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信息

聖靈的工作帶給基督徒的一係列信息,見證和詩歌等。
正文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經文解析(18)-2

(2006-05-28 03:02:10) 下一個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經文解析(18)-2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十八) -- 彼得後書第二章經文解析

經文解析的修訂是在聖靈的光照帶領下。一切感謝讚美榮耀歸給主!

二、論假師傅與他們的滅亡(2:1-22)

本章詳論假師傅之出現、教訓、危險及其結局,為本書之主要內容之一。又引證曆史的事實為鑒戒,其教訓不論對傳道人和信徒都同樣重要。特別是因為本章所論假師傅行事之幾個重要特征,如財、色、不虔及各種放縱情欲的事等,都是今日傳道人和信徒所容易陷入迷惑的試探。

本章內容有許多教訓與猶大書相似,這是因為同受一位聖靈所感,這種反複強調的教訓和道理是要更加特別注意的。

1、警告假師傅將要出現(2:1-3)

A、假師傅的出現(2:1上)

【彼後二1】「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

(文意批注)

「從前」指舊約時代在以色列中所興起的假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還未進迦南之前,曾警告以色列人,以後在他們當中若有假先知興起來,縱然能行神跡奇事,自稱有神親自的啟示,卻誘惑他們離開神,不專心事奉獨一之主,也不可聽從他們(申13:1-3)。其後在列王時代以色列人屢次有假先知興起,如以色列王時代亞哈曾邀約沙法王一同攻打基列的拉末,招聚了許多假先知來求問,卻將真正的先知米該雅下入牢中(代下18章全)。到約雅敬王年間猶太人之中也有假先知興起(耶23:23-32),西底家王時也有假先知偽稱奉神的名出來說話(耶29:8-9)。

「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指在教會中要興起的假師傅。從前怎樣在以色列人中有假先知興起,將來也必在信徒之間有假師傅興起。從前的假先知怎樣憑自己的意思偽冒神的名說預言,今日的假師傅也怎樣隨私意曲解神的話。舊約的以色列人是神屬地的選民,新約的基督徒是神屬天的子民,他們都遇到共同的一位仇敵,就是魔鬼。這些假先知和假師傅,都是按照魔鬼的詭計在神的百姓之中生出各種信仰上,道德上,人事上的擾亂。所以根據使徒的教訓,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末世教會將會遭遇各種異端邪說攪擾是毫不希奇的事。並且,那些最令人難以辨別的異端正是發生在教會範圍內的異端。

「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這「私自」與(彼後1:20)之「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互相應照。顯出各種教內異端之陷於錯誤,主要的原因就是憑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照真理講解聖經。「私自引進」,就是不全麵誠實地認識聖經真理,而是隻憑自己的意見主張。「陷害人的異端」,那些不是將人引到基督裏,不是讓人在基督裏離棄罪惡,不符合聖經的就是異端。特別要注意一些讓人安於罪中,不勉勵人認罪悔改,不督促人在基督裏竭力過聖潔生活的說法,都是陷害人的。假師傅隻憑自己的主張引領信徒,使人跟從他們自己的主張而不是聖經真理,以致使人陷於迷途,安於罪中,走向滅亡而不知。

總之假師傅之出現,並非以一種與真道完全相背的形式,而是表麵上似乎順著真理的道路行走,實際上卻是偽裝的屬靈,用各種人意,混淆真道,使教會失去見證。

B、假師傅的信仰(2:1下)

「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這「連」表示承認基督是救贖我們的主乃是最基本的信仰,是作基督徒最起碼的條件。反之不承認買他之主的,就「連」最起碼的條件也沒有。基督買贖我們的工作,乃是信徒必須堅持的最起碼信仰;拒絕最起碼的信仰之人,不論聖經的知識如何,根本不能算為一個基督徒。

C、假師傅的行為(2:2-3)

【彼後二2-3】「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邪淫的行為,便叫真道因他們的緣故被毀謗。他們因有貪心,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利。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並不遲延;他們的滅亡,也必速速來到(原文作“也不打盹”)。」

(文意批注)

1、 是邪淫的

「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邪淫的行為」,「邪淫」原文即淫蕩、放蕩之意,是名詞不是形容詞。這字在新約中下列各處經文均曾用過:(可7:22)譯作「淫蕩」,(羅13:13;林後12:21;加5:19)譯作「邪蕩」,在(弗4:19;猶4)譯作「放縱」,(彼前4:3;彼後2:2,7,18)譯作「邪淫」。

這些假師傅的行事不但自己是邪淫的,也使許多人隨從他們行邪淫的事。他們既連買他們主也不承認,怎能使那麽多的人隨從他們?原來他們引誘人的伎倆,另有他們的一套方法,就是引誘人行邪淫的事。

罪惡是有自動傳播之性質的。那些本身行為是邪淫的,也鼓吹別人行邪淫的事;自己犯了罪的人,也會喜歡看見別人犯和自己一樣的罪行。他們很想有更多的人和他們同站在一邊,好使他們在良心上略得「安慰」,可以更放膽地順從他們的私欲行事;因為倘若很少人犯這種罪,那罪就顯得很突出,不易被人原諒,但如果有許多人都犯了這種罪,這罪就變成很普通,縱然原本是大罪也變成平常了。

教會中的領袖,若是自己的心貪愛世界,他便必然會發出類似方便信徒去貪愛世界的言論,使人們也隨從他行走。這實在是今日教會的危機。

另一方麵,那些隨從假師傅的人,何以致於受迷惑?

