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信息

聖靈的工作帶給基督徒的一係列信息,見證和詩歌等。
正文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經文解析(17)-5

(2006-05-25 22:20:12) 下一個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經文解析(17)-5

在基督裏合一:我們有寶貝放在瓦器裏(十七) -- 彼得前書第五章經文解析

經文解析的修訂是在聖靈的光照帶領下。一切感謝讚美榮耀歸給主!

(五)、對受苦教會的勉勵(5:1-11)

一、勸勉作長老的(5:1-4)

1、長老之職責(5:1)

【彼前五1】「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

(文意批注)

「長老」在聖經裏有時又稱為監督,如(徒20:28-35),注意其中(徒20:17)稱「長老」,而在(徒20:28)則稱「監督」(參多1:5,7;提前3:1-7;5:17;亦同樣將監督與長老混為一談),可見這兩種名稱實際上是一種職分。所以在初期教會中,長老就是教會在靈性或行政上的領袖。執事則係辦理事務方麵的,其職權在長老之下(徒6:1-6;提前3:8-12)

在此彼得用三種自稱:

A、「我這作長老的」

他這種自稱,能使受書人中作長老的人感到,這位身為十二使徒領袖之一,又曾按立過許多長老的彼得,到了這麽年高德望的時候,仍和他們同樣是作長老的,這是他們的榮耀和安慰。

彼得這種自稱,亦顯示以下的教訓,是站在與其它作長老者相同的地位上發言的,他並非站在一個上司的地位,對於下屬的工作困難亳無經曆與體驗,隻憑地位的權力而高談闊論。

B、「作基督受苦的見證」

這句話包含有兩方麵的意思:一方麵是說彼得以其本身的經曆來證明基督為人受苦,按彼得曾親身跟隨主約有三年,這些見證都是彼得所親自經曆過的,可見他的見證是十分確切而有把握的。

這句話另一方麵的意思,就是憑著他為基督受苦,而為他作見證。彼得不但親自看見基督為人受苦(參3:18),更是很樂意地為見證基督而受苦(徒4:1-3;4:21-22;5:17-32,40-42;12:1-19)。這樣忠心為主受苦而作見證,就是他作長老盡職的態度。

注意,「作基督受苦的見證」連接在「我這作長老」之後,這後句是為前句的最好注腳。作長老並非作大官,乃是作一個使人知道基督如何為人受苦,並甘願為基督受苦的人。

C、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

這「榮耀」當然是指基督再來時所帶來的榮耀(1:7,13),這句話暗示基督將來要顯現的榮耀,有我們在現今所無法領略得到的奇妙。所以使徒稱它為「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與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是相關聯的(提後2:11-13;太19:28;路22:30;約一3:2)。注意,彼得在這裏不是盼望將來與主同享榮耀,乃是用一種肯定的語氣,論及他自己乃是一個與主「同享榮耀」的人,正如他是一個長老,一個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一樣。他在今世如何是一個為主受苦的長老,在天上他也如何是一個與主同享榮耀的人。

主在世時,曾經論及他自己的受苦和將來所要顯現之榮耀(參可8:31-38;9:1-8),彼得都曾親自聽見,並在山上榮光中見過。所以在這裏,他很有把握地論及信徒為主受苦與將來的榮耀。

2、長老工作的原則(5:2-3)

在此使徒勸勉並指導那些與他同作長老的人如何牧養神的群羊。他自己曾受到複活主的勉勵,要他牧養主的群羊(約21:15-19)。這裏給我們看見彼得已照主的話牧養他的群羊,又勸勉他的同工如何牧養主的羊。

【彼前五2】「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文意批注)

「牧養」是含有保護、看顧、養育、引導的意思在內。牧人應負責為羊群找有水草的地方,並保護他們不受野獸的侵襲,引領他們行平安的路。在此給我們看見作長老幾個重要的原則:

A、應站在一個受委托的地位上

「在你們中間神的」,表示這些羊群並非「你們的」,乃是神放在你們中間的,是神所委托的。一個牧者應站在管家的地位上牧養。

B、要照神的旨意照管

「照管」(參W. E. Vine《新約字解》)有監視、慎守之意,在(來12:15)譯作「謹慎」,就是很小心看顧的意思。牧者對於主的群羊應當留心照管,看看他們有無懈怠、患病、走迷、受傷,而隨時給予援助、督促、責備。英文「照管」譯作oversight(照顧、監視)。

「按著神旨意」,亦即照神真理的原則、聖靈的指教而引導他們。不是隨人的私意,順從人的願望,乃是向神負責,按神的願望而牧養他們。

C、要出於甘心

「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即不是消極方麵由於人的催促,和出於屬人的意念或礙於情麵,而不得不擔起牧養的責任;乃是積極地甘願順從主的呼召,而牧養主的羊。這不是說凡是人所分派的事工都不作,乃是說不要等人的分派,為著不敢得罪人的緣故而作,乃是為主的緣故而樂意去作。

聖經勸勉信徒存樂意的心奉獻(林後9:7),在此則告訴我們,在一切神的聖工上,都應當甘心樂意地去作。

「不是出於勉強」,亦即不是出於人意的勉強。保羅曾說他傳福音是「不得已」(林前9:16),但他的「不得已」並非人的勉強,乃是神愛的激勵,聖靈的催逼使他不能不接受神的要求。

D、要有純正動機

「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貪財」指不應得的錢財卻貪圖獲得。原文該字是由「可恥」與「獲得」二字合成。本句顯示當時的長老是專職牧養教會的人,且是接受教會供給的(提前5:17),所以說「不是因為貪財」。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推廣為,不要為著薪金的多寡而接受教會聖工的職責。

