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568 凸子塵報:大英百科,維基百科和民主

(2012-03-12 08:15:39) 下一個

Monday is blue. Let’s talk about a trivia. When I was in the American school in the first time of my life, I had a big headache. It was a political economy class. In the end of summer, I quoted some dummy records from Lee Kwan Yew to support my final paper. I couldn’t remember what did I quoted, not even what I wanted to say in the paper. The only thing I remember is he gave me a C. The professor commented “why do you quote Lee?! He is a dictator.”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當時也不慎明了,好多年沒上過學了,不知道抬李光耀出來給自己捧場為什麽不對了。據我所知,李把新加坡帶出貧困,還是個好人吧。深受中國教育的人是不明白為什麽李光耀的話是不足信的。不過有一點教訓我吸取了,不能隨便引用材料。如果來源被認為不可信,即使他很有名,也不會對我的立論有好處。

這十多年的互聯網,也存在著這麽一個深度糾結。這個糾結比我當年在李光耀身上的糾結要伸得多,影響也大得多的多。這就是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之爭。前麵的塵報提到過維基的曆史。這裏再簡單說一下。大英百科80年代中就開始光盤化,90年代中網絡化,當之無愧是這兩個領域最早的傳統出版社。90年代初維基的創始人吉米威爾士有了網絡百科的想法的時候,他還是個芝加哥CBOT的交易員。他先去找了大英百科,人家沒有理他。94年大英百科上線並免費,吉米才知道原來人家是早有計劃,因而他的線上百科的想法暫時作罷。

直到2001年,經過了互聯網泡沫的大英百科已經不再免費,這才給吉米一個機會。吉米想到了一個主意,而且還是打大英百科的主意。他把1911版打印百科錄入並上網建站。這一版的版權已經超過70年而放開法律保護。這就成了吉米百科的種子。然後他開始花錢雇人不斷寫稿子上傳,這樣有一兩年時間(具體時間我記不清楚了)。吉米的這個百科一共攢了不足萬條百科文獻,還是跟大英百科的沒法比。這時候出現路線之爭。吉米決定上WIKI,放開讓大家來寫。這一放開就有了後來阿貓阿狗都上維基寫東西的潮流。2002-2005,這是維基百科爆發的時間。到了2005年,維基百科英文主戰已經積累了100萬篇文獻。

以後的事情就是維基挑戰大英了。要分兩條線了。一條線是內容覆蓋麵的繼續擴大,這是維基與大英之間的數量之爭。二條線就是維基的開源文字內容的質量問題,也是要跟大英百科去爭奪。到了2010年以後,數量已經不再是爭議的主題。二線的質量爭奪,則成為維基的主要工作內容了。2006年以來,關於維基和大英的文字內容的質量問題,有大大小小無數次無數人在做這個比較工作。最有名的是2006Nature雜誌的一項研究。請了學者從維基裏挑出50篇來,找大英裏麵對應的50篇進行比較文字錯誤的數量,最後結果是維基質量已經趕上大英。

不過2006年學術界對這個比較不買賬。最這項研究存在的爭議有兩點,一是錯誤不能隻比較數量。還要比較重要性。比如某曆史名人(我已經記不得誰了,這篇文章後來沒多久就被Nature刪了) 到底是家裏的第幾個孩子的問題。原因是他前麵有一個孩子早夭,到底應不應該算數的問題。另一個錯誤是這個研究的方法是從維基挑文獻再去比,而不是從大英條文獻再去比的問題。今天的一篇報道,說時代雜誌最近也作了研究,發現錯誤的數量雙方基本相同。但普渡大學的大部分的教職人員要求學生使用大英百科,因為維基的內容存在嚴重的正確性不均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沒法實現確認維基的那些文獻是事實準確的,那些文獻是事實錯誤的。

現在維基百科已經有2百多萬篇文獻了。未來肯定還會出現更多的這樣學術意義的比較。維基也已經逐漸進入了學生的課堂和作業當中。但是維基與大英之爭,將逐漸成為學術界的一個類似信仰的問題。這就像90年代個人用戶在微軟和蘋果之間的價值分歧一樣。關於維基和大英,我更想說的是下麵兩個問題。

關於質量和效率。百科文獻的寫作從來都要關注質量和效率這兩個因素的平衡。印刷的篇幅有限製。但網絡化不能因為承載篇幅的成本很低了就不注重篇幅。人生有限,讀者不可能為了trivia去讀大篇幅的東西。大英百科的文字注重準確和精煉的原則,而維基則主要是準確和覆蓋麵。所以在一些共同覆蓋的內容上,比如2008美國大選,維基的詳細程度要高於大英很多。但大英的概括程度則強於維基。

關於經營的理念。大英是一個私營的盈利性機構,組織和經營理念在於成本與利潤之間。維基是一個私營非盈利機構,它的經營不在利潤而在激情。支撐一個私營非盈利組織的運營激情,都帶有道德的色彩。但維基存在的道德,除了自由開放百科的知識民主化的理念之外,卻具有很明顯的非道德成分。那就是它的管理層始終把打敗大英百科做為其最高價值判斷。從這一點上,我傾向於把維基百科作為一個類似癌症組織的機構來認識。這個機構自身有很強的生存能力,超過正常的細胞組織。所以如果維基在未來出現問題,那一定是他的存在缺乏包容性的問題造成的。

我並不懷疑未來的維基百科會在質量或者效率,或者任何一個有關credibility的問題上取得大英百科一樣的成就。不過對於維基是否可能生產並維護出一個明顯超過大英百科的產品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人類的智慧是有極限的,包括持續生產一個既要準確又要精煉的百科知識庫。大英百科是目前在百科領域最接近人類極限的產品。維基即使能夠有機會超越,那超越也隻能是marginal的。維基今後的任務,應該盡快把自己的癌組織屬性去除掉,那時需要在它的Business model上找到突破口。

今天所說民主,是知識民主化。簡單的講,就是知識的生產和消費領域的民主化。大英百科的出現,244年前的英國,屬於知識消費領域的民主化。維基百科的出現是知識生產領域的民主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chweine_srq 回複 悄悄話 深刻見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