原因不外:

A、他們不單自己心中給魔鬼留了地步,甚至還喜歡有一種可以掩護他們去貪愛世界、體貼肉體的道理。或是他們沒有辨別的靈和真理知識(林前12:10),而那些假師傅們,又常會使用敬虔的外貌和籠絡的手段。

B、他們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這些假師傅的道理便投其所好,或在聖經以外標奇立異,或掩護罪惡、順從私欲,或激發信徒貪名好勝的心,結果便隨從他們去了(參提後4:3)。

C、他們雖有辨別的靈,卻沒有堅強的心誌,對真道不熱心,妥協容讓,讓這些假師傅在教會中有地位,不肯為真道爭戰(參加2:5;提前6:12)。

「邪淫」在此也可指他們在信仰方麵的罪惡,他們明知真道卻不肯相信,不引人行在正路之中。由於信仰上的墮落,背棄真道,結果也引致在行為和道德方麵的墮落;而他們的墮落,又使許多人隨從他們的行事,或因誤以他們為榜樣的人,灰心跌倒,或在信仰上退後,在品德上放鬆自己,結果「便叫真道因他們被毀謗」。

「便叫真道因他們被毀謗」這句話說出了為什麽魔鬼要在教會中興起那麽多的假師傅,假弟兄(加2:4),假道理又用各種詭計誘使信徒跌倒,其目的就是要使人誤解真道,毀謗真理而不接受真理。

基督徒切勿因看見別人行為墮落而灰心,以致失去應有的見證。在一場屬靈的爭戰中,仇敵當然會用各種詭計欺騙、愚弄、攻擊、包圍、放出煙幕、雇用奸細使我們受挫敗,我們必須洞悉敵人各種計策,不灰心、不氣餒、剛強壯膽地持守真理,才可以得勝。

現今許多基督徒,仿佛以為魔鬼是一個很規矩的仇敵,好象爭戰的雙方互相對陣,隻許各按次序輪流開槍,其他計謀都不許使用似的,那裏有這麽規矩的爭戰呢?我們應當認清魔鬼的計謀,善用真理的兵器才可以得勝。

2、是貪心的

「他們因有貪心,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利」--可見這些假師傅在教會內工作有不純正之目的,他們貪圖錢財或其它屬世的利益。

使徒保羅曾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見證說:「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徒20:33),又對帖撒羅尼迦的教會說:「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用過諂媚的話,這是你們知道的,也沒有藏著貪心,這是神可以作見證的」(帖前2:5),又對哥林多的信徒說:「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占誰的便宜」(林後7:2)。這些話充分表現一個忠心神仆的高尚品格,凡事清清潔潔不存貪念,不占人的便宜,不借口自己是傳道、牧師,便利用這種身份希圖獲得別人例外的優待或施與。但那些假師傅們正好相反,他們的一切活動,都不存好意,乃是另有企圖,用捏造的言語在信徒身上取利。

所謂「用捏造的言語取利」就是指他們不誠實的傳道,捏造一些虛假的話;或是故意曲解聖經的真理,迎合人們的喜好。用捏造的言語,為要達到在信徒身上「取利」之最後目的而說的。

「取利」原文意即當作買賣之商品,英希對照之聖經(The Interlinear Greek-English New Testament)此字譯作"They will make merchandise of",他們把信徒當作商品買賣,將一切屬靈的事務用商業性的眼光去衡量,所表現的各種虛偽的愛心、熱心、都變成商業性的手段。但這等人雖然可能在教會欺騙一部分幼稚之信徒,得著一些暫時的好處,卻無法逃避神公義的永刑。

D、假師傅的結局(2:1下-3)

「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並不遲延的。」這就是說,自古以來神早已判定他們的罪行,像這等人的行事, 從無可以僥幸逃過神之審判的。雖然他們可以在人前裝成十分屬靈,卻無法在察看人的心腸肺腑之神麵前掩飾裝假的。

總之,這幾節聖經的要義是勸勉信徒應當謹慎分辨教會中的假師傅和假弟兄。也要真實地生活在神麵前,不可虛偽裝假,陷入假師傅之錯誤中。在神的道上作假犯罪的,要受更重的審判。「他們的滅亡也必速速來到(原文作“也不打盹”)。」

以上的信息對於用今世的名譽、地位、物質享受以鼓吹青年去作傳道的人,亦具有很大警惕的作用。人若不是神呼召揀選而去作傳道,甚至根本還沒有得救的經曆,便作了傳道人,這等人將必很容易便走上假師傅的路上,成為教會的一個「暗瘤」。

不但這樣,就算在主的工作上已有多年經曆的忠心主仆,也當自己提高警覺,看看是否存著貪心,否則縱然不是假師傅,卻也會在不知不覺之中,落在魔鬼的網羅裏了。

2、引證曆吏的鑒戒(2:4-9)

使徒為著證明那些假師傅的結局,確是無法逃避神審判的,便引證舊約曆史上的幾個實例,說明神對這些以敬虔為得利之門徑,傳講錯誤道理的人,正如對待古時那些不虔不信之人一樣,必按他們所應得的刑罰施行在他們身上。

注意這裏的信息,雖然是在預知這些假師傅即將出現時,預先警告「信徒」的,但同樣也是警告那些即要出現的「假師傅」,使他們有所警惕。所以使徒在提及他們將有何等結局時,特別要引證曆史的實例,以加強他的警告。證實一切擾亂及背棄真道的人,確係「自取速速的滅亡」。

A、犯罪的天使(2:4)

【彼後二4】「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沒有寬容,曾把他們丟在地獄,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

