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18 凸子塵報:Hugo Chaves和美國利益。

(2006-12-04 10:47:53) 下一個

Sunday, December 3, 2006, was re-elected for another 6 years of Venezuelan presidency according Telesur, a Venezuelan government-owned multinational TV channel. Among all the high-flying expressions that depict him are Democratic Socialism, Bolivarian Revolution, Latin American Leftist, and of cause the notorious Anti-American.

查維斯生於1954年。1971年,17歲的查維斯進入委內瑞拉軍事科學院學習,並於1975年畢業獲中尉銜。同年,在役僅數月的查維斯被獲準進入Caracas的西蒙波利瓦爾大學修政治學。受該校左翼思潮影響,查維斯組織起 “波利瓦爾主義”左翼黨派組織。後來的17 年軍旅生涯,查維斯青雲直上,並在軍事學院任教時以激進的言論聞名。在1992年的二月政變失敗後,查維斯向當政的Perez政府投降。政府要查維斯通過電視講話號召政變殘部放棄抵抗,查維斯卻利用這一機會把自己樹立成為一個敢於反抗腐敗政府的英雄形象,深入貧民心中。兩年監禁之後,查維斯於1994年被赦免處於。以改組的第五共和運動黨為基礎,查維斯開始爭取選民支持。1998年總統大選中,查維斯以56%的得票率獲勝。

1999年,當選後的查維斯,首要任務是頒布委內瑞拉新憲法和實施波利瓦爾2000計劃,以新憲法為紮維斯的改革計劃爭取更多的時間。19997月,全民公決以72% 支持查維斯修憲,同時全國大選中查派的愛國陣線獲得新一屆國會95% 的席位。新憲法包括延長總統任期(六年),允許總統連任2屆,增加總統權力,並允許總統罷免,兩院製變一院製。20006月,新憲之下第一次國會和總統大選。查維斯及其第五共和運動黨以60%優勢獲勝。查維斯因而獲得了第一個6年任期。因為1998年的總統大選是在舊憲之下選出來的,所以1999-2000年之間的任期時間就不算了。新國會授予總統一年期獨製,就是說立法上總統可以一個人說了算。查維斯利用這一年先後頒布49項改革法令,以推進其社會和經濟改革包括石油和土地法案。盡管麵臨主要利益方反對(石油業及工會),查維斯改革在2001年成效顯著,包括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通脹率也降到14年最低的13%

20024-12月間,查維斯政府麵臨兩次重大考驗。4月初,由石油工會組織的罷工遊行迅速演變為軍事政變,導致查維斯短暫辭職。同月,支持查維斯的軍人使查維斯重掌政權。由於美國政府在政變中的立場和幹預行為(美國政府一直不承認),查維斯的反美立場逐漸表麵化。同年12月,查維斯強製性將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國有化,從而獲取更多財源支持改革。國有化遭到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原管理層和職員的反對,查維斯命令解雇管理層和18000名技術工人。

2003年,查維斯的社會改革繼續在免費教育方麵推進,然而通脹率一度回升到27%,使貧民生活遭受巨大影響。11月,反對派征集了250 萬選民簽名,促使815日舉行罷免總統的全民公決。公決結果,查維斯以59%支持率通過。公決之後的兩年裏,查維斯的改革繼續在社會福利、醫療、土地分配等方麵進展。經濟方麵,由於眾所周知的原油行市,委內瑞拉國民經濟增長曾達雙位數。2004-06年查維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曝光率很高。他先後與中國、古巴、伊朗、阿根廷、巴西等國領導人會麵,並在國際聚會上屢有激情演說,包括今年9月的兩合國大會上斥布什為魔鬼。另外,查維斯向美國低收入人群提供取暖供油的計劃,跟布什家族發石油財的傳聞比來,頗有些見義勇為的味道。

查維斯執政方針(玻利瓦爾主義)可以用以下幾方麵來概括:1)國內政策:推行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平等,以石油等國有產業的收入來供養各項社會福利、醫療、教育改革。2)國際政策:主張泛拉美大團結,對抗以帝國主義的全球化。雖被稱為波利瓦爾再世,但查維斯的經濟政策在卻不同於波利瓦爾的自由市場經濟主張,這由於查維斯所收的馬克思主義影響。查維斯在委內瑞拉的社會主義化改革,在除石油等重要產業上,其實並不排斥私營經濟。不過,紮維斯在國內的高額油價補貼,雖然使得絕大多數普通人都能享有廉價石油,但另一方麵也降低了石油資源利用的市場效率。不過,石油利用效率與社會的效率不是一回事(聯係凸子的民主對話3一文)。

查維斯與阿賈德、金正日一起,被西方世界視為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三個野馬人物。不過這三個極有性格的人物的出現,有著共同的國際政治背景。2001年後,布什政府積極擴張性的對外政策,是促成此三人出現的根本原因。可以說一個薩達姆倒下了,三個薩達姆又站了起來。武力解決政治分歧的戰略,可以在一時逞快,卻絕不可能使眾人平服。世界多極化,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未來美國的政治家們,在思維中必須克服冷戰之後即是美國獨霸的出發點。美國的國家利益,不應簡單地建立在維持美國絕對優勢的基礎上。事實上,作為一個經濟上包容全世界的國家,美國的利益已經在1980年代後逐漸轉變成倒手全世界的資本以養本國經濟發展的無限循環模式。這個模式的前提條件,就是自由經濟的美國是最安全最規範的資本港灣。人們可以從冷戰的終結知道,這個經濟的安全性,絕不是靠武力對抗得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