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37 凸子塵報:Hillary-Obama 和2008

(2007-03-01 17:35:30) 下一個

2007 is a year of heated politics because of its precedence to 2008. Jan 20, Senator Hillary Rodham Clinton launched her bid to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cy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her exploratory committee. Three weeks later, Clinton’s strongest competitor, Senator Obama announced his candidacy at his speech in Springfield: “It was here, in Springfield…where Lincoln once call on a house divided to stand together…I stand before you today t announce my candidacy for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oon after, verbal fires began between the groups of supporters behind the two.

希拉裏作為第一位參議員 FL ,早已被人們廣泛猜測將成為美國第一位總統或是總統候選人。 96 年克林頓競選連任的時候,就曾對希拉裏的政治能力有過公開承認。他說,美國選他自己做總統,是支付了一個總統的錢換來兩個總統做事( two for the price of one )。

希拉裏生於芝加哥的一個中產家庭。父母在他的學生時代就為其養成一種專著成功不遺餘力( direct and sometimes chilly )的性格。剛搬進 Park Ridge 區的希拉裏,四歲時曾遭年長的鄰居女孩欺負。當她哭著回家時,母親 Dorothy 將她讀在門外,說羅家( Rodham )沒有懦夫的位置。逼著小希去 confront 那個大女孩。中學時代,父親成了希拉裏追求成功的鞭策。老羅看到女兒全 A 成績單時,會說“ you must attended an easier school ”。希拉裏雖然成績出色,但僅為 top 5% 。但組織和社會活動卻成了希拉裏的主攻方向。做過班長和學生會主席團成員,參加辯論比賽和 National Honor Society ,並在高中畢業前為學校贏得第一個社會科學獎。

希拉裏 1965 年進入 Wellesley college ,並以頂尖成績從政治係畢業。在 Wellesley ,希開始曾被選為該校共和黨組織的主席。但 1968 年,受馬丁路德金之死的影響,她轉入民主黨。 1969 年希拉利進入耶魯法學院,由此開始她的一係列關於兒童權利、教育和醫療方麵的社會工作。 1974 年水門事件的調查中,希拉裏已經是眾院法律委員會的 advisors 之一。

在 1978-1980 和 1982-1992 的總共 12 年間,希拉裏是阿肯薩州的 FL 。 1992 年後入主白宮,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的 FL 。 1994 年希拉裏遭遇一次主要的政治失敗: Hillary Care 被議會封殺。 Hillary Care 是克林頓第一任間的一項主要工作項目,希拉裏被委主導這項醫療改革計劃。希拉裏推出的方案,要求雇主通過 HMO 為所有雇員提供醫療保險,並有希望減少國民的醫保開支總數。然而這份千頁的計劃,遭到保守派及保險公司有效反對,並被誤導為有違中產階級價值觀(自由選擇醫療機構等)。結果支持率在 10 個月內從 60% 降為 37% 。被反對後,多數派民主黨不得不推出各種修改方案,意見不得統一,最後導致該法案流產。這次失敗也使共和黨在 94 中選中取得兩院的多數。

1996 年克林頓二任期間,希拉裏主要社會工作集中在兒童、婦女、醫療、家庭、老兵等問題方麵,與其在四年前的積極進取的政治形象有明顯不同。 2000 年,希拉莉當選美國參議員,由此正式成為媒體追逐的總統人選。當選後,希拉裏的主要工作圍繞軍隊、環境、醫療教育勞工和養老、和人口老化等問題。對於布什的主要政策方向,希拉裏支持伊戰,反對減稅。 2005-2006 ,希拉裏向中間靠攏的路線明顯化。民主黨在阻止布什的最高法院 Nominees 的過程中,使用了 filibuster 策略。那時共和黨多數的參院,通過這些提名是很顯然的,所以民主黨隻有用說廢話的方式阻撓投票表決。除非 66% 的參議院要求停止 filibuster ,廢話就可以用無休止繼續下去,造成投票擱淺。希拉裏一方麵不大參與 filibuster ,一方麵又不同意製止 filibuster 的動議,但又支持共和黨盡快投票的提議。最後她又投了反對票。 2006 年 11 月,希拉裏的 3 千 6 百萬美元選戰,為她贏得 67% 選票從而連任參議員。

奧巴馬,作為一個政治新星,並沒有太多可圈點的曆史。生於肯尼亞 - 美國混血家庭的奧巴馬,少年曾隨繼父在印尼度過。 10 歲後才轉回夏威夷隨外祖父母居住。 1983 年,奧取得哥大政治學士學位,然後到芝加哥參加非營利性工作。 1988 年又進入哈佛法學院,並曾為 Harward Law Review104 年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 President 。 1991 年獲得哈佛法學院的 JD 。然後轉回芝加哥從事民事法律,並 1993-2004 年間在芝大法學院教書。 1996 年,奧巴馬從其居住的 Hyde Park 被選為伊州參議員。奧巴馬在伊州參院期間,其聯合兩黨的工作能力受到公認。由於奧巴馬的種族背景及他的早期工作經曆,他一直是一個愛滋防禦和治療的推動者。在稅收方麵,他支持傾向於低收入者的減稅計劃。

2000 年,奧巴馬在競選聯邦眾議員是輸給了共和黨人 Rush 。但 2004 年的參議院選舉,則成為奧巴馬政治生涯的轉折點。當年的民主黨全國集會上,奧巴馬的林肯式 rhetoric 為他贏得全國各大媒體的聚焦:

No, people don’t expect government to solve all their problems. But, … that with a slight change in priority,…They know we can do better. And they want that choice.