(文意批注)

(參猶6)

從本節經文可知有某些犯罪天使現時已被拘禁,他們可能是隨從魔鬼背叛神的一部分鬼魔(參啟12:4,7;太25:41)。天使的能力智慧既然比較假先知,假師傅更高,且有更大的超然力量,但他們也無法逃避神的審判,何況假師傅們呢?反之,犯罪者本身的能力愈大,其所受主之刑罰必愈重而更難以獲得寬容。

本節「地獄」的原文是動詞,就是「丟在地獄」的意思,其名詞是希臘神話故事中之人名。此人身體半溺水中,但他的口幹渴非常,每逢他要俯首去飲水時,水便隨著他一同低下去,便他無法飲到水,但等到他的頭抬起之後,水又照樣升起來;所以這個人一直浸在水中卻無法飲水而幹渴不止。希臘人借用此字代表地獄,這字全新約隻用過這一次。

(彼前3:19)之「監獄」原文在(太14:10;徒5:19;12:10;林後11:23)均譯「監」或「監牢」,與本處不相同。

聖經中常用以指將來永刑之「地獄」,新約共有十二處用過,其中包括(太5:22,29,30;10:28;18:9;23:15,33;可9:44,46,47;路12:5;雅3:6)。

按新約希英字匯解釋,希臘人看黑暗坑是比陰間更低下的一處受刑罰的處所;看來它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拘禁犯了罪的天使,以等候審判的。

「交在黑暗坑中」放在「丟在地獄」之後,(原文放在「丟在地獄」之前)顯示在這裏的地獄「黑暗坑」是相同的地方,或同一範圍而可以通稱的地方。因為這些犯罪的天使,絕不可能同時被丟住兩個地方,他們顯然是被拘禁在一個地方,這地方可以稱為黑暗坑。

B、挪亞的洪水(2:5)

【彼後二5】「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

(文意批注)

在彼得前書三章廿至廿一節亦曾引用洪水之事(創六至八章),但前書之引用其目的比較偏重於安慰勉勵信徒;本處之引用則較偏重於警戒背道和不信者。說明神怎樣審判了當時代的人,也必審判現時代之不信者。當時的人如何因忽略警告而滅亡,現今的人,也必因忽略救恩而滅亡(來二1~4)。照樣,當時挪亞怎樣在罪惡的世代中行神的旨意,信靠神而生活「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來十一7)。現今那些照神的旨意在這世代敬虔度日的人,神也必看顧他們。

「傳義道的挪亞」,表示挪亞在造方舟等候洪水來臨之前(創六5),也曾為神傳道,當然他所傳的道必與神要用洪水滅世界有關。他既為此傳道,而得救的隻有他自己一家八口,可見當世代的人不接受、也不理會他所傳的道。主耶穌說他們「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太廿四38~39)。挪亞時代是一個注重吃喝嫁娶的世代,今日的世代較之挪亞時代的人,對於飲食男女之事的重視,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心中充滿各種汙穢邪惡的意念,各種凶惡殘暴詭詐的事,更甚於挪亞時代的人,豈能不審判這時代的人?

總之,本節經文告訴我們:

A、神是必定審判罪惡,無人可得幸免。

B、神在審判的期限來到之前,總有很大的寬容,給人悔改的機會。

C、神對於那些願意悔改的人,必樂意赦免收納。

D、神對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必按他的公義給他們應有之刑罰。

C、所多瑪、娥摩拉(2:6-9)

【彼後二6】「又判定所多瑪、蛾摩拉,將二城傾覆,焚燒成灰,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鑒戒;」

(文意批注)

在此又引證所多瑪、蛾摩拉之被傾覆,以加重說明神必要審判現今那些不虔不義之人的真理。挪亞的洪水與所多瑪、蛾摩拉被滅,都是一種集體的滅亡;前者神用水施行刑罰,後者則用火。如此引用,要證明神將來在天上也必按公義審判,決不至為了犯罪的人多便不施刑罰。

所多瑪和蛾摩拉二城之傾覆是「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鑒戒」。本句說明神在古時用洪水或用火毀滅當時不信的人,都不過用來作為神將來必施行的那最後大審判的預表,使人可以將這些事引為鑒戒,認定神的最後審判終必來臨而已。

但公義的神也是滿有慈愛的神,在他認為必須施行審判時,也不會立即將最重的刑罰施行到人的身上,他總必預先多次警戒,到最後才不得不施用最重的刑罰。

【彼後二7】「隻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文意批注)

「義人羅得」--羅得既被稱為義人,證明他是有信心的人,有得救的經驗。

在此稱他為「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說明他既常為所多瑪人的淫行憂傷(參創19:1-12),當然無分於他們淫行了。可見羅得雖然是一個活在周圍是罪惡世界的信徒,但並未同流合汙,在道德方麵也沒有落在罪惡之中。這種對於「罪」的不安,甚至看見別人犯罪也感到難過的感覺,是屬神的生命的感覺。

【彼後二8】「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

(文意批注)

「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義人羅得住在那些惡人們中間。

「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義人裏麵有憎惡「不法的事」的生命,看見罪行心靈會常常痛苦。

【彼後二9】「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

(文意批注)

「敬虔的人」就是敬畏神,遠離罪惡的人,「不義的人」就是第6節所說的「不敬虔的人」。神對待這兩種人有很大分別:將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大日之來臨(參徒17:31;猶6);而搭救義人脫離試探。

