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50 凸子塵報:Google, Microsoft 和市場周期性

(2006-05-26 09:49:55) 下一個
In the past a couple days we saw two pieces of big news coming out of the tech industry. On Thursday 25/05, Yahoo and eBay announced a multiyear global partnership on online advertising, payment tools, search toolba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lick-to-call advertising technology. Later on the same day, Google-Dell partnership was also reported that Google Desktop along with other Google software will be loaded onto Dell PCs and laptops pre-shipment. Although financial terms were not disclosed at announcement, it may have agreed cost Google $1 billion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Unlike the Google-Dell deal, the one between Yahoo and eBay may involve minimum payment as the deal benefits both sides somehow equally.

IT業的熱鬧這兩年與過去10年的情況明顯不同了。90年代末的情形,是創業神話滿天飛的時代。那個時候的特點,讓人覺得像是春秋爭霸,每天都能見到新麵孔,來了又走。現在的情況是戰國七雄已經形成,各自為大,遠交近攻。軟的領域裏有Microsoft, Yahoo, eBay, Google, 硬的領域裏有Intel, AMD, Dell和HP ,外加手機新貴Moto, Nokia 和三星,手機軟件裏必不可少的是J2ME (SUN )和BREW(高通)。隨著這場遊戲的規模越來越大,戰場越來越寬,各家出牌就更有看頭了。

微軟的出牌是係統和媒體的拖拉機,借著係統的壟斷,推動其媒體從格式到內容普及。兩個加在一起,就成了對手們搞不到的稀缺資源。Yahoo, eBay 和Google走的都是專業化道路,出牌講究各占一個獨門花色。Yahoo借著早年在網絡裏積攢的人氣,直打網絡媒體牌,甚至把個公司文化從high tech也轉化成好萊塢了。eBay打的是民主商務牌,在網絡民主化浪潮裏靠著革命性的商業模式聚起了無數灣民的參與。

如果說Yahoo和eBay買賣雙方兩邊收錢的手法還不夠高雅,Google的出牌則可謂更加清純了。專注於搜索的Google,從來不向消費者收錢,而其營收全部來自於商家。正是因為這樣,Google才能在消費者一邊攢起無人匹敵的critical mass來。也正是因為這個 mass,Google在網絡商業中的壟斷力毫無爭議。統計目前各類網站的新增用戶,有80-90%是來自Google的referral。如果按照20-80定律來估算,個人用戶的網絡交易總量裏有至少20%是Google間接決定的。這裏假設80%的老客戶不使用Google來搜索,但是這個假設有很大偏差,因為很多網民其實是習慣了用搜索來shop around的。所以Google對個人網絡交易總量的貢獻很可能比20%高得多。

硬的領域沒什麽好講的,Dell和HP的產品基本已經被商品化了,而Intel和AMD的duopoly的格局目前越來越明顯。Dell就在最近開始使用AMD的處理器--在商品化的市場裏競爭,成本是最重要的要素。我看Dell和HP早晚會把市場都讓給來自東方的競爭者,PC領域大家注意的目標會是聯想和宏基。

手機領域值得玩味。總體的趨勢是,終端的市場將來會是東方的競爭者為主導,moto和nokia都會在不久的將來象IBM一樣麵臨轉行的涅磐。軟的領域,現在的大戶是SUN,高通,Symbian(一個以Nokia為主的聯盟體)和微軟。SUN的J2ME和Symbian由於其開放性是手機軟件領域裏的希望之星。2006年全球手機產量裏含J2ME能力的應該站到50%以上。作為收集操作係統的Symbian,其數量大概有10-15%。微軟在這個市場裏沒有太大的號召力,隻能象Google搞定Dell那樣拿錢買路。微軟除了在推自己的Windows Mobile 外,還把注意力放在一些手機領域的創業企業上。Google在手機上也有動作,有Google Mobile 產品推出,可以免費使用,不過必須由手機運營商(象Verizon)提供應用接口。

像這樣戰國爭霸的遊戲,各方的招式好看之處,就在於遠交近攻上。2004年以前,微軟和SUN的競爭是high tech行裏的原則競爭。跟微軟的人提JAVA和Unix,就像跟Hamas提猶太教一樣。後來Google上來了,微軟就跟SUN諒解,並且給了SUN十六億美元來解決專利權和商業壟斷問題。最近,Yahoo 麵對來自MSN和Google的競爭,才有了跟eBay的合作。Google跟Dell的結盟,一方麵Google深入微軟敵後去戰鬥,一方麵Dell也為自己找條錢路,不然產品商品化加上微軟的上遊壟斷壓力,不是越來越沒活路了。

Google和微軟的競爭,是同一產品領域的商業模式的競爭。拿HBO來比喻微軟,ABC來比喻Google很恰當。一個賣節目掙錢,一個賣廣告掙錢。將來誰能占上風?我看,皇帝輪流坐的可能性最大。市場其實並沒有永恒唯一的嗜好,當人們看多了微軟的玩意,就會想拿Google嚐鮮。以後覺得Google煩了,也未必不會又整回微軟去。這裏順帶說一句,資產評估業的所通用的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根本沒把市場的taste有周期性的規律考慮進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