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信息

聖靈的工作帶給基督徒的一係列信息,見證和詩歌等。
正文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經文解析(15)-3

(2006-05-06 20:45:33) 下一個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經文解析(15)-3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十五) -- 希伯來書第三章經文解析

經文解析的修訂是在聖靈的光照帶領下。一切感謝讚美榮耀歸給主!

基督的超越:三、基督比舊約眾神仆先知更美:基督大過摩西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第一個大領袖,是神在律法時代所興起的第一個工人,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占崇高的地位。所以,本書在證明基督比屬靈界之天使更美之後,就將以色列最崇敬的人--摩西--與基督比較,以證明基督較摩西更美。

基督比摩西更美(3:1-6)

1.基督與摩西同,而較摩西更美(3:1-2)

A.為使者(3:1)

B.為中保(3:1)

C.為救主(3:1)

D.為設立他的盡忠(3:2)

E.在神的全家盡忠(3:2)

2.基督與摩西不同而較摩西更美(3:3-6)

A.建屋的和房屋的不同(3:3)

B.神與人之不同(3:4)

C.兒子與仆人之不同(3:5-6)

首先比較摩西與基督相似卻比他更美的地方,然後再指出基督與摩西完全不同的特點,證明他是全然高過摩西的。這樣比較,能使信徒,不至因摩西與基督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而誤以為摩西幾乎可以及得上基督。

1.基督與摩西同,而較摩西更美(3:1-2)

【來三1-2】「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阿,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他為那設立他的盡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一樣。」

(文意批注)

「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阿,你們應當思想耶穌」。在未比較基督與摩西的異同之前,聖經首先提醒信徒說:「應當思想耶穌」,因為多思想耶穌的結果,必然會使我們認識他比一切更超越。反之,如果我們多想人的結果,就會產生兩種不良的影響:不是過於崇拜所思想的人,就是過於鄙視所思想的人。我們應善用我們的心思去思想耶穌的事。在此指出我們應當思想耶穌的原因有二:

A.我們都是「同蒙天召」

這意思就是我們都是同蒙屬天的恩召,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作屬天的子民。我們領受了屬天的生命,等候屬天的國度,所以應當思想天上的事(西3:1-2),追求屬天的智慧,使我們雖然在地上,卻能活出屬天的生活來。

B.我們都是「聖潔的弟兄」

在基督裏,基督是信徒的聖潔(林前1:30)。信徒因在基督裏而有聖潔的地位(林前1:2;6:11;彼前1:2;2:9),就當多思想聖潔的耶穌,在基督裏合一,使我們能在生活上像他一樣聖潔。

摩西是基督的一部分預表,這兩節論基督之與摩西相同,而較摩西更美的有五點:

A.為使者(3:1)

摩西亦是神的使者(出3:10),是神所打發去向以色列人宣布神的眷顧和拯救,並把神所曉喻給他的話教訓以色列人,代表神向以色列人說的。但耶穌基督卻是神所差派的新約使者(參約5:36-38),向全世界的人宣布神的慈愛(約3:16),將神的啟示完全曉喻我們,比摩西和眾先知所得的啟示更完全。摩西曾行各種神跡戰勝埃及的法老,但基督從死裏複活,就永遠得勝了掌死權的真「法老」--魔鬼。

B.為中保(3:1)

摩西也是舊約的中保(加3:19-20),站在以色列人與神之間,為以色列人代求(出32:30-32);但為「大祭司」的耶穌,卻是新約的中保,比摩西更美,因他乃是站在一切信徒--真以色列人(羅2:28-29)與神之間代求(來7:25;羅八26)。

C.為救主(3:1)

「耶穌」原文就是救主的意思。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救贖者」(徒7:35),救他們脫離法老的手,但耶穌基督卻是全世界人的獨一救主(提前2:5-6;約4:42),救我們脫離罪奴的生活。摩西雖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卻沒有領他們進入迦南,但基督不僅救我們脫離罪惡的痛苦,也要救我們的身體靈魂進入真正的安息裏麵(太11:28-29;帖前5:23-24)。

D.為設立他的盡忠(3:2)