基督徒和世人在世上最大的分別,並非不會遇到苦難,試煉或誘惑,乃是雖然遇到患難,卻有神的「搭救」。我們並不知道將會遇到怎樣的試探和試煉,更不知道怎樣能勝過那些試探和試煉,但「主知道」。所以,哥林多前書中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侯,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凡靠著他進到神麵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5)。

3、假師傅的行事為人(2:10-22)

本章實際上全章都是講論假師傅的行事為人,但在上文略提及這些人的信仰與行事之後,插入了所引證的若幹曆史實例,作為一種警戒性的解說;然後在此再回複到原來的論題上,重複地詳細講論這些假師傅的不虔不義。指出這些假師傅乃是與古代那些應當滅亡的人同死,而不是屬於有信心之人那一等。他們在人前雖然難以被人辨別,但全知的神是知道分別誰是敬虔的義人,誰是不虔不義的惡人。正如神在古時的世代中,已經分別了挪亞一家與他那時代的人,以及羅得和所多瑪的人一樣。在此分五點研究:

A、縱欲不法(2:10上)

【彼後二10上】「那些隨肉身縱汙穢的情欲,輕慢主治之人的,更是如此。」

(文意批注)

「肉身」,在此指身體或舊生命之「肉體」均可。舊生命的敗壞性情,係潛伏在身體之內,與身體聯結在一起的。自從人類墮落以後,各種身體上的需要,已超越常軌,而且不是人的意誌所能克製;反之它們倒成為一種「肢體的律」支配控製人的心誌,使人隨從它們的要求而行事,因而生出種種罪行。

所以,在這裏「隨肉身,縱汙穢的情欲」,也就是隨從肉體的支配,放縱各種汙穢的邪情惡欲的意思。在以弗所書2章,論及信徒未信主之前的情形,也是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弗2:3)。因未有生命的人,不但自己甘願隨從私欲去沾染各種汙穢的罪惡,而且他們也沒有能力不隨從私欲。人身體上的各種欲望原本是正常的,不論飲食男女,都是無罪的;但罪惡進入人類的生命中之後,這一切的欲望,既都含罪的性質而超越常軌,便需要予以控製,絕不能一味「隨從」。但一個仍活在罪中的人不可能真正的製勝肉體的私欲;惟有被基督所救贖,重生得救的人,有神的生命和聖靈住在心中,才能借著神的真道和聖靈的能力勝過肉體。

雖然,基督徒也像世人一樣,身上有各種的欲望,並且好些欲望是正常的,但我們並無必須隨從身上的欲望而行。因我們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不是滿足身上的欲望,乃是滿足神的心意。我們不過給與身體必須的滿足,卻不是無止境地去滿足身體各種的欲望。因為身體的私欲是不會滿足的,不會說夠了的;若不加以節製,便會貪得無饜,漫無止境。

但信徒的自由意誌必須讓基督在自己身上掌權,順服聖靈。若隨從肉體的要求,放縱汙穢的情欲,則仍然會犯罪和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輕慢主治的人」,「主治」原文就是「權柄」的意思,新約共用過四次,在(弗1:21;西1:16)譯作「掌權的」,在(猶8)英文譯本均譯作「主權」,但本處則譯作「權威」authority,是指掌權者。假師傅不但放縱私欲,而且行事不顧法律,好行不法的事。他們既不服從真理,隻有敬虔的外貌,實際上是目中無神的人,神的權能尚且輕慢(加6:7),當然也輕慢掌權者。

B、任意毀謗(2:10下-11)

【彼後二10下-11】「他們膽大任性,毀謗在尊位的也不知懼怕。就是天使,雖然力量權能更大,還不用毀謗的話在主麵前告他們。」

(文意批注)

他們在犯罪方麵是膽大的,而且任性而行,隨自己所喜歡的說話行事,不理會神的旨意和權能。他們不會因犯罪太多而膽怯。又任意毀謗那些在尊位的人,就是上文所說掌權的「主治」者。

這些人毀謗在尊位的目的,實係要掩飾他們不法的行事。所有毀謗人的,都是要借著挑剔別人的不是以遮蓋自己的罪行,或誇示自己的長處。這等假師傅既放縱情欲,膽大任性,當然是生活腐化,行為不檢,他們需要為自己的行事辯護,便不能不毀謗當權的人。

「毀謗」是魔鬼工作的法則,魔鬼就是一位控告者。「毀謗」的真正原因,常是出於嫉妒。一切忠心的門徒都應當完全棄絕這一行徑,因為這乃是屬於假師傅那一等人的行事。

本節經文告訴我們天使的心是十分善良、謙和、無惡意、無憤恨的。雖然他們也憎厭罪惡,但他們並不以「毀謗」的態度來對待任何人,他們不會在別人的錯誤上故意誇張以詆毀對方。不會去論斷別人(太7:1-5)。

本節中「在主麵前告他們」,按聖經的記載,信徒們的行事生活,是有天使暗中看顧保護和監察的(參徒12:15;詩34:7)。魔鬼的使者如何暗中窺伺基督徒,要攻擊誘惑他們,而那些受神差遣而為蒙受救恩的人效力的天使(來1:14),也如何暗中看顧屬神的人。

天使對任何人的行事,在神麵前並沒有作誇大的報告。他們的權能比假師傅更大而性情卻是溫和而公允。他們隻忠實地將他們的行事向神說明。而不在口舌上犯罪。

本節若與(猶大書8-9)參照,便發現猶大書所記較詳細而略為不同。猶大書說:「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罪責他,隻說:主責備你罷!」在這裏我們注意到猶大書所記的雖與本書在這裏所記的十分相似,卻不完全是指同一件事。因為猶大書特別提到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爭辯,但本書卻未提這件事,而將天使不用毀謗的話這一點應用在掌權者身上,以說明天使的力量雖然比假師傅們更大,在主麵前尚且不敢說誇大或不懷善意的毀謗的話。這樣,猶大書更詳細地講出在這裏所說:「天使不用毀謗的話」的背景。我們當守住我們的心和口,不要犯罪,參(箴 4:23-24)「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譯: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

