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8)
2010 (5)
2017 (1)
2019 (1)
時間1997年。
李伯的企業1996年期間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過程。以往外貿公司獨大的出口形勢被打破,工廠的地位變得強勢。李伯在穩定了他的配額地位後曾經很堅定的跟我講,他的目標就是徹底甩掉那些國字頭或者省字頭的外貿中間商,直接把或賣給外商。李伯自己的外貿公司那時侯還隻能做這些國/省字頭的地方組或公司。他覺得我就是能幫助他實現這一理想最佳人選。
我嘿嘿跟他打這啞謎。20多歲的鄉長離職給您當副總是不是太惹眼了?
這是我那時就是沒有看明白一件事,覺得給李伯這種老土當下手,還是太沒麵子了。其實那時侯給柳傳誌當下手的也沒多大麵子,麵子還是其次。我覺得我的聰明才智,更應該如何如何。李伯其實是個既有魄力有聰明的老土,我就是有點看不上李伯的聰明程度。這才是我的錯誤。商業社會就是一場如同prisoner's dilema的遊戲,每個人都在與社會對壘。大多數人隻看當下,你隻要看多一步就可以贏。這叫一步原則。一個人太聰明了,看到很多步以後,就要疏。李伯正是這種隻看一步的贏家。
我那時最大的理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外貿業務。我已經在掛職期間深思熟慮過,若幹中可能性。腦筋都放在那個叫做琇岩的石頭上了。我已經有了個大的計劃。所以在李伯手下當差的事情,就不在我的考慮之中了。
卸職回來,我還是沒有業務做。我找來大學同學,他因為畢業就回了老家,已是個地方外貿的副總。副總是副總,他有權利動用公司數百萬資金,但是沒有外商給他下單。我說有個主意你幹不幹。
他說,有外商單子就幹。
我說,單子沒有現成的,但是有辦法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