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almost one and half centuries since General Robert Lee surrendered to the Union army at Appomattox Court House, many Virginians still live under the shadow of their mid 18th century defeat to fellow northern Americans. In 2006, the narrowly defeated republican candidate for Senate race, George Allen, had led the public poll considerably over his challenger, Democratic candidate James Webb, up to less than a couple months before the Election Day. It was only Allen's notorious referring of Webb’s minority aide as “macaca” in August 11 that gave Webb a merely 0.3% lead three month later.
弗吉尼亞的內戰曆史
弗吉尼亞在美國曆史中的地位無以出其左。在美國各州中是最長的州之一。 1607 年,受命於英王 James I 的 Virginia Company 在 Jamestown 登陸(如下圖),建立了英國人在北美洲第一個殖民基地。弗吉尼亞州得名於 British virgin Queen Elizabeth I 。在美國曆任總統中,有八位是弗吉尼亞人: George Washington 、 Thomas Jefferson 、 James Madison 、 James Monroe 、 William Henry Harrison 、 John Tyler 、 Zachary Taylor 和 Woodrow Wilson 。
1861 年 4 月 17 日,繼南卡、密西西比、弗羅裏達、阿拉巴馬、佐治亞、路易斯安娜、德克薩斯、阿肯薩之後,弗吉尼亞宣布退出美國聯邦。南部聯盟的另外 2 個州是田納西和北卡。從此,弗吉尼亞成為南北戰爭的主戰場。南北戰爭中所經曆的 10122 場大小戰鬥中,有 2154 場發生在弗吉尼亞州境內。其中的 260 多場大型戰鬥中,有 65 場發生在弗吉尼亞。其中更有由至少 2 場以上大型戰鬥組成的戰役 21 個,其中有 9 個發生在弗吉尼亞。死傷最多的 10 大戰役中, 4 個發生在弗吉尼亞。南部聯盟的首都,即設在弗吉尼亞州府 Richmond ,距離聯邦首都 Washington DC 僅僅 100 英裏。戰爭雙方都把占領對方的首都作為核心任務,是戰鬥集中在弗吉尼亞的原因。
弗吉尼亞戰場的交戰主力分別為 Army of Nothern Virginia (南)和 Army of Potomac (北)。南聯盟總統 Jefferson Davis ,西點出身,經曆過 1846-48 的美墨戰爭;北部聯邦總統 Abraham Lincoln 則是文人政客出身。然而相對南部聯盟,北部聯邦卻擁有 30:1 的武器生產優勢, 2:1 的人口優勢。戰略上,北部以陸上進攻和海上封鎖為主,而南部則基本以防守為主。內戰以南軍搶占 Fort Sumter 拉開序幕。 戰爭初期的 1861 年,南軍以先發優勢,把戰鬥在距離 Washington DC 不到 30 英裏的 Manassas 展開。 1862 年,北軍在 McLellan 指揮下繞過弗吉尼亞半島登陸,將戰線拉長至南聯盟的首都 Richmond 附近。但最後被 Robert Lee 在七日戰役中挫敗後,戰場又北移回 Washington DC 近畿。 1863 年,北軍換將 Meade 後,給 Robert Lee 在 Gettysburg 以重創(內戰中死傷最大的戰役),迫使南軍南撤。 1864 年, Grant 將軍授命執掌 Potomac 。在長達半年之久的 Petersburg 包圍戰中, Robert Lee 的南軍逐漸不支。 1865 年 4 月,北軍攻破 Petersburg 和 Richmond , Robert Lee 向 Grant 投降。南北戰爭結束。(如下圖)
弗吉尼亞的戰爭餘痕
弗吉尼亞至今仍保留著明顯的戰爭痕跡。這包括諸如 Appomattox Court House 、 Fort Stedman 、 Petersburg 、 Fredericksburg 等 123 處戰爭遺址。生活中,戰爭的痕跡也依然存在。至今在 Richmond 提起戰爭,人們還習慣性地為戰爭的辯解。他們會說內戰不是為了奴隸製,是為了州的獨立權利。 1926 年 Harry Byrd 當選州長,以及二戰中弗吉尼亞的軍工和交通業發展,給該州帶來內戰之後的繁榮。由於自然地理的特點,東、西弗吉尼亞在內戰之後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東弗吉尼亞逐漸發展出現代的城市繁榮。弗吉尼亞的五個最大的城市都位於東部。東部經濟的發展與自由派觀念的逐漸落戶相輔相成。
