戲劇性。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樓道裏有一幅《血色童心》的海報,貼了多年,陸毅是這部劇中的男主角。每天走進大樓,趙寶剛都會看到這張海報。   等到拍《永不瞑目》,按照趙寶剛的理解,男主角肖童是一個20歲出頭,健康、帥氣的小夥子。見了很多演員之後,趙寶剛初定的人選是陳坤。但是,陳坤的氣質和肖童又差了點。有一天,趙寶剛走到藝術中心門口,下意識地看了看海報,突然想到這孩子可能應該有20多歲了,用他來演肖童在形象上非常合適。   趙寶剛的助手找到了在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讀書的陸毅。趙寶剛還記得,當時陸毅有點胖,頭發有點長,走起路來八字腳,看起來很怯懦。從上海回到北京,趙寶剛給陸毅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到市麵買一本《永不瞑目》先看看。還給他提了個條件:如果你能減肥瘦下來,我就讓你去拍部戲。   看完劇本的陸毅非常喜歡肖童這個角色,馬上打電話給趙寶剛,表示自己希望接這個角色,並且開始減肥。等陸毅第二次出現在趙寶剛麵前,趙寶剛很滿意:“陸毅減肥之後,頭也剃短了,看起來精神多了,非常健康,這個樣子特別像肖童,當時就定了陸毅。”   接下來趙寶剛開始在形體上給陸毅上課,鍛煉他走路的形態。先讓陸毅在廣場上走,自己拿著攝影機在後麵跟著,把陸毅走路的樣子拍下來讓他看。等陸毅心服口服,再教他改掉八字腳的方法:走一步比以前多邁10厘米,而且速度加快。因此在《永不瞑目》裏,陸毅不是在騎自行車,就是在走快步。   “陸毅的人生道路很完整,沒有任何陰影,前途無量,又受著純現代的教育,對情感執著,你看像陸毅這樣的演員,高大、英俊、幹淨、利落,健康,以前的幾十年裏這樣的形象是沒有的。”趙寶剛分析說,出色的外形,加上一個好劇本,肖童這個角色又具有非常強的角色魅力,一起遇上,陸毅就火了。   究竟什麽樣的演員才能夠成為偶像?成為偶像需要哪些條件呢?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趙寶剛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美學觀點:“偶像的長相、外表和他的舉手抬足的美感,都能夠讓觀眾認可,符合大眾的審美特點,他才能成為偶像。簡單說就是硬件和軟件的關係,硬件就是外形長相;軟件就是演員素質。   因此,趙寶剛在選演員的時候,首先關注演員是否形象上有說服力,其次是演技。外形好了,再來看他的理解能力和感覺。   拍《永不瞑目》時,女主角警察歐慶春的候選人中除了蘇瑾外,還有李芸、俞飛鴻。三個人當中,蘇瑾“硬件”最好:高個兒,濃眉,大嘴,輪廓分明。和海岩小說《永不瞑目》裏的原型形象最近。   “找到這麽一個有男性化外貌並兼備女性柔情的演員並不容易。蘇瑾是個模特,從形象上來說沒有問題,但她說話的時候嘴形太大,還愛撥拉頭發、走路誇張,而且還沒有演過戲。”   趙寶剛用的還是老辦法,把蘇瑾生活片斷用攝像機記錄下來,放給她看。“先把她的自尊心全部打亂,讓她知道自己有那麽多的缺點,再讓她一點一點去改正。然後幫助她做造型,因為在這個戲裏她演的是一個警察,又是一個大高個,有一股女性的英氣。所以她在戲裏穿的服裝都比較男性化,這樣就掩蓋了她很多不好的地方。”   ★時間:2000-2004★ 產品:陳坤  印小天  於娜 產品:孫紅雷  李小冉  趙琳   在《像霧像雨又像風》裏,趙寶剛有意識地進行新老搭配,讓周迅、陸毅這些當紅的演員去帶陳坤、孫紅雷、李小冉。陳坤一下子成了少女們心中的偶像。   “《像霧像雨又像風》一播出後,這幾個人也都紅了。用知名度高、經驗豐富的演員去帶動沒有經驗或知名度低的演員,可以讓更多的年輕演員走出來。”這是趙寶剛的心得。   在拍《拿什麽拯救你,我的愛人》時,趙寶剛用的是印小天、於娜。印小天是趙寶剛選的,因為他有與角色韓丁同樣單純的眼神和一張稚嫩的臉。趙寶剛說,“這樣的人才會因為愛一個女人而死去活來。”   於娜是海岩推薦給趙寶剛的。趙寶剛對於娜的外形比較滿意,試鏡的感覺也不錯。由於兩個主角都是新人,沒有什麽表演經驗,開機幾天,兩個演員還是找不到感覺。   壓力巨大的趙寶剛對待兩個演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於娜是一張白紙,原來沒演過戲,越是這樣,你反而越不能說她,越說越麻煩,她一緊張更不會演了。所以我是一集集地教她演,對於她的表演我持保護的態度,她演好一場戲,我就誇獎她、鼓勵她。”   對印小天則是罵:“我就一天到晚地罵他,從開機到關機一直督促他努勁兒。他的壓力特大,有一天我們都搭好景了,就是找不到印小天,後來發現他躲到天安門去了,他說一看到我的臉孔就感覺恐怖。”   《別了,溫哥華》的女主角趙琳是中央電視台《生活》節目的主持人。趙寶剛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趙琳時,就覺得她應該當演員。“她長著天生適合做演員的臉,樣子清純、五官規範,這樣類型的女演員現在不多。”   趙寶剛在籌備電影《你的生命如此美麗》的時候,其中有個角色是女記者,趙寶剛覺得應該讓趙琳演。由於央視有主持人不能演戲的規定,趙琳沒能演成這個戲。   兩年後,當了六年節目主持人的趙琳打算改行,托人找到趙寶剛,問他有沒有演戲的機會。趙寶剛的建議是,當演員要有一定表演基礎,後來把她送到了電影學院學表演,在《拿什麽拯救你,我的愛人》中讓她演了一個小角色練習一下,效果不錯。等她結束了電影學院的學習,就成了《別了,溫哥華》的女一號任曉雪。   在總結自己造星經驗時,趙寶剛說,“很多演員對我說,演過我的戲再去演其他導演的戲,發現沒有勝過在我戲裏演的角色的。我覺得這個原因就是,在大家都沒認識你長處的時候,我發現了你,你的潛力都給我用光了,把你提到了一個高位置。等別的導演再用你的時候,就沒有新的可塑性了。” 點擊圖片進入劇情介紹 點擊圖片進入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