耶穌基督是神所設立的(參來1:2),摩西也是神所設立的(撒上12:6);但神設立摩西隻為以色列人,設立基督卻是為一切的人。摩西雖然一生向神盡忠至死,卻是因自己的罪而死(民20:10-13;申32:48-52);但基督向神盡忠,卻是為罪人的罪而死(彼前2:24)。

E.在神的全家盡忠(3:2)

摩西雖然也與基督一樣為神的全家盡忠,但摩西的「全家」隻限於舊約的以色列人,而基督的「全家」乃是包括古今中外的普世教會。

2.基督與摩西不同而較摩西更美(3:3-6)

在此有三點證明基督與摩西完全不同而更超越:

A.建屋的和房屋的不同(3:3)

【來三3】「他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 」

(文意批注)

摩西之不及基督,正如房屋之不及建造房屋的人。房屋不過是一種工程,建造房屋的乃是工程師,房屋工程之宏美,無非顯出工程師作為之偉大而已;所以如果「房屋」有尊榮,則建造房屋的人當然更尊榮。摩西不過是「房屋」,他雖然是舊約最大的以色列人領袖,曾經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又把神的律法曉諭他們,也行了許多神跡,又是世上最謙和的人;但這一切都是那「建造房屋的」所使然。摩西不過是受造者,而基督卻是創造者,泥和匠差別何等大,摩西與基督差別也何等大。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我們所有的德性、恩賜和工作的果子,以及其它屬靈的成就,都無非是神的工作,證明他福音的大能而已。

B.神與人之不同(3:4)

【來三4】「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

(文意批注)

本節繼續上文的意思,以房屋之必須有人建造,證明人的由來,和人的成就,亦必有他們的創造者,並賦予他們各種智慧和能力,而創造人又給人智慧能力的--就是創造萬物的神(參創1:26-28)。摩西不過是神所創造的人,是神創造的萬物中一類受造者而已;但耶穌基督就是神,人與神是完全不同的種類。人無論怎樣有才能,仍是人而已,與神相去甚遠,這樣摩西當然遠不及基督了。

C.兒子與仆人之不同(3:5-6)

【來三5-6】「摩西為仆人,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為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

(文意批注)

摩西是神的仆人,舊約多次提及(出14:31;民12:7;申34:5),但耶穌基督乃是神的兒子(約1:18;3:16,36)。摩西雖然為神的全家盡忠,但隻是站在仆人的地位上盡忠。仆人與兒子在管家方麵最大的分別,是在權柄和地位上大不相同;仆人不過照主人的意思管理家務,但兒子卻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分派仆人所當作的事,前者是「代理」,後者是「治理」。

並且摩西如此在神的全家盡忠的目的,乃是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這「將來必傳說的事」,就是指基督和他大能的福音。摩西那樣盡忠為神管理百姓,把神的律法曉諭教導他們,他所盡忠所教導以色列人的一切事,都不過是一個預表,證明那以後要來的基督,將要如何拯救、教導他的百姓,治理神的全家而已;所以摩西的盡忠,不過是預表那真正配治理神全家的基督將如何盡忠罷了。

【來三6】「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文意批注)

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就是指信福音的盼望和膽量。福音使我們有榮耀和存在天上的盼望(西1:5,23;彼前1:3;帖後2:16;多1:2),但這也要我們有勇敢順服神旨的膽量(參徒4:13;29-31及徒5:29;路12:4,5,8-9;徒14:22;羅1:16;10:9-10)。魔鬼常用懼怕與膽怯使人不敢接受福音,或不敢傳講福音;所以聖經以那些膽怯和不信的,都是被丟在火湖裏的人(啟21:8)。但勇敢接受福音的結果,使我們滿有信心的盼望和膽量,這樣的盼望和膽量是可誇的、榮耀的,是我們所當堅持到底的。

我們若堅持這種信福音的盼望和膽量到底,「便是他的家了」,意即便是讓神的兒子治理我們了。按原文「便是他的家了」,應為「他的家是我們」,是連在本節的第一句之後,即「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這家是我們,」這告訴我們:

