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8)
2010 (5)
2017 (1)
2019 (1)
世界還是圓的。續
現金流和利潤。
先說一下托尼福提出的利潤和現金流的關係問題。托尼福的問題提得很到位,但結論卻是錯位的。托論的第一個錯位,就是停留在利潤的表相上。在交換以現金結算的時候,利潤首先站出來成為評價一個 business 好壞的標準。但我們不能認為利潤是金,現金流是紙。正相反,因為交換直接以現金結算,利潤在那個時候等同於現金流。後來出現了信用結算的方式。於是人們發現,利潤常有時候不靠譜了。為什麽?因為信用會衍生出呆賬來。所以人們改以現金流為標尺。這不是華爾街的創造,但卻被華爾街確定下來作為標準尺度。現在我們正在經曆的這場世界性大蕭條,不是因為我們太相信華爾街的現金流尺度了,而是我們被大多數人(也包括很多華爾街人)裹挾著太過分的去注意利潤了,卻忘了去衡量各種貸款業務下很受信用製約的現金流。事實上,利潤的危險性在於利潤的多少與所采用的財務規則很有關係,但是改變財務規則卻無法幫助一個公司改變現金流。
托尼負的第二個錯位,就是把現金流理解成了現金。當現金流評估資產價值時候,我們重點的是看營業性現金流,不是融資性現金流,更不是現金。現金流和現金不同,現金流是指一項業務能夠長期穩定的產生正的淨現金流的能力。一個公司可以有很多現金,但產生不了現金流。比如剛去世的富豪的笨蛋兒子,手裏可以很有現金,但是卻不會經營家族業務,所以沒有現金流能力導致敗家。現金流,不是現金,重要的在流 ,流氓的流 J
金融體係的完美性。
好了,現在接著上篇的包子三明治的例子說明利潤和經濟增長的機製。大家應該注意到了,世界經濟(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合並現金流為零,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現金的流動不像電流那樣瞬間完成。現金流動一周的時間,就是經濟的效率。由於這個問題,美國人和中國人在微觀上各自的現金流有不為零的時候。即,在經濟的效率足夠的低,或者考察的時間足夠的短的時候,讓某個微觀經濟單元有正現金流是必然的。但是同時,你會發現其他經濟體在截止同一瞬間的現金流必然要抵消掉這個正現金流。
比如,當美國人收到中國人的美元,但還沒有借上帝的人民幣的時候。這時,美國人的淨現金流是 +1 美元,而中國人的現金流是零(從上帝那裏借了 1 美元再付給美國人),上帝的現金流是 -1 美元。上帝的作用是維護金融係統完美平衡性,他必然已經預計到美國人一定會向他借人民幣。(現實社會中其實就是這樣,交換的存在必然是雙向的,你必須既是勞動者又是享受者。你會說剛死的富豪的笨蛋兒子可以隻享受不勞動。但卻忽視了他剛死的富爸爸生前勞動的一定比享受得多,所以才有價值(現金)然這個兒子來繼承。所以放眼足夠長的時間,和考慮到價值可以超越生命的存在特征以後,你就不會再有疑問了。)所以,美國人後來會不出預料的從上帝那裏借走人民幣。這個例子裏麵,金融係統的完美性是絕對的和容易控製的。這不僅僅因為我們依靠了上帝這個預知未來的萬能者,更重要的是,這個例子裏麵的貨幣不具有商品性,而僅僅是交換價值的符號。因為上帝並不收利息。
現實中金融體係並非如此,有利息存在。貨幣的發行是靠央行回購 T-bill, T-notes, 和 T-bonds 等方式來實現,而貨幣回收是出售 T-bill, T-notes, 和 T-bonds 。這些都是 interest bearing security 。(目前美國的現金貨幣流通總量是8千億美元,而包括現金和支票賬戶在內的貨幣流通總量則是1萬5千億美元。2006年1-6月,美國市場上已發放次貸量是2千億美元,以其收入現金杠杆是0.3計算,這些次貸為當年的美國過提供了總計3千億美元的現金實際購買力,即流通量。收入現金杠杆0.3,就是說某人增收一元現金後,會花三毛存七毛。而花出去的三毛錢,被下一個收到的人又同樣花三存七。這樣2006年一年算,貨幣流通量中可能有15-20%源於次貸。 )金融係統必須是試圖完美的。否則,中央銀行以隻顧發行貨幣卻不注重回收的話,為通脹所累的人類最後還是回到實物交換狀態為好。
經濟增長。
利息存在,融資就有了成本。融資有成本,經營必須逐利。現實中其實是因為商業逐利的本質,才有融資成本(即利息)的出現,因為貨幣也是商品,是銀行發行的,不是上帝發行的。接著假想例子來看。第一年末,中國人多吃一個三明治所以能在第二年生產 2 個包子出來,美國人也是多吃了個包子所以隔年就能做 2 個三明治了。這樣,中國人生產包子的成本是 1 美元,而美國人的三明治成本則是 1 人民幣。並且美元 = 人民幣。因為需要利潤,第二年他們把包子和三明治的價格都分別定在了 2 元。於是各自從上帝那裏借款 2 美元和 2 人民幣。又是一年的循環。大家現金流還是零。但是有利潤。怎麽來的呢?
