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人秀”超脫了“性”還能看到什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真人秀”超脫了“性”還能看到什麽?

投影機打開了。

第一張碟,浙江衛視今年推出的《奪寶奇兵》。號稱集主題探險、極限競技、荒島生存、奪寶謀略等元素於一身,該節目在東海某荒島設計了大型宮殿闖關遊戲及海上真人生存等場景,每周一期,以4周為單位,采取淘汰賽形式,6名挑戰者中的最終勝出者奪得萬元大獎。

第二張碟,北京歡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彩虹衝衝衝》。挑選出符合條件的20名(12男,8女)彩虹“夢之隊”預備隊員,在海南三亞通過各種培訓,去完成“蜈支洲登陸”任務;最優秀的5人,成為“夢之隊”的正式隊員,去完成未來的險灘衝浪等主題任務。

第三張碟,貴州衛視今年4月攝製的《峽穀生存營》。12名現代“魯賓遜”在與世隔絕的貴州南江大峽穀裏,真實體驗24天野外求生的“另類生存”。經曆鬥智鬥勇的遊戲,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名選手,獲得10萬元的獎勵。

第四張碟,中央電視台推出的麵對青年群體的戶外真人體驗類節目,追求集知識性、趣味性、益技益智等為一體。

第五張碟,由北京維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全國20多家廣播電視單位共同製作的《走入香格裏拉》。僅帶著10根火柴與10天口糧的18名誌願者分為兩個小組,在海拔4000米的香格裏拉生存30天,按規則走完全程並得分最高的一組獲大獎。

第六張碟,北京維漢與湖南經濟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完美假期》。12名男女誌願者共同在一個豪華別墅裏生活70天,每天24小時被60台監視器全程拍攝;剩下3名選手時,他們共同生活一周,最後由觀眾投票淘汰兩名,決出優勝者,由讚助商提供50萬元商品房一套。

……

這是本月早些時候,2003中國“真人秀”論壇放映的幾個時下在國內影響較大的所謂“真人秀”節目的樣片。由貴州電視台主辦、《新周刊》協辦的此次論壇,旨在研討“真人秀”的中國本土化問題。“真人秀”,泛指由製作者製訂規則、由普通人參與並全程錄製播出的電視競賽或遊戲節目。

2000年以來,“真人秀”在全球範圍內廣泛興起和蔓延。先是始於荷蘭,被澳大利亞、德國、丹麥等18個國家廣泛移植的《老大哥》粉墨登場,接著美國CBS的《生存者》、FOX電視公司的《誘惑島》、法國的《閣樓故事》、德國的《硬漢》相繼出籠,幾乎都成為西方世界最火爆的電視節目。

2000年8月,《生存者》在中央電視台2套的《地球故事》亮相,“真人秀”由此進入中國電視觀眾視野。當年,廣東電視台推出了中國的本土“真人秀”《生存大挑戰》,2001年又製作了第二期節目《重走長征路》。隨後,國內許多電視傳媒紛紛推出以其為標本的節目。

業界普遍認為,“真人秀”節目及此前的遊戲競技類節目,是數字化時代真實與虛擬的界限漸趨模糊的產物,迎合了日益“求真”的社會心理、文化消費心理,猶如打破中國電視節目長期“貧瘠”狀態的一縷新鮮空氣,因而其火爆是必然的。

統計顯示,《金蘋果》一經推出,收視率排名即在央視近400個節目中一路攀升至第15位;《完美假期》在湖南經視播出後,收視率亦勝出一些娛樂節目和電視劇。貴州電視台有關負責人士則表示,沒有想到《峽穀生存營》的收視率竟與黃金時段的收視率基本相同。他透露,台裏正在積極考慮一些專家的建言,即結合西部的“神秘”,將“真人秀”作為該台打造“西部黃金衛視”、逐鹿區域電視市場的重要品牌。“我感到很驚訝!”參加“論壇”的深圳大學教授歐陽康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對當今中國電視“真人秀”的觀感。十分關注國外“真人秀”現象的歐陽說,《峽穀生存營》完全是《生存者》的原版拷貝,就製作水平而言,絲毫不遜日本等國的拷貝版。