但在最為保守的西南弗吉尼亞地區(如下圖),不少人仍然把思維交給過去而不是現在 -- 不喜變革,拒絕新觀念,否認種族觀念的存在,固執的堅持各種排外性的右翼主張等等。就連當地的 NPR 廣播節目裏,每周都必不可少的播出一節內戰故事。電影《 Cold Mountain 》描述的就是這一地區在內戰前後的變化。這裏,人們還到處可以看到當年南部聯盟的國旗在飄揚。在 11 月 7 日參院選舉中,西南弗吉尼亞毫不猶豫的支持了本文開頭提到的共和黨人 George Allen 。這裏 19 個縣中有 15 個 vote for Allen ,地區內的六個獨立市的四個 vote for Allen 。也正是這 19 個縣和 5 個獨立市,人均收入水平隻有弗吉尼亞州平均水平的 50-80% 。當然,人均收入最高的 Roanoke 縣和第二的 Buchanan 縣,以及收入最高的 Roanoke 市和第三的 Norton 市支持了民主黨候選人 Webb 。
弗吉尼亞的曆史恥辱
成就了建國輝煌的弗吉尼亞人,在不足百年之內又經曆了內戰的恥辱。因為光榮與恥辱的反差,弗吉尼亞人在內戰之後花了 1 個半世紀,卻沒能真正撫平他們失敗的創口。為什麽在經曆了整整 5 代人之後,弗吉尼亞人還要活在內戰前觀念的陰影中?內戰所為的奴隸製度早已煙消雲散,難道正如弗吉尼亞人自己世代所堅持的那樣,戰爭真的是為了州的獨立權?那麽,戰爭中弗吉尼亞人喪失的就是權利,甚至是尊嚴。所以在此後的美國曆史,弗吉尼亞人有了固執的堅持他們戰前的某些觀念的原因,一種持久的、經代遺傳的恥辱感。恥辱感,讓他們始終有理由在政治上站在其他美國人的對立麵。
雖然這恥辱感隨時間的流逝而揮發著,或是被人口的增長所稀釋著,但 2006 年卻又一次證實了它的真實的存在。這恥辱,已經化成戰敗者後代們的思維習慣,不僅影響著弗吉尼亞人,也同樣影響著其他的美國人。其實弗吉尼亞人應該為戰爭的失敗而感到驕傲,因為正是因為他們的失敗,才有了更強大、更民主、更榮耀的美國。這榮耀,當然也包括弗吉尼亞。一個在 1870 年後仍然堅持奴隸製的獨立的南部,在我們所知世界曆史中是不可想象的。
恥辱持續的原因來自承擔恥辱的一方。恥辱已是過去,人沒有必要抱著曆史的包袱生活,甚至將包袱遺傳後人。打掉牙齒和血吞,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是一種包藏恥辱而不是釋放恥辱的方式。其成立的條件條件是敵我關係的持續存在。更多的時候,釋放恥辱才是正確的選擇。在弗吉尼亞人的生活中,他們已經與當年的敵人融合,組成了統一的美國。而這樣讓當年吞下的牙齒持續的發作,對弗吉尼亞、對美國來說,又有什麽好處呢?釋放恥辱需要有正確的方式,那應是一種公開的、限於名義上的denunciation by the humiliated, or self-humiliation by the humiliator。1865年4月15日,John Wilkes Booth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暗殺了正在觀看Our American Cousin 的林肯。暗殺的成功,不僅是南聯盟人釋放恥辱的錯誤方式,也永久地斷送了他們正確釋放恥辱的機會。
恥辱的持續,更緣於施受恥辱的一方。對方不再是敵人,就不必在繳下武器的同時拿掉他的尊嚴。蔑視對方的尊嚴,就意味著樹立一個永遠的敵人。當年同為共和黨人的林肯總統,看到 Radical Republican 可能帶來的這一危害,堅決否決了 Wade-Davis 法案。而林肯的 Ten Percent Plan ,允許南部各州以 10% 的白人選民投票率來恢複聯邦地位。這種積極的寬容態度,與 Wade-Davis 截然相反。可惜的是林肯死後的美國國會, Radical Republican 贏得控製權,聯邦的重建也被導入泥潭。南部部分白人被剝奪投票權,各州則相繼經過 3-5 年的過渡期才被允許重新加入聯邦。戰後在南部出現了白人三 K 黨(如下圖),核心任務就是暴力反擊 Radical Republican 。戰後本來可以實現的和平,卻被有組織的暴力所玷汙。而聯邦的重建,一直到 1870 年代末,聯邦軍隊徹底撤出南部各州後才返回正軌。弗吉尼亞人的戰爭恥辱,也就由此而得以世代延續。
1865 年,如果林肯不死,戰後的政治就不會被 Radical Republican 主導;而弗吉尼亞人的恥辱,也許早已在林肯天才的 rhetoric 激勵下灰飛煙滅了。在遭暗殺前一周對 Richmond 的訪問中,林肯被問及如何對待失敗了的南聯盟人。林肯的回答是:“ Let'em up easy” 。林肯會主動以謙恭的姿態,歡迎南部諸州重返聯邦。然而現實中,林肯並沒有這個機會了。而當年不得以釋放的恥辱,早已化為失敗者後代們的一種思維習慣了。雖然恥辱的感覺在活著的人們中間已經微乎其微,但這經年養成的思維習慣,卻成為弗吉尼亞社會文化中的疽癰,長期的留存世間困擾你我。這習慣,比起當年的恥辱,已經難以根除。就像它已經影響了美國過去的 1 個半世紀,它還將繼續存活在人們中間,沒有人知道還需要多久。
to羅曼:兄弟謝了。拍得好,帶磚了沒,最好連巴掌帶磚一塊拍!
to代數:你誇我還是扁我呢?我,本來就很大的:)
to GG:你拍了我有史以來接到的最大的一塊磚。捏著鼻子?你是說我寫得臭呢吧?我本來就是捏著鼻子寫的。
你好象長大了一樣.
可以出關了吧?
對他人,不論是朋友還是敵人,都不要去傷害他的尊嚴,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是這一聲對不起的含義。
活著的我們,也許每天都無意間損傷著別人的尊嚴,從而製造著恥辱或傷害;或者因為自身尊嚴的挫傷,從而承受著恥辱或傷害。無論對朋友或是對敵人,請不要蔑視別人的尊嚴。不要讓出示誠懇,比擺弄仇恨更難。有勇氣,請對對別人說一句衷心的“對不起”,或者“沒關係”。
2006年12月10日,讓我對beatles、臨江仙、三十沒立、狂夫、還有你,為我的傲慢與偏見,說一聲“對不起”。
也想對你說:“沒關係。所有恥辱的存在,也是緣在我自己”。
再見,2006!不讓傷害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