When we send our young man and women into harm’s way, we have a solemn obligation not to fudge the numbers or shade the truth about why they’re going,… to never, ever go to war without enough troops to win the war…and earn respect of the world.

The pundits like to slice and dice our country into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We coach Little League in the Blue States and yes, we got some gay friends in the Red States…We are one people, all of us pledging allegiance to the stars and stripes, all of us defending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當年奧巴馬以 70% 搞得票率當選參議員,其 popularity 與四年前失選聯邦眾議員的時候已不能同日而語。作為參議員的奧巴馬,以毫不含糊的反戰立場,非洲裔美國人背景,為美國人演化出一個強烈的林肯式美國成功典型。他也不忘適時表現出作為美國人所應有國際立場。 2006 年一月,在會見巴勒斯坦學生組織時說:“除非哈馬斯放棄反以立場,美國絕不會承認哈馬斯候選人當選巴領袖”。奧巴馬把布什開放個人社保賬戶的政策毫不客氣的稱為達爾文主義。在醫療方麵,奧巴馬建議在 2012 年之前完成全美國的 Universal Health Care 。 聯邦參院為奧巴馬跨黨派活動的能力提供了更好的舞台。他與共和黨派的參議院Coburn合作引入以二人名字命名的Transperance Act,促使聯邦政府網站公布2007年後所有聯邦撥款的走向。2006年中選時,奧巴馬的積極參與為民主黨候選人爭取了很多募款和選票,與上屆總統候選人克裏的表現成鮮明對比。

2006 年 10 月,奧巴馬受邀來到 Oprah 節目現場。節目中, Oprah 稱 Obama 家是小聯合國。奧巴馬本人是 50% 白人 50% 黑人,其夫人是黑人,其同母異父的妹妹是 50% 印尼人,而妹夫則為加籍中國人。媒體的大量報道使 Obama 的 everyman 形象越來越鮮明。奧巴馬的選前書《 The Audacity of Hope》 (©2006) 自 2006 年 10 月出版以來一直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奧巴馬宣布參選以來,希 - 奧之間爭奪明朗化。過去兩周裏,兩人在好萊塢的融資活動都以百萬美元收場。不同的是,對於希拉裏,這意味著失去了不少舊日的支持者。很多好萊塢人都是難當奧巴馬的個人魅力,出席募款活動。其中就有好萊塢的大腕盟工廠的製片人 Geffen 。作為奧巴馬好萊塢活動的主辦人和克林頓家從前的支持者, Geffen 最近對 NYT 說,希拉裏野心勃勃、喜歡說謊、 polarizing 。希拉裏防止支持者導向奧巴馬,已經明確聲明 loyalty 不可動搖,支持者沒有通過量變買賬從而利益最大化的可能。

無論兩人之間的較量最終誰為勝者,他們都將麵臨的都是紐約前市長 Giuliani 和亞裏桑納參議員 McCain 之間的一位。目前作為新人的奧巴馬,認同率尚不及其他三位,但他的有利之處在於仍有 30% 的人對他沒有形成成見。而希拉裏,雖然認同率跟兩位共和黨人選相差不大,但是有 30% 的美國人不認同她,隻有 5% 還在觀望。所以隨著競選的深入,希拉裏會比奧巴馬麵臨更大的挑戰。畢竟,讓 30% 的反對者轉而支持希拉裏,比讓 30% 的觀望者支持奧巴馬要難得多。當年的克林頓,就是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南方小州長的位置上,擊敗如日中天的老布什。

經曆 8 年共和黨政治的美國人,應該更容易接受一個全新的開始。人們需要一個在戰爭、國際事務、國內經濟、社會問題、等方麵有全新立場的,具有號召力和團結力的領導人,而不是一個從舊政治中走出來的改良者。奧巴馬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在他當選參議員不久就已經顯現無疑。時代雜誌在 2005 年 5 月評奧巴馬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並稱他是最受人愛戴的美國政治家。如果奧巴馬獲得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那麽,他的最佳競選搭檔,將是希拉裏,而不是 John Edward 。這一點恐怕很多人還沒有心理準備。那就請各位上驢吧。

以下是奧巴馬、希拉裏、麥凱恩和古曆亞尼的政治立場。大家猜猜1、2、3、4都對應的是誰。


1) Hillary = moderate left-leaning moderate populist
 
2) Obama = moderate liberal

 
3) Giuliani = moderate libertarian

4) McCain = moderate conservativ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