C、卑汙如畜(2:12-14)

【彼後二12】「但這些人好象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他們毀謗所不曉得的事,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

(文意批注)

「但這些人好象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沒有靈性的畜類既不明白人的事,隻能供人宰殺享用。這等假師傅,雖有若幹屬靈的知識,卻沒有屬靈的生命,對屬靈的事並無真實的經曆,對神的事隻能憑自己的意思猜測,而自以為是,其實並無領悟神旨意的才能,對信徒的靈性並無幫助,對於神救贖的計劃和工作,更不能有絲毫用處;他們在神麵前就如對人類沒有什麽貢獻的畜類等候宰殺一樣,等候永遠的滅亡。

人類原是萬物之靈,但亞當犯罪之後,心靈與神隔絕,愈來愈不認識神,結果就如沒有靈性的畜類一樣,所表現之種種強暴的罪行,與禽獸無異。事實上現今人類揭開了虛偽的禮貌與文明的外衣之後,所暴露的野蠻,凶惡,殘暴,淫欲,汙穢的本相,實比較無靈性的野獸更為醜惡;這等假師傅雖用屬靈的知識和外貌的敬虔為外衣,但他們的實際生命卻未曾重生得救,與墮落的罪人無分別。

「他們毀謗所不曉得的事」,假師傅們既沒有屬靈的生命,在屬靈的經曆和追求上,當然無法與真神仆相比,結果必然無法在屬靈方麵獲得信徒的敬愛,便會毀謗那些忠心的主仆,或用其它屬世、屬肉體的手段籠絡信徒,造成教會各種的糾紛。其實他們所毀謗的是他們不知道的,因為他們從末經曆領悟過。

「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按神的審判來說,這等人既不是真正的牧者,隻會敗壞人的工作,又存著貪心,另有企圖,以敬虔為得利的門徑,以敗壞別人的工作,使自己得利益,將來必會受神的審判,遭受永遠的「敗壞」。但這句話不隻指將來,亦指今世,敗壞人的常會害人終害己,自遭敗壞;許多毀謗人的會弄巧成拙,顯出自己的詭詐和內心的惡意,而變成敗壞自己。神在不可見之中掌管人的命運和動作,雖然在最後大審判還未到今世,也會定期罰惡,顯出他奇妙的智慧,使行惡的人嚐到自己的惡果。

【彼後二13】「行得不義,就得了不義的工價。這些人喜愛白晝宴樂,他們已被玷汙,又有瑕疵,正與你們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詭詐為快樂。」

(文意批注)

「行不義的,就得不義的工價。」他們所行的事既是「不義的」,所得的工價也是「不義」。惡有惡報,即便苟且逃過今世報應,靈魂在死後也必會在神的公義中受永遠的審判和刑罰。假師傅們常為著要不義的工價而多行不義,以能得著跟前的利益和物質的好處為滿足。其實這不過為他們自己種下不義的種子,使自己日後收取不義的果子。

「這些人喜愛白晝宴樂,」他們既是屬肉體的人,當然喜歡肉體的宴樂。

注意「白晝宴樂」之「白晝」,表明所說的宴樂是占用了工作的時間之宴樂。白晝是作工的時候(約9:4),竟用於宴樂,可見這等人無所事事虛耗時光,看重宴樂過於工作。聖經中提及「宴樂」常是注重飲宴醉酒,尋歡作樂,為肉體安排方麵。如路16章的財主,天天奢華宴樂。提摩太前書中,也提及那些「好宴樂的寡婦,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提前5:6)雅各書中亦責備那富足的人,隻知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而這些假師傅也喜歡這些事。

「正與你們一同坐席」在猶大書12的「坐席」是指愛筵,即記念主的筵席。然則這些假師傅和信徒有若幹程度的交往,他們實已被教會所接納,與信徒同吃「主的晚餐」,同擘餅記念主了。

「就以自己的詭計為快樂」,意思就是以他們的虛偽裝假能以欺瞞信徒的眼目為快樂,以為他們外貌的敬虔已成功地掩飾了他們真正的動機而沾沾自喜。

【彼後二14】「他們滿眼是淫色(“淫色”原文作“淫婦”),止不住犯罪,引誘那心不堅固的人,心中習慣了貪婪,正是被咒詛的種類。」

(文意批注)

「他們滿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他們不但喜好吃喝宴樂,虛偽詭詐,且充滿了淫亂汙穢的心意,因而在不知不覺之中表露於行為。「滿眼是淫色」就是他們的一種表露。這顯示他們喜歡看淫汙猥褻的東西;他們的眼目,以淫欲卑汙的事為享樂。對於罪惡的試探無意抗拒,對於那些纏累著他們的肉欲不想擺脫,因而止不住犯罪。他們外表虛假的虔誠,雖或可以暫時欺瞞人的眼目,卻不能「止住」他們內心那種要犯罪的情欲,而至終不得不表露出來。

「引誘那心不堅固的人」,可見他們不但自己犯罪,也誘惑別人和他們一同犯罪。「心不堅固的」指靈性軟弱或剛剛信主的人。他們既較為軟弱,也就易於受引誘了。但他們受了誘惑之後,必然影響整個教會,使教會也陷於「不堅固」的情形中。