不過,與之同時,參加論壇的專家們更深地注意的是“真人秀”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一位專家尖銳地說:“除了《完美假期》,其他樣片幾乎千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戰’,這一主題或許一時可以強烈吸引觀眾的眼球,但久而久之,就會顯得單調乏味,難以適應口味變化節律越來越快的觀眾需要。”

據了解,歐美的現行電視“真人秀”根據環境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野外真人秀”,典型代表為《生存者》;另一類,是“室內真人秀”,典型代表首推《老大哥》。毫無疑問,中國的“真人秀”更多地以前者為藍本。

對此,業內人士的解釋是“國情使然”———

在西方,“真人秀”節目往往著力“真實展現”現實生活中的性、隱私、殘酷的競爭、博彩等內容,以滿足人們普遍的“偷窺欲”。《老大哥》就設置了許多遊戲規則鼓勵和慫恿選手暴露身體,《閣樓故事》中,十幾台攝像機每天24小時全程跟蹤一群專職“培養感情”的男女一個多月,充斥大量打情罵俏、挑逗、裸體甚至性愛的場麵。

顯然,中國的“真人秀”不可能以此為賣點。與“室內真人秀”相比,“野外真人秀”的可操作性、現實性及“超脫性”,無論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要強得多。

事實上,已有的情況是,即使將國外“室內真人秀”作了很多“符合國情”的調整,有中國第一檔“室內真人秀”之稱的《完美假期》,依然遭遇了“腐蝕了觀眾的審美情趣”、“這樣庸俗的電視節目能堂而皇之播出,令人擔憂”之類的評論。

中國的“真人秀”是否隻有遠離社會生活、哀哀困於野外呢?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教授尹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等人指出,離開了對真實生活的折射,“真人秀”的生命力將大打折扣。回歸現實,力求“真實秀”,是中國“真人秀”必然的出路。關鍵在於,在摒棄西方“真人秀”的某些賣點的同時,我們如何能夠找到一個既吸引觀眾、又與國情相適應、與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獨到的新賣點,如何能夠在收視率與倫理性、娛樂性與社會責任之間尋求到一種文化的平衡。而這種過程,正是在淺表形式之外真正意義的“真人秀”的中國“本土化”過程。

尹鴻直言,“真人秀”的三個關鍵詞,“真”是特色,體現了這類節目形態必須是非虛構、紀實的;“人”是核心,意味著節目必須有人格與人性的凸現;“秀”是手段,節目必須設置虛構的規則來完成。但是,與困於野外相聯係,目前,中國“真人秀”對這三個關鍵詞都未做足文章:其一,缺乏紀實性,因為幹預過於強烈而影響了其原生的魅力、令人感覺虛假,類同於劇情性節目而又無法與劇情片比擬;其二,人格與人性淹沒於事件和比賽中,無充分展示,缺乏細節;其三,遊戲和遊戲規則的設置單調,缺乏懸念與衝突、缺乏欣賞性,“10個遊戲8個在找水”,“不善於講故事”,時間和空間的危機感不強。

專家們建議,中國“真人秀”對人性和人格的本土化揭示,似乎可以通過展露人們在追求主流社會價值的時候發生的種種內在、外在衝突來實現,並獲得足夠空間。比如,構想一出“戒煙真人秀”,反映人戒煙的痛苦、反複與堅持……無疑會求得收視效果與社會效益、政府支持的高度協調;再比如,根據中西方社會對金錢、權力的態度差異,對勝出者改而賦予某一進程中的決策權力、或是個人能力的釋放平台,以補充純金錢獎勵、兩性交流機會等的不足,當能最大限度得到社會包容。

論壇期間,曾“炮製”了《走入香格裏拉》、《完美假期》兩檔中國“真人秀”開山作的北京維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樂觀預期,明年,中央電視台將同時有三檔“真人秀”節目播出,從節目形態上,中國電視“真人秀”將由嚐試期進入成熟期。果能如此?人們拭目以待。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