A.我們應當獻上自己作神的家,作聖靈的殿,讓基督居住在裏麵治理這個家(林前5:19;弗2:22)。

B.我們應當以信福音的盼望為可誇的,為榮耀而真確的,勇敢的持定這種盼望,決不可以為羞恥(羅1:16;彼前1:3-4)。

C.我們應當堅持這種盼望和膽量到底,應當有恒久而真實的信心和熱心,不是一時的感動和暫時的「相信」(路8:13;提前1:5;提後1:5),才能堅持「到底」。

關於救恩的警戒:二、不信從神不得進入應許的安息(3:7-4:13)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整個事件是基督救贖人進入天國的預表和警戒,這也是神在聖經中用四卷書來說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曆史的原因之一。曆史和事件本身就是神的筆。在希伯來書中明確說明了這是給我們信徒的警戒。

1.不得進入安息的警語(3:7-19)

I.當以古時以色列人為鑒戒(3:7-11)

II.當趁有今日彼此相勸(3:12-14)

III.幾個警告性的問題(3:15-19)

2.當進入安息的勸勉(4:1-13)(將在下文希伯來書第四章中討論)

I.進入安息的應許(4:1-3上)

II.闡明幾種安息的意義(4:3下-10)

III.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4:11-13)

1.不得進入安息的警語(3:7-19)

I.當以古時以色列人為鑒戒(3:7-11)

【來三7-11】「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在那裏,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 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裏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這幾節是引自(詩95:7)裏的話(這證明詩篇的話就是聖靈的話)。雖然大衛寫這些話的時候,離本書引用這些話的時候,大約已經隔了一千年的時間,但這些聖靈所說的話不獨可以警戒大衛時代的以色列人,也同樣可以警戒新約時代的信徒。因為這些話本是後來之事的預表。雖然以色列人和信徒在神麵前所蒙的恩典有不同,但他們都有共同的軟弱,所以也適合受同類的警戒。

【來三7】「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

(文意批注)

聖靈的話有永久的作用,他的話常常是「今日」的,基督在異象中曾吩咐約翰寫上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2:7)。今日聖靈不但借著眾神仆說了聖經的話,也借著聖經,在凡事上,在信徒心中說話(約一2:27),又借著曆史的實例和別人的行動向我們說話;所以信徒必須時常留意聖靈向我們所說的話。

「今日」在7-15中共用了三次(3:7,13,15),是本段最重要的字,這「今日」有幾層重要的涵義:

1. 表明神的寬容和忍耐;雖然人已經有許多次的悖逆,但神仍容忍直到今日,「今日」若肯聽他的話仍然不遲。

2. 表明神對你我的盼望是熱切的;他希望看見我們今日開始「聽他」,不再硬心。

3. 表明聽他的機會無多;「今日」正是神悅納人的日子(參林後6:2),若錯過,可能會失去接受恩典的機會。神給人尋找他的機會是人在世的日子,「今日」在世時,人還有機會悔改歸向神;一旦在世上生命終結,人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4. 表明一個真正要「聽他」的人應有的態度;真正要聽聖靈的話,必是在「今日」就聽,決不會推到明日,否則可能不是真正有誠意要「聽他」。

5. 表明神的恩典是現成的;基督的救恩是已經預備好的,隻要現在接受,現在就可以得著。

「就不可硬著心」,表明聽話要有實際的表現,如果一麵硬著心,一麵說要聽話,這樣的聽話是假的。凡接受聖靈的話的人,要有一個柔和謙卑的心(雅1:21)。出埃及的那些以色列人,口頭說要聽從神的話(出19:8;24:3),心卻剛硬;所以我們若聽從神就不可硬著心像他們那樣。按聖經論以色列人有三硬:心硬(來3:8);頸硬(出32:9); 嘴硬(羅10:21)。

這幾節是引證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之失敗,以為信徒的鑒戒。別人的失敗常是自己最好的教訓,反之,既有前車可鑒,仍蹈前人的覆轍,就無可原諒了!在此論以色列的情形有四:

【來三8】「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

1。飄流曠野

「像在曠野」,他們雖已出埃及,卻仍在曠野飄流。曠野的生活是惹神發怒的生活,他們隻體貼肉體,念念不忘埃及為奴的生活和罪中之樂,缺乏信心,充滿各種的失敗和怨言。

很多信徒的靈程仍在「曠野飄流」,也是信心軟弱,時時懷念向往罪中之樂,甚至放縱自己,不遵循神的話,不過敬虔和分別為聖的生活,常常失敗,無信心又體貼肉體,懷疑怨歎神,惹神的怒氣。

