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1)
2011 (248)
2013 (207)
2014 (113)
2016 (71)
2017 (58)
2018 (149)
2019 (194)
2020 (212)
2021 (295)
2022 (175)
2023 (110)
2024 (302)
在創作領域裏,原創性受到推崇和讚揚。寫作貴在作者有自己的聲音,也就是有辨識度。
但對一個寫詩的人而言,模仿是成為詩人的一個初級階段,也是必經階段,通過反複模仿,練習寫作,才能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取得進步。創作在不斷的模仿和練習中成熟,好的寫手會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寫得更好的就成了文體家,但寫作的人都知道這有多難,有的人寫了大半輩子還在模仿。
通過模仿,還可以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
剛步入文壇的寫手大都有自己模仿的對象,但千萬不能沉迷其中,不然永遠活在別人的陰影裏。靠模仿寫詩很難超越原作,就是李白仿寫的《登金陵鳳凰台》也沒有崔顥的《黃鶴樓》好。當然也有例外,蘇軾的《題西林壁》模仿借鑒了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後者抒情壯誌,前者寫景,富有哲理,模仿的成了千古名作。
葉芝“當你老了”模仿龍薩(1524-1585)的同名詩,模仿詩比原詩更有名,成了葉芝最著名的詩,這是一種能力。
龍薩是一位法國著名的詩人,也是最早用法語寫作的詩人之一,他為後世留下了一部古典優美的愛情詩集。
當你老了/龍薩 石工譯
當你老了,夜晚坐在火爐邊,
在燭光下,理著羊毛,紡著線,
你會吟唱,我仰慕你的詩篇:
“我曾美麗時,龍薩為我謳歌流連”
但是這個消息,沒有人聽得見,
你的仆人們,都已半睡半眠。
我的名字,雖無法將他們震醒
你的名字,會被歌頌祝福到永遠。
我將在土中,化作無骨的遊魂
我要長眠在,山桑叢蔭之間
你也將老去,蜷坐在這火爐邊。
後悔著你的決絕,追不回我的愛戀;
相信我,好好生活,不要等到明天。
采摘人生的玫瑰吧,就在眼前。
當你老了/葉芝 袁可嘉譯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隻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淒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從杜拉斯著名的《情人》開篇部分可以看出,葉芝的詩《當你老了》可能是她的靈感之源: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裏,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麵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麵容。”
在眾多博主分享讀書心得時,我在此選擇分享讀詩體驗——兩首同名的詩作:《當你老了》。
可以看出,葉芝的《當你老了》實際上是對法國文藝複興時期詩人龍薩同名詩作的借鑒與再創造。二者在主題、結構和情感表達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兩首詩都探討了時間的流逝、青春的短暫與愛情的永恒,都以“你”作為對象,設想她在年老時回顧往昔的愛情,並賦予青春之愛不朽的情感。
然而,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葉芝的模仿之作卻成為了千古名作。這首詩不僅成為他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也在英語詩歌傳統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模仿之作成為經典,這無疑體現了葉芝非凡的詩歌造詣和藝術再創造的能力。
與龍薩直白、勸誡的情感表達不同,葉芝的詩更加含蓄、內斂。它以低沉溫柔的語調,表達深埋心底的哀傷與遺憾。葉芝以一種近乎祝福的語氣,回憶自己曾經無條件給予的愛。在詩中,他運用了更加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強調的不是青春之美,而是那種容顏老去,依舊不渝的深層情感——對愛人的“靈魂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