所有犯罪的人若不肯悔改,便都必然喜歡引誘別人和他們同行一路。他們會編造各種理由,為自己的罪行辯護掩蓋,並鼓動那些在信心和真理方麵比較幼稚的人跟隨他們,使他們少數人的行動成為一大群的行動;如此一來,他們的錯誤或虛偽的主張,便在教會形成一種勢力而有所庇護了。

「心中習慣了貪婪」,表示他們不是偶然的貪心,乃是時時貪心,且藉非法手段取得他們不應得的利益。他們這樣行已成習慣。所有不按正當方法和努力以取得他們的利益的人,一旦有了一次的開始,就會慚漸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行,終於成為一種貪婪的習慣。基督徒應離開貪心的罪,以免陷於貪財的罪中,否則雖未成為假師傅,也已走向假師傅的路了。

D、隨從巴蘭(2:15-16)

【彼後二15】「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

(文意批注)

「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這「離棄」不一定表示他們是曾經走在正路中;也可以指他們雖知道正路卻不走在正路中,而是離棄了所知道的正路走差了。

「走差了」表示那些假師傅和巴蘭所走的都同是錯路。巴蘭的路所以稱為錯路,因為:

1、是不義的路

他的不義是十分明顯的,不但因為他要去咒詛以色列人是神所不喜歡的,而且是因為這樣接受人的賄賂去作一些對第三者不利或受損的事,乃是埋沒良心、貪圖小利,不顧道義的小人所為:即使他不是一個「先知」,隻是一個普通人,也不應當為著自己貪圖金銀而設法暗害別人,這不但按聖經的道理要被定為不義,就是一般世俗人的道德觀念中也是被定為不義的。

2、是虛榮的路

摩押王除了應許金錢給巴蘭之外,還應許他可以得著極大的尊榮。巴蘭顯然有貪圖虛榮的心,想在巴勒王跟前,得著他的寵信。基督徒若有貪圖今世虛榮的心,也會很容易「走差了」。這些假師傅為什麽知道了正路之後,竟離棄正路走差了?因為有貪圖虛榮的心,所以才會重蹈巴蘭的覆轍。

3、是背叛神的路

神既然要賜福以色列人,而巴蘭卻去咒詛他們,可見他所行的乃是背叛神的路。雖然巴蘭口中說要完全聽從神的吩咐去行,但他所行的路卻是神所憎惡的。他一麵惡神所愛的,愛神所惡的,又一麵表示自己凡事遵從神的旨意,無愧為假師傅的「先祖」。現今也有不少基督徒在教會中禱告時表示他是多麽願意聽從神,對已往的失敗多麽痛悔,甚至流淚立誌,但當他們的屬靈牧者引領他們去實行所聽的真道時,他們卻站在肉體一邊與神的真道對抗,甚至遷怒於神的仆人,對主的仆人懷怨含恨,引起教會更多糾紛。

4、是墮落的路

巴蘭雖然有屬靈的知識,卻沒有照所知的去行,反而將這些知識作為「得利的門徑」,在屬靈的事上貪圖利益,結果墮落到神要藉驢開口責備他的地步。注意神既差遣天使攔阻他的去路,為什麽不先藉天使責備他,卻要先藉驢開口呢?照下節的話--「他卻為自己的過犯受了責備」;而以人言責備他的是那不能說話的驢,顯示神是故意這樣做使他受羞辱;因他所行的路,已使他失去了一個人所應有的尊貴品格,成為比驢都不如的牲畜,以致他要受驢的責備。基督徒若犯罪跌倒,就當知道他已失去神兒女的高貴身份,自甘墮落,若不立即回頭,必自招羞辱,像巴蘭一樣。

5、是頑梗的路

神雖然藉驢開口責備巴蘭,用這麽超自然的方法使他知道所行的路是錯的,但巴蘭並未因此真正知道他自己的錯或知道他所行的不能越過神;雖然按他口所說的,表現他是那麽順服神,但他所行的事,卻證明他實在從心裏想反抗神,衝破神的限製。他曾經嚐試了四次,都不能說出他所想咒詛的話。為什麽會有四次那麽多呢?為什麽不是一次呢?這「四次」說明了他想咒詛以色列人以換取摩押王的酬勞,是出於他的本心。並且他每次作歌之前,都是確實想咒詛以色列人的;甚至一再更改作「法術」的方式(民24:1),希望能講出咒詛的話。在四次作歌失敗之後,巴蘭又獻計巴勒用米甸女子誘惑以色列人犯奸淫並拜偶像,終於使以色列因自己陷在罪中而招惹神的惱怒。可見他的心是何等的頑梗呢?他並不因神一再地管製著他的口,把他想講咒詛的話改成祝福,而有所儆惕覺悟,務求要得著摩押王的尊榮與金錢而後已!

巴蘭的例子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心被罪迷蒙之後,便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隻想達到犯罪之目的,不顧後果,真是利令智昏,基督徒不可不戒啊!

