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家的問題

(2007-02-09 15:51:42) 下一個
儒家的問題是隻提出應該如何做,而基本上沒有回答為什麽要這麽做。而對於應該如何做是以抽象的概念來表述的,留下很大的闡釋空間。

比如,

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
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
耗用不好學,其弊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

這些作為行為的大綱是很有道理,很指導作用,實際用起來,在分寸的把握上便很難取舍。比如你以為去燒香磕頭的善男信女好仁不好學,愚得很,他說你沒有善心,因為多好仁算好仁沒有準確地標準,多好學算好學也沒有準確的標準。你說毛澤東好剛不好學,狂得很,他說你太沒眼界。

就算知道自己的毛病,誘惑大了的時候,人經不住誘惑也會有很好的托詞:“別人不也這樣嗎?我為什麽要出汙泥而不染?”中國千千萬萬的貪官就是這樣腐敗下去的,萬萬億億的人民就是這樣卷入了階級鬥爭和向錢看的大潮。儒家就是不能回答這個為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