【來三9】「在那裏,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

2。「試我探我」

他們存著不信的惡心,這是他們常常發怨言的根本原因。按照(民14:22)說,他們一共十次試探神,這十次的試探神都無非是由於不信和體貼肉體。「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他們一麵觀看神的大作為,一麵得罪神,試探神。不但出埃及的頭兩年是這樣,以後受管教的三十八年中仍沒有改變。許多人以沒有看見為不信的理由,但以色列人的經曆證明不信的惡心若沒有除去,即使觀看神的作為四十年之久,仍然無益。

新約書信中也常警告信徒不可試探神(林前10:9-11;雅1:13),更不可以為神的審判不會來到(傳12:14);當時的以色列人不但試探神的作為,也試探神的審判,他們多次自以為神未必就會這樣因他們所作的審判他們。這一點可以從他們多次怨責,並叛逆摩西的事上得到證明(參民11:1-9,31-35;12:1-16;14:1-10,26-35及民16:1-35,41-50)。現今有許多人不信神的審判會臨到他們,或以為神還不會這樣快,這樣認真審判他們。但新約中對神審判必然臨到,有十分明確的記載(來9:27;羅1:32;2:1-2;林前3:10-15;林後5:10;彼後2:4-7;3:4-7;猶5-7),不信的人要受生命的審判(啟20:11-15),信徒也會受審判(彼前4:17),無論甚麽人都要受審判;所以我們切不可存著一種且看神到甚麽程度才來懲罰我們的心,信徒不可將神的恩典反當作放縱的機會,誤以為沒有審判,必須靠著主,過敬虔的、分別為聖的生活。否則後悔莫及。神救我們是要我們脫罪,而不是讓我們可以安於罪中。

【來三10】「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裏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3。心中迷糊

神的旨意和神的作為,對以色列人本是很清楚的。神的律法藉摩西清楚傳給他們;神在四十年中,為他們行了許多明顯的神跡,如:為他們降十災刑罰埃及,分開紅海,降下嗎哪,使盤石出水,為他們戰勝亞瑪力人。這些事無一不清楚地證明是神的作為;但他們因為體貼肉欲和存著不信的惡心的緣故,以致他們對神已經顯明的旨意和作為仍迷糊不清,不明白神的心意和他行事的法則。他們雖然一麵獻祭守節或禁食,另一方麵卻敬拜金牛,怨瀆神,戀慕埃及,不信神的應許;所以神厭煩他們所作的,因為他們沒有一心遵從神的旨意。注意聖經是說他們心裏迷糊,不是說他們頭腦迷糊;一個人的心若迷糊了,即使有很聰明的頭腦,也會作出迷糊的事來。

現在很多信徒也是對神心中迷糊,雖然知道基督的救贖已經成功,卻心中常常迷糊,對神的信心不堅定,也不知緊緊依靠裏麵基督的新生命來遵從神的旨意。

【來三11】「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4。不得安息

「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這節聖經,是指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麵前,因聽信報惡信的探子的話,無信心進入而大發怨言後,神發怒不許他們進入迦南,隻好回轉曠野飄流,直到倒斃曠野(民14:1-35;申2:14)。但本節既連接上文「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就給我們解釋了以色列人不得進入迦南,是由於他們多次試探神,存不信的惡心,甚至雖經過四十年的飄流,依然如故。

注意:神並非不願意他的選民進入迦南,乃是他們那種不信的情形,使他們不能進入迦南。神也沒有立即把他們滅盡在曠野,乃在三十八年以後;這三十八年的時間,一方麵證明神對他們已盡量容忍,另一方麵證明他們確是應該倒斃曠野,不配進入迦南的。

「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這一句話顯示迦南是預表神的安息,就是天堂。不進入迦南就是滅亡的意思。迦南地對以色列人來說是應許之地,正如天堂的永生是對信徒的應許之地。逾越節羔羊的血救所有的以色列人出了曾經為奴的埃及,就如基督的寶血救所有的信徒脫離了曾經為罪奴仆的捆綁;基督的聖靈住在我們裏麵,又作中保帶領我們走這世上的曠野之路;但很多的信徒卻象大多數以色列人一樣,體貼肉體,無信心,對基督的救贖大恩常常迷糊,不願舍己背十字架跟主走成聖的路,對這樣的信徒的警戒是:將不能進入神的安息。