6. 是滅亡的路

從(民31:8)和(書13:22)可知巴蘭的悲慘結局。他雖得到了他想求的金銀和尊榮,卻未能享受這些金銀和尊榮,乃是與它們一同滅亡。正如上文13節所說的:「行不義的,就得了不義的工價。」巴蘭誠然得著了不義的工價,但這不義的工價,不獨是巴勒所賜給他的金銀和尊榮,亦包括他自己生命的喪亡和他一切財富的一同毀滅在內。

這裏說:這些假師傅隨從了巴蘭的路,事實上所有的異端假道,都多少包含著像巴蘭那樣貪愛金錢的特性。雖然他們的外表可以裝得像巴蘭那樣敬虔,但他們的內心,卻完全受金錢和自我私欲的支配。

【彼後二16】「他卻為自己的過犯受了責備;那不能說話的驢,以人言攔阻先知的狂妄。」

(文意批注)

「以人言攔阻先知的狂妄」,聖經隻在這裏間接地稱巴蘭為先知--在論及神借著驢以人言攔阻巴蘭時用了「先知」這個字--上節末句「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原文無「先知」一字。中文譯本聖經「先知」之旁有小點,表示是譯聖經的人加進去的。巴蘭究竟是否真正的先知(神的先知)?按在這上文所討論的主題而論,巴蘭是被當作一個假先知之悲慘結局的實例,以教導信徒辨別什麽是假師傅或真神仆;顯然地巴蘭當作假先知,並非真先知,他雖有關於神的知識,卻不是真心順從和屬神的人。

按(書13:22):「那時以色列人在所殺的人中,也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術士巴蘭。」很明確而直接地稱巴蘭為「術士」。若按巴蘭的行事來說,他實在是一個術士,但因對神的事有若幹知識,又善於偽裝敬虔,且曾說過預言(民23章-24章),所以又兼作假先知。當他要開始為巴勒咒詛以色列人時,其獻祭所用的方式與以色列人通常獻祭的方式亦絕不相同。而且摩西在(民數記24:1)說巴蘭的獻祭乃是「求法術」,這樣看來「術士」才是巴蘭真正的身份,雖然他不由自主的情形下述說了民數記23章-24章之預言之前,絕不是一個先知。他所以會有「先知」的雅號,實由於民數記23章-24章的預言。因他既曾講過預言,便在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一種觀念,算他是一個先知;其實他隻不過是一個術士出身的假先知而已。他堪稱為假先知、假師傅的老祖宗,他所行的路乃是後世的假師傅們所跟從的。

巴蘭的事再一次向我們指出神能夠使用任何一個他要用的人,包括那些在我們看來,完全不配使用的人;但這些人的被神使用,並不代表他本人屬靈方麵的成就。巴蘭講預言是一件事,他是否屬神、聖潔、敬虔,卻又是另一件事。所以我們不要憑人的工作表現來看人,也不要憑自己工作的成就,以為自己是成功的。要以假師傅的結局為借鑒,不可作惡: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1)

E、虛妄矜誇(2:17-19)

【彼後二17】「這些人是無水的井,是狂風催逼的霧氣,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存留。」

(文意批注)

「這些人是無水的井」,表示他們虛有其表,既不能有應有的用處,反而有害。井的最大用處是供人用水,井若無水就變成一個陷坑。這等人既有井的外貌,卻沒有水可以解人的幹渴,便隻能絆倒人了。他們有屬靈知識,在教會中占了師傅的地位,豈知他們是「無水的井」,滿眼是淫色,引誘那些心不堅固的人,編造犯罪的理由,曲解真理以遷就他們存著貪心的行為。

井若無水,不但會成為人的陷阱,且會有毒氣致人於死。各等假師傅的各種虛偽,和他們在教會中所占據的地位和言論,實在像有毒的井,使信徒的靈性癱瘓而陷於「死」境。

「是狂風吹逼的霧」,霧會阻擋人的視線,使人看不清楚方向而迷。這等人不但不能幫助人認清真理的路,且在真理的路上是一種「霧」,使人發生模糊和混亂的感覺。

霧是輕浮的,沒有重量的,它既不像雨水那樣能以灌溉田野,又阻擋了太陽光不能照射在地上。這等假師傅正是「霧」,在神前是沒有價值的,也是沒有重量的。他們的存在是「至暫至輕」的,隻限於眼所能見的今世,隻能在人眼前「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4)。

他們不但是「霧」,且是狂風吹逼的霧;霧原本就很容易散開的,沒有什麽結集的力量,狂風吹逼的霧,則更易於被吹散,表示他們很快就會成為過去,消散於無形。雖然他們在世上所作的隻不過是擾亂人對真理的認識,阻擋人得真理的光,但他們連作這樣的壞事也不能長久,他們的工作很快便會敗露,他們的生命很快便消沒在這可見的世代中,他們虛有其表而無實際貢獻,絲毫不能在神前存留。

「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存留」,是指他們終必歸入「黑暗」中去,永遠沉淪,因為他們原本就是黑暗之子。雖然他們在今世似乎可以任意妄為,膽大任性,縱情逸樂,但擺在他們前麵的卻是「墨黑的幽暗」,神的審判和永久的刑罰正等待著他們。

【彼後二18】「他們說虛妄矜誇的大話,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誘那些剛才脫離妄行的人。」

(文意批注)

「他們說虛妄矜誇的大話」,他們具有魔鬼的特性,喜歡誇耀自己和說謊(但7:8;啟13:5)。而這些假師傅既善於說誇大的話,這一切實在都是預備那要出現的敵基督者的來到,顯示這世代的結局日益臨近了。假師傅們的行事,不過是那要出現的敵基督者的部分顯露,他們雖然知道好些真理,卻無法掩藏他們那種喜好高抬自己的性格,因為魔鬼所作的工作,就是要盡量發表人內裏的敗壞。

「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誘那些剛才脫離妄行的人。」這半節經文可作為上文14節的注解,說明了這些假師傅怎樣引誘那些「心不堅固」的人,並說明了14節「心不堅固的人」就是剛才脫離妄行的初信者,他們在真理知識和靈性生命上,都較軟弱,很容易被他們虛偽的敬虔所蒙騙。

