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5 日本:一條偏航得快船(二)

(2006-07-16 17:25:41) 下一個

日本:一條偏航得快船(二)

檢點日本近代史(
1850--今)

年代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
商人階層的經濟實力膨脹。奢華的德川幕府和其統治集團經濟上頻於破產,其行政權威日益受到新興商人階層的挑戰。




¤
明治維新前,日本擁有人口3千萬,其中農業人口占的85%以上。


¤
土地改革承認土地私有權;私人工商業企業興起。農業產能迅速提高。
¤受益於軍工企業的私有化,私人財閥出現。三井、三菱均興起於此。


¤
人口日益向都市集中。

¤
甲午戰爭賠款被用於發展民族鋼鐵工業。國有八幡製鐵所(日本鋼鐵公司前身)開始運營。
¤人口大量增加(1900年為4千五百萬)和農業增長減緩,食品進口需求增加。因進口需求而導致外匯需求增加,日本經濟的出口依賴性增加。

¤
地主與佃農關係緊張。農村為新興絲綢工業提供婦女勞動力。土地和蠶養殖收入,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
關東大地震後的重建使東京-橫濱新興工業區日益呈現現代都市景象。

¤
國內金融恐慌和國外經濟危機給日本經濟帶來蕭條。
¤高橋是清財政政策使日本走出經濟危機。


¤
美國對日實行石油禁運。凍結日本海外資產。美軍太平洋封鎖使日本經濟失去其必需的海外原料供應。
¤城市人口增至總人口50%
¤土地所有製改革。農業補貼和政府維護農產品限價繁榮了農村,為日本消費經濟確立奠基。
作為韓戰期間美軍采購基地,日本經濟轉向高速增長期。
¤西方文化成為城市文化主流。
¤技術上,大規模更新戰前興建的工業設施以及采納統計學質量控製理論,日本工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均飛速提高。
¤國民收入翻番計劃及新的工業發展政策極大的促進了經濟起飛。
¤西方文化成為城市文化主流。

¤
城市人口增至總人口80%。日本經濟始見勞工短缺跡象。
¤美元貶值,石油危機,美國大豆禁運使日本經濟增長減速。國內消費者對經濟遠景開始悲觀。
¤汽車電子等消費產品出口增長延緩了日本經濟衰退的到來。同時,快速增長的貿易順差加速了外貿糾紛。




¤
信貸和房地產引導的泡沫經濟始見破滅。貿易順差促進日元升值。國外投資猛增,國內消費缺乏動力。
¤經濟徹底進入長期衰退。長期零利率開始




¤
經濟恢複58個月的增長期。

¤
零利率結束。讀賣新聞檢討日本戰爭失誤。
¤
次貸危機殃及日本,經濟再度衰退

    


¤睦仁立儲。

¤
國內新興勢力(商人和青年武士)與舊勢力(幕府和大名代表的地主階級)的矛盾尖銳化。


¤
明治天皇取代德川幕府。以富國強兵為宗旨的明治維新開始。土地改革和工業化進程開始。



¤
自由黨(板垣退助)和改新黨(大隈重信)成立。地主及武士階層逐漸消亡。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遊曆歐洲。

¤
日本製憲,置軍隊高於議會和政府。伊滕博文出任首任議長。神道/效忠天皇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中心。
¤甲午戰爭促使日本轉變為徹底的軍國主義。對外軍事勝利促進參院與國會間關係日漸緩和。

¤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興起。

¤
明治維新領袖相繼去世。職業政客崛起。政黨主政時期開始。但明治憲法對民選政府的製約,使其基本不能行使真正的行政權。

¤
日本共產黨成立。知識分子的政治意識興起。特警部隊建立以應對新的“危險思想”。



¤
軍國主義在經濟危機下抬頭。代表財閥的政黨力量消弱。軍人和政府矛盾明顯化。漸增的國際壓力使國民轉向支持以愛國為口號的軍國主義。

¤
美國拒絕在石油問題上妥協,促使東條英機取代政客首相近衛文磨。
¤麥克阿瑟領導的盟軍總部成為戰後日本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民主、非戰的新憲法訂立。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成為戰後日本政治主線。
¤
新憲受到日本國民普遍支持。樞密院解散。兩院製議會建立。下院被賦予很大權力。
¤仿美國通過新的勞工法案。全國工會成立。
¤右翼勢力借機三番和平條約,重返政治舞台
¤日本共產黨隨經濟發展影響力減弱
¤右翼努力使日本政府恢複靖國神社
¤社會黨在工會的支持下逐漸對民主黨形成挑戰。

¤
經濟發展和政商聯盟是民主黨政治地位得以穩固。


¤
金錢政治出現危機。自民黨委一係列政治醜聞纏繞,政治影響力下降。日本各屆內閣開始短命更迭。






¤
明仁天皇繼位。
¤自民黨分裂。
¤社民黨由於使用“道歉“字眼評價二戰,在選舉中失利。


¤
小泉上台,民主黨支持率升高。


¤
小泉強推郵政私有化。
¤安倍修改教育法
¤
民主黨開始執政。

    

¤在美國海軍威脅和經濟壓力之下,神奈川條約’54和哈裏斯條約’58簽署。下田等7個通商口岸先後開放,美國獲得治外法權。德川幕府對天皇的忠誠開始受到國民的廣泛質疑。



¤
強行占領琉球群島。
¤政府主導興建軍工和戰略交通/通訊係統。



¤
中日朝鮮問題危機以協議解決,雙方承諾互不出兵朝鮮。

¤
廢除西方的治外法權。
¤甲午戰爭。下關(馬關)條約割讓中國台灣和澎湖列島。


¤
英日締結同盟(針對沙皇俄國)。
¤日俄戰爭擊敗沙皇俄國,獲得俄國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優先權。



¤
一戰結束,日本搶占德國在膠東半島的優先權。
¤日本與西方諸國簽署係列協議,迫使日軍撤出膠東和西伯利亞。

¤
關東軍刺殺張作霖。
¤關東軍擅自發動9.18事變。以期脅迫政府轉向軍國主義。



¤
七七事變爆發。攻陷中國首都並大規模殘酷屠殺市民。
¤德意日結盟軸心國。俄受邀加入。
¤珍珠港事件使美國宣戰。中途島海戰後日軍失勢太平洋。海上封鎖使日本領導層失去勝利希望。
¤搏茲坦公告及原子彈,最終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建立國家警察預備隊。後為自衛隊
¤日美安全條約簽署。
¤三番條約後日本重返國際政治舞台。三番條約中,美國迫使日本與台灣國民黨政府明確關係。
¤日蘇恢複邦交。日本民間展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
¤右翼修憲活動失敗。
¤中日間簽署半官方的貿易備忘錄以促進貿易發展。日本快速增長的經濟急需大陸的原料和消費市場。

¤
日美貿易摩擦增多。
¤日中邦交正常化。日本與台灣斷交.


¤
日本外交活動重點落在能夠為日本提供原料和投資機會的新興市場(如亞洲四小龍).





¤
日本參與柬埔寨維和行動。自衛隊首次出現在非日本領土。
¤日本就前殖民統治向韓國正式道歉.
¤日本爭常計劃正式啟動




¤小泉訪朝核,朝日關係趨暖。

¤
朝鮮核危機惡化。朝鮮試射導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