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誠明淨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博文
(2010-02-26 22:39:53)
我跟你說老實話,我平時晚睡晚起,忙著上班,晚上就上網看電視劇。雖然也知道自己這樣隻是個冒牌的佛弟子,可是沒辦法,懶散幾乎到了與聖道絕望的地步。
有一天,我的同事劉嘉說她要開始每周三次去參加排舞,交費每月$200,這樣可以增強體質,改善體形。我聽了心裏大為感觸。佛教徒的運動應該是拜佛,可是我們都太少運動了。拜佛馬上就能提高身體素質。身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26 22:38:38)
益西彭措堪布
現在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組織者、引領者,實際是帶領大家玩樂的外道,叫做娛樂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熱之外,其它什麽實義也沒有。但是數以億計的人還崇拜如天王,這是很低級的外道,崇拜聲音、形體、動作、服飾等等,和某些古印度外道沒有兩樣。
  《四百論釋》上講古代印度人怎樣加入婆羅門教。他們頭腦非常簡單,見婆羅門教作祭祀時,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9 10:21:01)
FromaFriend
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不代表一個人的智慧;
放下誦讀得滾瓜爛熟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之談,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數目一樣多,誰說別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樣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
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心中妄念”,一個不能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8 19:07:07)
我與四位同事從美國加州來中國參觀福州的一個公司,今天忙到了第三天。叫人送來簡單的工作午餐,邊吃邊講,總算在下午四點鍾完成了所有重要的討論項目。公司的總經理問我們要去福州的哪裏轉轉。Bob說市區中心,我說要是可能的話,我非常想去鼓山的湧泉寺。學東和Mark及Jasbir都沒有強烈的表示他們的意向。公司的人們都推薦湧泉寺,於是,有些出乎我意料地,我們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8 18:44:15)
今天公司裏有聖誕節的聚會,所以這一早才認真地穿好那個黑格的綠色套裝,差不多是二十年前出國的時候在北京買的,我後來把它叫作聖誕節的製服。早飯還是去公司吃吧。開了車庫的門,起動汽車的同時,也開始背頌。
  
  轉過一個彎,開到一個加油站前的時候,正好是紅燈。無意間一抬頭,路左邊一排深綠色的鬆樹從近處一直延伸到前麵起伏的遠山,路是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無始無親瘋人般,獨漂輪回癡暗中,今尋寂樂美宅故,應喜聽聞聖教海。——法王如意寶《忠言心之明點》首先,我們要知道,從看清真相的大智者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是一個處處充滿無常的世界,是一個純粹隻有痛苦的世界。所以,它本身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任何能夠誘惑我們的真正的能力(也就是世間人所謂的魅力)。但它卻這樣成功地誘惑了我們大家,使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2 19:18:37)
當初我們住在S城的公寓時,我就注意到附近的幾株樹上開著大朵的白色的花。
  
  真正了知她的名字,是在一個春天的下午。我推開辦公室的前門,走出來,一下子就融入那燦爛的日光中。前麵的天空,是那具有治療效果的純淨的湛藍的晴空。一陣和風載著一種微妙的芬芳飄來,使我欣喜,繼而使我陶醉。我左右尋找這芬芳的來源:旁邊樓根下的玫瑰花們仍在綻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2 18:47:37)
快下班時,我到老板辦公室問一件事。不知是怎麽的,幾句話就轉到了你怎麽知道你不是精神病的話題上。公司最近有兩位同事因壓力太大而精神分裂,正在休假。他曾親自目賭過自己的妹妹是怎樣因為忽然目睹她的足球運動員男友和一個女人在自己床上的一幕而變成精神分裂,離家出走,淪落街頭的。所以總覺得那些是離他很近的事。
   
  我說:我們的語言有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06 23:35:03)
十二月的東北老家,冰天雪地的。明心的父母看到我們回來,自然是無限歡喜。
  
  第二天,明心的姐姐玉傑就從丹東趕了回來,這個剛做了婆婆的人,穿著利落,
卷發一絲不苟,仍是充滿活力。不一會,我們在廚房裏,她主廚,我打下手。她很
得意地告訴我:“今年為爸媽念的《金剛經》,一千遍已經念完了,現在我每月的齋
日念《地藏經》。”我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05 18:59:56)
周六打完排球,我和明心匆匆趕到胡氏夫婦果文和果玉家,參加晚餐聚會。每個人自帶素菜,競然沒有重複的,放在一起十分豐富。還有幾個人問我的九層塔燒茄子是怎麽做的呢。等大家吃完後,都圍坐在餐桌旁時。偉說:“我們一起學習已經有幾個星期了,多數人還互相不認識,趁此機會,各位介紹一下自己的學佛因緣和經曆吧。” 
   
第一位是三十幾歲的材料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