中國人生產第二年的包子的成本,是第一年買三明治的 1 美元。但是收入卻是第二年的 2 人民幣。這樣,利潤就來了。這就是效率的問題,或者說財務考核時間的問題。如果中國人是在同一瞬間買來三明治吃掉再生產包子,再在同一瞬間賣掉包子,周而複始,不花時間,也就是說效率無窮大,那麽利潤就無法實現,因為價格來不及變化,他的成本始終等於他的收入。
第三年上帝把任務交給了銀行家,自己歇著去了。於是開始有了利息,因為銀行家也喜歡利潤。借 1 塊,還 2 塊。美國人先說好,他悄悄把價格定在了 4 塊。但中國人不明就裏,沒漲價。他們第三年照樣生產。中國人必須從銀行借 4 美元買三明治,而美國人隻用借 2 人民幣買包子。這年的現金流還是零。但是美國人利潤是 2 美元。中國人的利潤則變成了零,並且欠了銀行 6 塊。銀行借出去的錢都收回來了,而且實現了 6 塊的利潤。隻不過這個利潤還讓中國人紮著呢。
從今以後,如果這種事年複一年的話,美國人最爽了。中國人看上去最窩火。作為利潤首富的銀行發現,他有必讓中國人繼續玩下去,哪怕欠錢的窟窿越來越大。如果中國人那天造反不玩了,銀行的那些利潤全成了泡影。原來銀行是那個最大的倒黴蛋。中國人為什麽願意玩下去呢?不是因為銀行老願意借給他錢。而是因為第四年的時候,中國人也可以變得很精明,把包子的價格提升到 100 人民幣,這一點可能出乎美國人的意料,這樣這個世界的經濟格局就會扭轉。當然,各自的價格怎樣,現實中不是這麽簡單說漲就漲的,要有個原因先。而且漲價也是需要過程的。現實中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各自勞動力在本國市場的定價以及貨幣的匯率。當某國由於曆史原因,比如國力強大了,社會穩定了很久,人們都願意在那裏生活,本國的勞動力價格就看漲,而且其貨幣也有很多人想要換,那人家的勞動成果價格自然就高。
總結一下,把世界經濟體係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時候,利潤可以為正,但現金流始終為零。利潤能夠為正,是因為財務考核的時間限製。如果財務考核時間可以無限長,那麽在考核期內,我們就可以認為效率無窮大,這樣利潤自然就會趨向與現金流等值,即為零。
經濟的增長,根本原因是人們對利潤的追求,直接誘發因素就是通貨膨脹。其他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原因,還有如下: 1 )產品革新,和 2 )人口增長。如果人口沒有增長,沒有產品革新,世界經濟就不可能有新的需求增量。這裏我把新產品和改良產品當做一項新的需求種類來看;現實中這樣的產品升級換代,其實是導致價格增長的因素之一。
到這裏我本基本解釋了上篇最後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並且對托尼福的論點有了清楚的回答。我原來沒有計劃就匯率的問題在這一係列裏講述。如果大家願意聽我囉嗦的話,我會在以後加進來。
下一篇談股市問題。這也是我動手寫這個係列的初衷。我在寫的時候,邊想邊寫,所以有不盡之處,願聽高人賜教。
我隻所以文學不入流,是我太實誠.盡管我的老師早就告訴我:"文要虛"今讀你文,反思我還要苦修才能入文學的大雅之堂.謝謝您的點悟
我隻所以文學不入流,是我太實誠.盡管我的老師早就告訴我:"文要虛"今讀你文,反思我還要苦修才能入文學的大雅之堂.謝謝您的點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