II.當趁有今日彼此相勸(3:12-14)

【來三12】「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文意批注)

這裏勸勉他們「要謹慎」:是要提醒那些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因他們可能存著「不信的惡心」,卻不自覺;

「把永生神離棄了」,意思就是失去了對神的信心,離開了永生神,而這樣的人要滅亡。

「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可見在此所謂「不信」是特指不信永生神而言,「不信」永生神是聖經中最大的罪。這些人既不信永生神,又處在信徒之間,當然就是有名無實的基督徒了。他們知道賜人永生的神,和他如何使人得著永生的方法,而又背棄了,其結局當然是滅亡。

【來三13】「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

(文意批注)

「要趁著還有今日」的「今日」,就是還活在世上的日子。是主遲延未到的時候,是可以相勸信靠主的時候,若到了肉體終結時,一切已經定實了,不能挽回或改變神所已經定準的事;所以應當趁著還有今日過相勸的生活。

「天天」的相勸,不是一次作完就了事的,乃是經常的,天天的。因為我們天天都有可能跌倒,天天都可能受罪的迷惑,雖然已往曾為這方麵的錯失相勸過,但現在仍須同樣的相勸。就象舍己背十字架也當是「天天」(路9:23)的一樣。

「彼此」的相勸,並非有甚麽少數人是絕對比別人優越,隻勸勉別人,而無須別人勸勉的。這「彼此」的相勸,說明任何人都應當承認自己是軟弱的,和別人一樣須要弟兄的提醒和扶助。雖然在弟兄之中會有比較剛強的人,但沒有絕對剛強的人;雖然會有多得勝少失敗的,但沒有不會失敗的;所以沒有人可以因自己信主的年日比別人長久,或在教會中的地位比別人高,或恩賜比別人長進,就可以自高自大,不受勸告。但要注意彼此「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

「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罪惡常常有使人著迷的誘惑力,任何人都可能受罪的迷惑,所以都須要謹慎。而我們與罪的爭戰要到肉體死亡時才結束。在應付罪惡的迷惑上不經心的人,必定比別人更容易受罪的迷惑;人若落在罪惡的迷惑中,向神的心就剛硬了。這裏告訴我們何以許多人的心向神那麽剛硬不肯悔改,為自己說許多推諉和辯護的話,甚至毀謗聖經的真理,其實是他們被罪迷惑,怕受責備,不肯丟棄自己的罪罷了。

「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可與上節「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相對照,可見被罪迷惑而剛硬的心,常是由於心裏存著不信的惡心的結果,不信神所應許屬天福樂和死後的審判的真確,就使人更易被今世的罪所迷惑了。

【來三14】「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

(文意批注)

「信心」是使人與神發生關係的根基。我們必須借著信心,才能與神聯係、交通。所以我們必須有真確的信心,所有因環境而有的外表關係,如加入教會,都不能代替真信心的功用,使我們有實際的屬靈經曆;反之,沒有真信心必定不能持久,是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

「起初確實的信心」,就是指起初真實的信心,與12節「不信的惡心」成對比。真實的信心使人在基督裏有分,不信的惡心,使人雖然在教會的範圍以內,處在信主的弟兄們之間,仍會把永生神離棄。聖經在此把這兩種「心」對照,使信徒知道應當堅持到底的是甚麽,和應當謹慎省察自己的是甚麽。

真實的信心,是堅持到底的信心。反之,隻是暫時相信的信心,必是虛假的信心。例如:主耶穌所講撒種的比喻中,那些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種子,雖然暫時相信,但究竟不是確實的信心;那些確實的信心,乃是持守在誠實良善的心裏,並忍耐著結實的信心(路8:15,18)--也就是堅持到底的信心。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這是對已有確實信心的人一句慰勉的話。聖經既在上文警告他們,那存著不信惡心的人把永生神離棄了,就在這裏勸慰那些從起初確實相信的人;若他們從起初就確實相信,就當有堅定的態度,持定起初所信的,因為我們若將從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一個基督徒是否有分於基督,是要把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然後才可以斷定他是否有分於基督;「到底」的意思是指他肉身生命的終結。