在此「肉身的情欲」與「邪淫的事」略有分別,前者不一定指奸淫汙穢的罪惡,亦包括體貼肉體的各種敗壞,如(加5:19-21)所列的各種罪惡也都是肉身的情欲。但「邪淫」則特指淫亂或在拜偶像中所犯的淫亂之罪。總之,這一類的事,都是一切信徒所易於受誘惑的,假師傅便在這等事上,編造理論,使信徒放膽地去犯罪。

【彼後二19】「他們應許人得以自由,自己卻作敗壞的奴仆,因為人被誰製伏,就是誰的奴仆。」

(文意批注)

本節更清楚指出這等假師傅自己仍在罪惡的捆縛中,不明白「自由」的真義。他們可能攻擊那些真正愛主敬虔度日,過聖潔生活,竭力在基督裏遵守主天國律法的人為守律法,靠行為的異端。他們自己卻作「敗壞的奴仆」,怎能應許人自由呢?顯然他們所應許給人的自由,乃是任意而行的自由,犯罪的自由,掙脫真理規範的自由。

主耶穌曾對當時的猶太人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見約8:32)。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仆」(約8:33);但耶穌卻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4-36)。主耶穌的意思顯然是指明那些猶太人所以為的自由實在不是真自由,因他們還在罪中作奴仆;假師傅比那些猶太人更不如,他們既未嚐過真自由的美好,又憑自己的聰明誤會了真自由的究竟,便很容易以神的恩典為放縱情欲的機會。加拉太書中警告信徒說:「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隻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欲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5:13)。可見這些假師傅實在是瞎子領路,不明白自己所說的,更可憐的是還不知道自己是瞎子。

F、故意背道(2:20-22)

【彼後二20】「倘若他們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汙穢,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製伏,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文意批注)

「認識」原文是名詞,可譯作「知識」,中文新舊庫譯本作「原來如果他們因著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倫理知識」。他們對主基督有相當的知識,正如巴蘭對神的事有相當多的知識,但這些知識不表示他們已經領受和活出了基督的生命。

「得以脫離世上的汙穢」這句中「脫離」原文是過去式,他們的脫離罪惡汙穢是暫時性的;下句緊接著說:「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可見他們的脫離汙穢乃是一時的,不是真正的脫離。這等假師傅因認識了主耶穌基督,而曾經暫時離開罪惡的汙穢。但這種情形卻沒有持久。這些假師傅並非完全不明白真道的人,他們可能也曾受過真理的感動,但因為心裏仍懷藏罪惡,未讓基督在生命中完全掌權,沒有受苦的心誌來順服聖靈,沒有竭力追求聖潔在基督裏合一。結果聖經中許多寶貴的真理教訓和聖靈的責備提醒,都被忽視了,被肉體情欲淹沒了。

「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這種情形就像主耶穌所說汙鬼離了人身,後來又再回來纏住那人,他未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太12:43-45;路11:24-26),他們又像希伯來書6章所說的那些人,雖然知道真道,也曾一度蒙光照,但卻離棄他們所知道的真道,因此他們日後的情形,就比未知道真道之前更壞。所以他們不但未因所得的真理知識蒙恩,反而利用這等知識「為得利的門徑」,去誘惑軟弱的信徒。

「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明知故犯的罪比無知的罪要更重,要受更嚴厲的審判。

【彼後二21】「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

(文意批注)

「他們曉得義路,」他們知道神的道理和公義的道路,知道神的話語和教訓。

「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知道神的話、旨意、律例、命令卻仍不遵行,就是故意犯罪(來6:4-8)。故意犯罪比無意和過失犯罪要罪加一等。刑罰更重。

【彼後二22】「俗語說得真不錯:“狗所吐的,它轉過來又吃;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裏去滾。”這話在他們身上正合式。」

(文意批注)

這裏用狗和豬來比喻這些假師傅,這實在毫無疑問地顯示出這等假師傅是沒有生命的。狗和豬,這兩種牲畜都是猶太人所鄙視的,且在聖經中被視為不潔的動物,象征不信的滅亡者(太7:6;15:26;腓3:2;啟22:15)。

「狗所吐的他轉過來又吃」狗所以吐出來並非真正決心丟棄,或以為汙穢,隻不過偶然的動作,所以轉過來就忘了,它會再去吃它所吐的;豬所以會去洗淨並非真正愛清潔,隻不過是一種被動、暫時的被人洗淨,並非裏麵領受和活出了喜愛清潔的生命,隻在外表被洗淨,性情上並未改變,所以不一會又回到泥裏去。由此可見這些假師傅並非真正愛慕神的公義良善,並未真正認罪,離棄罪惡,隻不過對「主救主耶穌基督」有真理的知識,曾一度離開罪惡的汙穢而已。但不久又重新被罪惡捆縛,他們的情形比較不知道真道還不如。

本章經文所論假師傅的行事,其主要特點是:有較豐富之屬靈知識卻沒有生命。假師傅之所以能迷惑信徒全在這一點。他們若完全沒有真理的知識就無法迷惑信徒;若有真理知識又有生命,就不至於成為假師傅;但正因為他們裏麵並沒有生命,在性情上仍然是屬魔鬼的,順著情欲行事,為「敗壞」所轄製的,而外表上卻具屬靈的外貌,甚至在宗教的事上站在「師傅」的地位上,結果就成為假師傅了!

── 摘編自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的經文解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