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打工人評論

草根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
博文

華人會歧視華人嗎?當然會。曆史上不乏這種歧視自己族裔的華人,出賣自己族裔的利益,向外族侵略者示好:“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為了向侵略者證明自己的忠誠,這些人對內壓迫起自己族裔來更狠更賣力,對外則自居為本族裔代表,讓其他族裔更覺得華人賤。這種人之讓人不齒,理應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今時今日在紐約唐人街,這種人卻似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7月14日,收市政府3500萬贓款來支持建高監獄和逼遷社區的美國華人博物館居然有臉開門。館董事會共同主席和總經理正是今年3月逼走金豐大酒樓的為富不仁的諸寶承。工友和社區憤怒地在博物館門口示威,要求重開金豐餐堂、救濟社區從疫情中恢複;全美上下的年輕藝術家也積極響應,杯葛博物館、要求撤回自己的作品。在此轉載《星島日報》: 抗議接受市府資金支持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隻顧賺錢、不顧護理員死活24小時工作日的護理,隻得13小時的工資。世間哪來這種道理!紐約最低工資15元一小時,而華策會說自己是非牟利機構,並帶頭隻付這些護理7元多一點。工資低不用說,華策會還明知故犯,又帶頭繼續推行24小時工作製,傷害我們護理員和她們家庭的健康和生活。試想,這種工作時間,比一百多年前華人被賣到美國起修鐵路的工作時間還長得多。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種族歧視不是一種態度,體現在言行舉止;而是一種剝削,蔓延在唐人街社區的各個角落。 例(一)“陳斯拉”:陳倩雯 去年12月3日,來自東村的政治領導人登報指控職工會貼出的反逼遷海報是種族歧視。海報畫的是“陳斯拉”,一隻身體是日本電影中的哥斯拉而頭像是市議員陳倩雯的怪物,充分描繪了陳倩雯十多年來對我們社區的破壞。陳本人回複說該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美國,每到競選,華人社區就會流傳一句口號:華人選華人。這句口號的邏輯是,隻有華人的民選官員才能真正代表華人社區的利益,畢竟來自同一個族裔和文化,難道不應該最了解同族人的需求嗎?而且,有華人當官了,不就是華人地位提升的最好證明嗎?持這種邏輯的人似乎忘記了世上還有“華人出賣華人”。曼哈頓唐人街社區就是長期吃了這種虧。紐約市寸土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有一名人莫誌聯(PatrickMock),年僅二十多歲,自稱是勿街46號美食店的經理,在疫情期間因免費派餐而爆紅。疫情期間派餐或者做救災工作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但偏偏就是他和46號美食店聲名遠播,不僅有紐約州眾議員牛毓琳(Yuh-LineNiou)、州檢察官詹樂霞(LetitiaJames)和紐約市議員候選人劉林劍虹(JennyLow)等政客為他大力護航,還得到大明星威爾·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1-06-05 05:41:25)

美國有許許多多的怪現象,讓我們這些在美打工的普通人有不吐不快之感:
-美國社會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譴責“反亞裔暴力”的呼聲,卻對我們廣大打工人每天在工作崗位和社區遭受的經濟和身心暴力冷漠對待。
-一些老板拖欠工人幾乎上百萬的欠薪,讓十幾個家庭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卻不僅逍遙法外,還能在街上大搖大擺,當工人上前質問並要求討回公道時,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