「就在基督裏有分了」。

「在基督裏」,那些從起初確實有信心信靠基督的人,為已經在基督裏的人(參約17:23;林前1:2-5;林後1:21-22;加2:17;3:27-29;弗3:6;4:12-13;5:31-32;西3:3,11等),每個信徒都有基督的生命。

但隻有「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才會「就在基督裏有分了」,則這裏所說「在基督裏有分」,是另外的意思。按上下文可知就是指在基督的安息裏有分的意思(按原文這句話可譯作「是基督的有分者」,或「是基督的伴侶」)。是指那些持守真信心、活出基督的生命、在基督裏合一的聖徒,所以竭力堅持追求「在基督裏合一」的人才會最終有分於基督的安息和得以進入永生的應許之地。

基督徒都應當謹慎省察自己,不要辜負主的恩典,當靠著主,行善行義、引人歸義,過敬虔的、分別為聖的生活,活出基督的生命,竭力追求在基督裏合一,才是真正的有分於基督,才能得著神所樂意給我們的應許之地和永生的福份。

III.幾個警告性的問題(3:15-19)

上文聖經引證古時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例子之時,加入一些警告性的勸勉和安慰,這幾節,再就所引證的例發出問題,以啟發信徒在主觀方麵的思想,使他們能自己領悟上文所舉的曆史教訓,得到更深的感動和益處。

【來三15】「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

(文意批注)

這節聖經上文7-8節已經引用過;下文4:7再引用,這樣再三引用,顯明這警告性的話是信徒所當重視的。這節聖經告訴我們,神在已往曾經向那些不信從他的以色列人發過怒,在末後神也要向那些背逆他的人發怒(羅2:4-5),但在今日神仍等候我們聽從他的話。我們既看見已往許多先例,聽見關於將來的許多警告,就不可硬著心,應當趁著「今日」聽從他的話。

【來三16】「那時聽見他話、惹他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麽?」

(文意批注)

第一個問題--關乎出埃及

惹神發怒的竟是神藉摩西所領出埃及的人,不是仍在埃及的以色列人。神曾經為他們施行極大的拯救,擊殺埃及所有的長子,為他們分開紅海的水,又從天上降下嗎哪作他們行走曠野路程的糧;但在曠野多次惹神發怒,受神重罰的竟就是他們。

這是我們所當引為鑒戒的,我們既從罪惡的痛苦和極大的死亡中,藉著基督,被拯救出來,就不可貪戀今世罪中之樂,怨歎神的安排,放縱肉體的私欲,招惹神的怒氣。

【來三17】「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麽?」

(文意批注)

第二個問題--關乎行走曠野

神是厭惡罪惡的神。雖然他們已經離開埃及,正在曠野行走,而且神也曾在他們身上費了許多苦心,但這些並不能使神姑息他們的罪,不予追究。他們雖出了埃及,卻倒斃曠野。

這是今日信徒所當戰兢的。我們雖然已經蒙救贖,神雖然向我們顯出極大的恩慈,但他並非不厭惡我們的罪;從罪惡中已經被救起的人,仍可能因犯罪而為神所不喜悅。所以我們不可以得救為滿足,乃當追求聖潔的生活,活出基督的生命,在基督裏合一,勝過罪惡、肉體、和一切屬靈的仇敵,進入基督的安息裏。

【來三18-19】「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麽?」

(文意批注)

第三個問題--關乎進迦南

在此指出以色列人雖然出了埃及,卻沒有進入迦南;雖然得救,卻沒有進入「他的安息」;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不信」,他們的眼睛隻看當前路程的艱難,不信神的應許能夠兌現,不信神能帶領他們經過這艱難的曠野進入迦南;這不信的惡心,就是使他們不能進迦南的原因。其實神領他們出埃及的目的,是要他們進入神的應許地,但他們不信的結果,就使他們不能走到神所希望他們走到的地方。

現今也有許多信徒隻看環境的艱難和自己的軟弱,看試探的厲害和人的失敗,而不信神的應許,不肯追求勝利的生活,進入基督的安息裏,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的一生,就在失敗愁苦和怨歎之中虛度了,在罪中和不信從神中滅亡了。

── 參陳終道等的經文解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