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是一部拍攝和製作粗糙的網劇
2022一開年,就火一部《開端》,這對娛樂圈和觀眾來說,都是件好事兒。既然火,就不免有人拍磚。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才傳千裏。本朽今天本著火上澆油的精神,先來噴噴《開端》在拍攝上的粗糙。
(1)
本劇中,一個最具高度重複性的場景,就是45路公交車開進沿江東路站的那一瞬間。在這一瞬間,愛貓的動漫青年盧笛抱著裝貓的黑包站在站台上,等待公交車進站。下麵是這個場景的第一次鏡頭,在第四集的12分39-40秒之間。盧笛近旁沒有人,站亭旁邊和後麵也沒有人。僅在站亭下、盧笛左邊的稍遠處有一對男女。
下麵,看看這個場景的第二組鏡頭。還是第四集,12:41秒,鏡頭角度一換,盧笛右側近處,就在站亭下,出現了一個身著淺綠衣服的等車人,有一個粉色的包包。這和一秒鍾前的另一角度的鏡頭裏的場景不符,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再上一個鏡頭裏,這個綠意粉包人被站牌擋住了。
(2)
接著看下一組鏡頭,在第五集的13:56處。這一次,盧笛的右後方的近處,有一個身著淺綠的等車人,胳膊上還挎著一個粉色的包。
(3)
這個場景的第四組鏡頭,出現在第七集的35:34處。這時候,站亭外麵還有一個穿短袖襯衣、深色長褲、跨著包、背對著站亭,並打著電話的男人。這個人在前麵幾組鏡頭裏都沒有出現過,也許是前麵的鏡頭不夠廣角而忽略了這個人的存在?
(4)
接著再看。第八集裏換一個角度,從進站的公交車的角度來看,這幾個人按從左到到的順序是青年男女,盧笛、綠衣粉包、亭外電話男。沒有別人了。是這樣嗎?
(5)
下麵看一下第九集的站台場景吧。03:26,45路停站開門,這時候肖鶴雲已經殺了人,他拉著李詩情下車。站亭上隻有那一對青年男女,沒有了盧笛,也沒有了綠衣粉包女。即使盧笛是上了車的,但綠衣粉包女並沒有上車,她不可能人間蒸發了吧。
(6)
第十集的鏡頭就更加怪誕了。車進站前,站亭下盧笛等車。他身後隱約可見綠衣粉包女的包包。但是他的左側遠處,不見了那一對青年男女。
再看看第十集緊接著的下一次循環的鏡頭。這個鏡頭出現在25:07,這一次,電話男乖乖地站著打電話,麵向進站的45路公交車。但是,他麵朝的方向和前麵第七集35:34處完全不同,那一個的鏡頭裏,他麵向麵向公交車的駛向,而不是公交車。如果你覺得他可以秒轉的話,那麽看看站亭後突然出翔的兩個步行女吧。在前麵的鏡頭中,她們的身子雖然可以被站亭的背板擋住,但她們的腳和小腿肯定不可能。可前麵鏡頭中,分明是沒有這兩個人的腿腳。
以上我們一共選取了六集裏的7組鏡頭,看出《開端》這部劇在拍攝和製作當中的粗糙。這部劇現在隻能更新到第十集,十集裏就出現了六集的自相矛盾鏡頭,不能不說這是一部很粗糙熱劇。它的製片人,其實隻在乎我們的眼球,根本不在乎劇作的質量。製片人等於隻騙人。為什麽這麽著急上檔期?當然是因為現在這個居家隔離+春節假期的時段啊!
這部劇的粗糙,不僅在於拍攝和製作。
如您所述,每次循環的變化,讓觀影人感覺到不無聊。但是我這篇裏提到的這些“矛盾”如果是你說的致人不無聊的變化的話,那起碼觀影人須得在觀影時意識到這些變化細節吧。而事實是同意我的人認為我說的對,不同意我的人認為這些是可以被觀影忽略的。既然被忽略,也就無從成為使人覺得不無聊的原因。你能明白我的意思麽?
如果沒有第一條,就構不成循環。沒有第二條,就無法出現變化產生解除循環的契機。沒有第三條,就不存在知識積累,事件也就成為簡單無限循環。你這裏的問題是關於第二條。
其實就是所謂的循環並不是簡單重複,因此而引入變量,從而增加了劇中人和觀眾猜測事件發展走向的難度,產生劇情刺激效果。
因此在具體鏡頭下不同的循環出現的環境不一致並不違背這個原則。
這部戲針對groundhog day顯然情節要複雜,因為編劇要產生的效果不同。在groundhog day裏,整個劇的立意是循環本身沒有變化,當事人在循環的無聊中發現自己,走出無聊。而在這部劇中正好相反,是每次循環都有新內容,循環本身每次都有新的環境刺激,從而讓當事人不得不發現線索。這種立意讓當事人沒有任何無聊的感覺,而是通過知識積累猜謎加推理使得事情發展,甚至可以控製事情的發展(比如上下車的過程)。
這就讓每次循環的環境有不同具有合理性。
不錯的調動觀眾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