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敗洋人很容易的:三元裏抗英鬥爭
(2010-07-26 12:57:47)
下一個
發生時間: 1841年
所屬年代: 清代
發生地點: 廣州三元裏
直接原因
一 英軍開棺暴骨(停戰後,部分英軍開進城北雙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槨,英軍出於好奇開棺看屍)
二 英軍劫掠財物
三 英軍強奸 調戲婦女(有名姓記載的:村民韋紹光之妻李喜)
事件介紹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鬥爭。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裏,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幹,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裏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奸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裏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三元裏民眾料到英軍必會報複,所以在三元古廟集合,相約以廟中“三星旗”作為指揮戰鬥的令旗,會後,他們分頭聯絡附近103鄉的群眾,準備共同戰鬥。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臥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印度雇傭兵,英方給他們裝備的是比較落後的隧發槍,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追擊過程中,英軍第三十七團的一個連(60人)被義軍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傭兵被刀砍斃傷。英軍派出兩個水兵連,帶著“雷管槍”(不怕雨天)前來增援。被圍困兩小時之後,英軍撤退至四方炮台。
據郭富報告,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另一說法死7人,傷42人)。31日清晨,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臥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餘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複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他們用土槍,土炮,矛戈,盾牌,鋤頭,鐮鍬等,與英軍作戰.可謂刀斧犁頭在手皆成武器兒童婦女喊聲亦助兵威. 三元裏之戰,英軍慘敗,6月1日英軍退出了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