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舉辦的座談會上,大家說起了孩子的教育。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抱怨到:現在人人都在送孩子學這學那,孩子哪裏有童年?如果你不跟隨這股潮流,孩子怎麽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實話說,現在哪一個父母不這樣抱怨,哪一個不期望別的家長鬆鬆勁,好使自己喘口氣。但抱怨歸抱怨,臨到事情了大家還不是一擁而上。即便有個別另類的,看著前麵的滾滾洪流,也經常不得不深夜仰望星空:我是害了孩子還是幫了孩子?
前兩天看池莉的《來吧,孩子》,再一次證實了家長這種矛盾心理的普遍性(連名人也不能幸免)。池莉的書,高據暢銷書的前列(首次印刷就是20萬冊),可我doubt有幾個家長能夠象她那樣放得下。舉個例子:她的孩子從小玩到大,沒有上過資優班,奧數班,卻拒絕了附近一所重點初中的Offer,任由孩子去報考競爭激烈的外校。池莉的書從頭到尾都伴隨著這種掙紮,但正是基於對孩子的了解對孩子的信任,還有可能故意讓孩子去承擔自己決策的後果,每一次都平安度過。所以最後孩子能自己聯係英國的學校,自己準備各種材料手續,隻身遠赴重洋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從這一點上說,池莉,給了深夜仰望星空者許多的鼓勵和勇氣,謝謝!
池莉的孩子可以說與所有的孩子一樣,有性格上的缺陷(她的孩子怕人,害羞),但池莉成功地走出了培養一個十全十美孩子的誤區,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多和小朋友玩,甚至自己親自下廚,讓孩子的朋友們能一飽美食,結果孩子和同輩人的來往卻如魚得水,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擁有自己的世界,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她的身邊總會很快聚集一幫小哥們”。想想,如果沒有這麽多朋友的話,孩子會變成怎樣?
再看看池莉的具體做法,其實她也沒有什麽武林秘技,甚至也承認讓孩子3歲前就背過了英語900句。但,有了一個清醒的原則,具體做法就不那麽重要了。“如果她滿滿懂得了衣食是一種大事,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知曉是一種最好,那天下還有什麽功課她那不到A呢?一輩子的幸福和快樂不就是降臨她的身心了嗎?”
最後雞蛋裏麵挑點骨頭。書的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提孩子的爸爸,從頭到尾感覺是一個單身媽媽的育兒經。很多網上的評論說池莉孤芳自賞,我想除了他們一點點嫉妒之外,這也許會是池莉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挑戰。另外,書有點不象出自一個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的筆下,雖然作者寫得很坦誠直白,甚至暴露自己為孩子上學的事找市長批條子。噢,我也沒有看過池莉的小說,除了當年的電視劇《來來往往》,不過印象一般。
結論:推薦閱讀(4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