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凸子塵報:Three Gorges, 黃萬裏和民族責任
(2006-05-22 12:21:29)
下一個
“The great expectations surrounding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also have generated a huge reservoir of controversy from within China and abroad,” a lengthy report by CNN Interactive wrote last week. On May 20th, the famous Three Gorges Dam became connected from north to south after builders poured last amount of concre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185m high and 2309m long. International news reports showed a mix of applause and criticism. The latter dominates the western world.
作為中華民族有史以來一項僅次於長城的巨大工程,三峽攔江大壩自提出以來,正反兩派褒貶不一。即使是1992年全國人大通過決議以來,國內反對派的聲音也並沒有停止過。這裏麵,比較著名的要算是清華大學水利係教授黃萬裏。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講,三峽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工程的浩大在人類改造自然的曆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按照官方公布的數字,三峽工程在三個方麵前無古人:
一,土木工程總量。按三峽工程總體設計,三峽樞紐工程的土石方開挖總量1億8千7百萬立方米,土石方回填8千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3000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30萬噸,機電設備安裝20萬噸。自1997年以來,三峽工程曾創造百餘項世界第一。其中,連續三年混凝土使用量超過蘇聯古比雪夫電站的364 萬方的世界紀錄。更有值得一提的是,右岸大壩400萬方混凝土中,沒有發現一條裂縫,可謂奇跡。
二,水電設計能力。三峽庫區設蓄水能力221億方,最大蓄水高度175米,可保中下遊沿岸1500萬居民免於洪水災害。(嚴格的講,是把長江洪澇災害發生率降低到原來1/10)。三峽大壩安裝發電機組32個,總發電能力為每年847億度,相當於18個核電站,可滿足目前中國電力需求的5%。被評為美國7大奇跡之一的胡弗大壩年發電量僅40 億度。
三,遷移民工程量。三峽庫區移民總人口110萬人,房屋建築麵積3千7百萬平方米,涉及12 座縣城,114座集鎮,1559家工礦企業。移民工程共投資400億元人民幣,占三峽工程總投資的44%。這樣巨大的遷民工程,就投資總而來講,是史無前例的。就移民人數而言,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明初的洪武移民(朱元璋),據史料記載有80萬人分前後10 次從晉南地區遷出至華北其他地區,甚至到江南的部分地區。
三峽工程之利,是他轉長江水患為電力源泉,既解一害又補一缺。同時,長江中遊的水位抬高,據報道可使萬噸級海輪深入內地至重慶,萬噸輪的適航期為每年六個月左右。以往三峽航運的貨運量最高為1800萬噸/年,現在的數量是4000萬噸/年。2009年工程竣工,這個數字還會提高。航運能力的提高,給內陸經濟所帶來的輻射動力也是不可小覷的。航運能力對於經濟的引力(或者助力)可以從以下的數字看出:
1985年,中國海岸港口吞吐能力3.1億噸/年;1997年,這一能力提高到13億噸;十五期間,中國海岸港口吞吐能力新增3億噸,目前港口吞吐能力17億噸/年。從1985到2000的十年裏,中國的GDP總量從3265億美元增長到10600億美元,淨增長224%;其中進出口總額從704億美元增長到4700億美元,淨增長570%;同時進出口總額占GDP從21%增長到45%。而同一時期,日本的進出口總額一直徘徊在其年GDP的20%。
三峽工程之害,基本上可以歸納為生態危害,投資難以預料,後續沙患風險,移民民生問題。投資和民生問題現在看來基本解決,目前預計三峽動態投資總額到2009年竣工時,為1800億元人民幣,比預算投資的2200億還要少300億;目前已投放的1200億中,60%來自金融市場的融資,包括銀行融資,債券和剛剛發行的長電權證(Warrants)國家的財政負擔隻有剩下的40%(作為資本金方式投入)。最早對三峽工程的反對意見基於其原始預算的200億元。其實由於信息不足,這樣的估計不足現在看來可以理解。80年代末中國的經濟沒有現在這樣的量度,200億元對於國家財政也顯得負擔沉重。而現在,經濟總量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使得這樣的投資看來更合理了。
民生問題也算是有了個合理的解決。除了投入移民重建的400億元一次性財政投資外,沿江地區將來從交通發展得出的利益將是長期可利用的資源,這項資源的價值還不好確定的估算。如果按照前麵例舉的中國港口吞吐能力的比例來看,直接的產業利益大概可以使庫區經濟增長5-7倍。1992年至2005年間,庫區經濟(GDP)從 152億元坊了三番到1231億元,年平均增長17%。除去中國經濟整體增長水平,仍有明顯的部分可以直接歸因於三峽工程的貢獻。不過工程期內的貢獻有很多是工程本身投資的後果,真正的長期經濟影響,還要到竣工以後才能顯現出來。庫區的經濟結構變化應該是明顯的,農業的比重將明顯讓位於製造業和交通業。
生態危害和治沙問題,現在很難估計危害程度。沙患是黃萬裏教授反對三峽工程的最大原因,他認為 三峽大壩的前車之鑒是三門峽。將來大壩修好了,三峽工程後續的治沙投資將使整個工程本身入不敷出。我為黃教授畢其餘生呼籲政府停止三峽工程的努力而折服。黃教授的民族責任感可謂難得。其實,從孫中山1919年提出到1992年的人大決議來看,三峽工程上馬已是曆史必然了,我輩國人現在最應該的作的,應該是為未來的三峽治沙出力劃策。這一點,各位在黃老的後人和追隨者還是要看清,理智。黃老臨終也不忘教導後世三峽治沙大計,我等後輩如果還是跟著西方媒體一樣在中華民族進步的過程中以反對派的姿態來拖後腿,就顯得實在讓人不能理解了。
This is a critical mistake in the assumptions for the project. Once railway and highway becomes well developed, you will see the result eas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