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8)
2010 (5)
2017 (1)
2019 (1)
It’s a good day to go back to the economics, not just that I have got a piece of information about it.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s 12927 today. As I made a forecast in late Feb, Dow has pretty much followed the route that I am expecting, but in a faster pace than I had imagined. Making predictions on stock movement is a risky business in that you could have well expected a trend but are still beaten by it.
2月20幾號的時候,我對股市技術層的結論是3-5月份內道指有漲到13500的潛勢,但3月份內是個小幅盤整期(12900-13100之間)。3月份的盤整跑出來了之後,震蕩範圍比我預想的大,已經是12730-13290之間了。我在那時盤整底部12700附近的時候,曾經重新考察過各項指標,但我對大勢的估計沒有改變。今天拿來道指圖形再看,表麵上看去既可以是跌勢的頭一個回光返照,也可以是一輪correction之後的重整旗鼓。到底怎麽樣呢?
比較4月10日的和昨天的兩個道指低點,未來短期(1周)的主題是升不是降。看周線來判斷中期的走勢。3-23日結束的那一周的指標其實已經預示出4月的小降勢,隻是我在3月22日當天塵報時並沒有看到那一周的周線指標,而隻用了前一周周線的數據,所以在判斷上有不及時的地方。現在再看結合上周的周線數據,下個月的形勢是升是降並不明朗,但是3-5個月內(也就是May-Sept)的趨勢還是在升勢之中,並沒有大勢反轉的信號出來。
總結一點經驗教訓。技術指標卻是有效,這對於我這個Fundamentalist來說是個新啟示。不過技術指標必須常常看,而不能每個月看一次這樣,甚至像基本麵那樣每個季度更新一次。技術指標在周末,月末的時候更說明問題,如果有信號的話這時候會出來。以後塵報會增加對於股市技術指標的報道頻率。
關於宏觀經濟的指標,訪問的頻率不一定。什麽時候有報道出來,就什麽時候思考一下。比如最近對中國的貨幣供應量M2的報道很多見。有說M2達到85萬億人民幣,也有說78萬億的,基本上數量級是一致的。這個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大概是13-15%。比較一下,美國的M2是10萬億美元,年增長率5-7%。而歐盟的M2是7萬億歐元。
我以前喜歡用M1來說事。M1=currency+deposit,央行現金貨幣投放加居民存款。這個數字目前中國是27萬億人民幣,美國是1萬億美元,歐盟是4萬億歐元。宏觀經濟學有個公式,MV=PQ。PQ就是價格乘以產量,這個相當於GDP。左邊的M是貨幣供應量,V是貨幣流通效率(別人叫速度)。我就是喜歡看這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看得出來一個國家的經濟有多市場化,運行效率有多高,政府管理水平有多好。為什麽?
政府隻會一味的給經濟下單,多搞建設,那是Q變大的結果。如果政府一味的投放貨幣,造成通脹,那是M和P變大了。PQ簡單的變大,雖然看上去GDP擴大了,但是這種增長的可持續性很低。隻有V變大,那是結構性的良性的長期的可持續的。如果經濟處於一個V不斷變大的過程,這就是經濟發展的快行道上,政府可以不用什麽積極的姿態對待經濟,它自己就會增長,這就是可持續的。
以美國14萬億的GDP來看,美國的貨幣流通效率是V=14,每一美元現金每年在市場上被14次用於交易中。歐盟的GDP是12萬億歐元,V=3。中國的GDP是40萬億人民幣,V=1.6。這個效率一看,我們中國是不是很慘?慘!慘!
慘的結果就一個。我們勞動創造的價值,卻被別人把大部分的錢掙走了。因為人家交易速度快。交易樞紐是市場裏最有價值的環節,這一點很顯然。全世界就數美國經濟交易速度快了,中國生產的產品,要交給美國人去交易,能每個月下單結賬一次;否則押在中國人自己手裏,每8個月才能下單結賬一次,擱誰的公司誰受得了?這也就是為什麽同樣中國產品在中國必然賣得貴的原因。我現在不說這是根本原因,因為有人會反駁說國外的品牌優勢是更主要的原因。那個品牌優勢和這個交易速度也有直接關係,以後再說。
舉個現實的例子吧。那個被美國搞慘20年的日本情況怎麽樣呢?日本現在的GDP有6萬億美元,M1卻有5萬3千億美元,它的貨幣流通效率才1.2,比咱們中國還差好多。但是1985年的時候,日本還沒被美國開整的時候,它的GDP是1.4萬億美元,M1是4400億美元,V=3.2,那時候還是230日元兌1美元。到了1990年被整到中斷的時候,已經是140日元兌1美元了,GDP是3萬億美元,M1是1萬億美元,V=3。再看2000年已整慘十多年的時候,100日元兌美元,GDP是5萬億美元,M1是2.8萬億美元,V=1.8。
經常聽見人說美國整慘日本,匯率戰,房地產崩盤,這些都是戰術性的措施。最根本的問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要多死菜有多死菜的原因,看著GDP好像還在繼續快速增長啊,但就這個貨幣流通速度一路從3.2下滑到1.6。這個指標慘是結構性的、根本性的,國民經濟流通不暢。投多少貨幣,減多少稅多沒用,怎麽調整都調整不回來的,因為現在的西方經濟學根本就沒有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來。政府的宏觀政策越來越失靈,政府也就越來越失信於民。中國現在就是在這個每年百分之十幾的貨幣增速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