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8)
2010 (5)
2017 (1)
2019 (1)
Two significant moves of two significant players of the tech sector: Miscrosoft and Intel. In the event “Unified Communication Day” in
微軟的消息,讓我想起了一個熟悉的字眼“一站式服務”,英文叫One Stop Shop。一站式的熱起,實際上代表了行業的整合趨勢。不論是縱向,還是橫向的整合,提供一站式的產品和服務組合,商家所追求的是滿足用戶的多方需求。這方麵的例子很多。70年代靠賣term insurance起家的Sandy Weil, 高舉一站式金融服務的概念,把Travelers Group、Citibank、Soloman 和Smith Barney 四家業務整合在同一把小紅傘起,形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以1千2 百億美元的營收曾一度名列沃爾馬和通用電氣之後。(2003年後石油暴發戶的出現,才把它擠到了財富榜第8位)。
一站式服務符合全球化的大趨勢--即生產規模的跨國界膨脹,以及市場的跨國界分散。生產規模的增長,循的是成本最低的原理,所以逐漸集中在少數綜合成本最低的區域,比如中國。而市場的分散化,則循著風險分散的原理,這幾年中美之間經濟的低相關性特點,決定中國成了美國企業市場分散化的最主要區域目標。
IT領域裏打一站式招牌的,要數微軟和IBM。微軟從PC操作係統起家,先後在個人和企業市場上延伸出若幹條業務線來。按照最近業務重組的結果,這些包括三大戰略單元的七條業務線:1)客戶端、服務器和MSN屬於微軟平台產品及服務單元;2)信息工作者和企業方案屬於商業服務單元;3)移動內嵌設備和家庭娛樂屬於娛樂與設備單元。可見微軟的業務觸角蔓延到有線和無線、個人和商用、工作和娛樂、客戶端和服務器、軟件銷售和技術服務等等領域,無論你怎麽樣來二分這個市場,都別想把微軟的影子從其中一個分區裏給劃拉出去。還有一個更時髦的二分法,就是disconnected和connected。所謂connected,就是今天微軟要整合的這幾項communication的功能。如果說微軟的一站式著眼點是軟件市場的橫向分散化,IBM的一站式,則是IT領域的縱向整合。從芯片、PC機到軟件,再到配件,從係統到服務器,再到服務和谘詢。縱向整合的好處是滿足了同一用戶的不同需求,省了客戶開發成本。IBM去年出售PC業務,並非一站式的整合失誤,而的確是PC這個日漸商品化的市場對IBM的整合利益拖累太大。
Intel早先也想走分散化的方向來整合各種需求。2003年Intel 最讓市場激蕩的舉動,就是當年宣布投入市場的PXA 手機微處理器。當時讓大家的感覺是,又一頭大狼來了。三年過去了,每年以20% 速度遞增的全球手機市場,竟然讓芯片業的霸主揮淚斬馬謖。究其原因,恐怕在中間產品市場與最終產品市場的不同上。最終產品麵臨的分散的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千差萬別,要有能力麵對這樣多樣化的客戶體又能夠保持低於社會平均成本,一站式的分散化很有好處。中間產品麵臨的是時日已集中了的下遊商業用戶,這些用戶的需求與最終產品的差別有二:1)需求的標準化;2)需求的專業化。所以麵對這樣的用戶,最主要的是提高產品的標準化和專業化。如果希望以市場多樣化來分散風險,就要考慮好新市場與就市場之間有否synergy。沒有的話,一個孤立的分散了的市場,對企業造成的風險可能大於利益。英特爾的例子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如若不然,一個有著$12B,年淨現金流出不到$2B的公司,不至於急著為$600M割舍一個潛在的大市場。
回來看微軟,其實微軟在商用領域的大手筆,也有打水漂之嫌。首先,微軟的商用軟件產品(不包括信息工作者部分)的營收,連總營收的1% 都到不了。而且這麽多年來一直虧損。也難歸最近要把它跟信息工作者部分合並在一起。2003年起,微軟在商用軟件領域對中國市場尤其重視,蓋茨基金會還為此目的專門投資了1 億美元到中軟、創智、浪潮、青鳥等國內軟件企業,生生在國內資本市場創造出一個微軟板塊。其目的就是吸引眾軟件公司成為微軟的下遊服務商,以增加微軟企業軟件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過這一億美元是從蓋茨基金會撥出來的,根本不敢進微軟的營收表。其實微軟最有潛力的分散化,在於家庭娛樂市場的產品線,目前以Xbox和遊戲為主打。這個業務線目前已經占到了總營收的10%,雖然還不盈利,但其與微軟主產品線,即以操作係統為核心的個人電腦用戶端軟件的Synergy明顯,而且正以較高比例增長。以Xbox為例,2006年的營收水平高出去年22%。這樣看來,大公司也有想不開的時候。在微軟的決策人心裏, 肯定這麽想:反正有的是現金,再耗一耗,也許能在商用領域突破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