聖經對於教會工作者如何接受供給,並未限定任何方式。因為聖經所注重的,不是方式,乃是內心與動機。主的仆人最重要的是忠心事主,不計較待遇,也不藉任何形式獲取人前的榮耀和尊敬。

【彼前五3】「也不是轄製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文意批注)

E、要作群羊的榜樣

「不是轄製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轄製」有憑權力或武力壓服人,使人受自己統治管製的意思。新舊庫聖經譯本作「威嚇」。長老對群羊應以榜樣為感召,而不是藉權力威嚇。聖經對於教會負責者如何盡職的教訓,都是要他們像一個服事人的人,用謙卑的態度服事主所交托他們的「羊群」,絕不可用專橫傲慢的手段。

對於用「榜樣」來領導「群羊」,彼得曾親自接受主的教訓(約13:4-5)。榜樣的意思是自己先實行,然後使其它的人也跟自己的樣子行。但榜樣不是包辦,不是代替了別人的本分,不是自己勞碌作工,而讓信徒坐下不動;乃是自己事奉神,又使信徒照樣事奉神。耶穌基督就是所有信徒的榜樣。

3、長老的賞賜(5:4)

【彼前五4】「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文意批注)

牧長指主耶穌(彼前2:25),一切牧養教會的人都是在他手下工作的,他們必能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注意,「永不衰殘」原文是一種不會雕謝的花名。這裏用這個字,是要表示長老所要得的榮耀冠冕,是永遠常新,其榮耀不會日漸減少的。

古希臘人除皇帝戴冠冕外,還有運動場競技的優勝者亦可戴樹葉編織的冠冕(參林前9:25;提後2:5)。猶太人則在結婚時,新婚夫婦頭上也戴冠冕以表示喜樂(賽61:1;歌3:11)。聖經中提及忠心信徒所能得的冠冕,除本處外尚有:

A、不朽壞的冠冕(林前9:25)。

B、生命的冠冕(雅1:12;啟2:10)。

C、公義的冠冕(提後4:8)。

二、對一般信徒的勉勵(5:5-11)

1、勸勉年幼的應順服年長的(5:5上)

【彼前五5】「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文意批注)

「年幼的」是指教會中年齡幼小或靈性較幼稚的人,或是指教會中職位較低的人,他們應當順服「年長的」。「年長的」指一般年齡或靈性較長進的人,原文與上文的「長老」同字,作長老的當然一般是在年齡或靈性上比較長大的。上節是勸勉作長老的人應如何按神的意旨盡職,在此則勸勉信徒應當如何順服。

「順服年長的」,這是今日教會青年所需要的信息。不但為遵從聖經的真理應當這樣,就是以今世的一般團體來說,也都需要每一個團體的成員,服從一般規律和他們的領袖,否則就無法推動他們的工作。

2、勸勉眾人都要以謙卑束腰(5:5下-6)

不但年幼的對年長的應順服,就是「眾人」,不論年幼的對年長的,或年長的對年幼的,或年齡、學識、恩賜、職位相當的,都要用謙卑束腰,彼此順服;亦即用一種像仆人等候主人吩咐的態度,接受弟兄的勸告或指正。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但能順服比他年長或職位資格較老之人的勸戒,也能順服那些比他年齡、職位、資格、靈性不如之人正確的勸戒。

「彼此順服」,一方麵表示信徒彼此之間,都需要互相用真理提醒,又互相為著服從真理而彼此順服。另一方麵亦暗示那些年長的人,不能單憑他們的年長,便要求年幼的一味順服他們,而不顧真理的準則。反之,他們自己有錯失時,也當同樣接受人的勸告。這是真正要實行真理的人所應有的態度。

「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阻擋原文意即將自己放在反對神的地位上,正如交戰的雙方列陣相對之意。所以,驕傲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與神對陣的地位上,這樣當然被神阻擋了;任何驕傲都是出於無知,因為我們的好處都不在神以外(詩16:2)。

「賜恩給謙卑的人。」反之,我們若要承受神的恩典,就要謙卑,謙卑是對真理--神有基本起碼的認識;謙卑才讓神可以多多賜恩給我們,並把我們升高。

【彼前五6】「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

(文意批注)

「你們要自卑」,自卑的原文在(路3:5)譯作「削平」(但是,其餘各次如:太18:4;23:12;路14:11;18:14;林後11:7;12:21;腓2:8;4:12;雅4:10都譯自卑),使神的旨意可以在我們身上通行無阻。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太 23:12 )

“務要在主麵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

在神麵前我們理應自卑,因為我們本是如塵,如虛空的,我們被神所造,靠他而立,為他所造,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神領受的。任何自以為是都是出於無知的緣故。服在至尊至聖的全能造物主下,是我們受造物的本分。

「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因主耶穌也曾自取卑微以致於死,而被神升為至高(腓2:5-11)。這樣地自卑,能使我們在苦難中順從神的安排,甘於承認自己的卑微,本是應當受羞辱與苦難的,這就等於把自己放在神大能的手下,使他可以按照他的時候把我們升高。

在此提醒信徒應留意神的手。一切臨到我們的事,不要隻看人的手,而應看見是神的手段,要借著一切臨到我們的各樣事,訓練我們成為他合用的器皿。

按聖經記載神的手有多處:

A、創造的手(來1:10)。

B、施恩的手(拉7:9)。

C、保守的手(約10:29)。

D、罰罪的手(徒13:11;詩32:4)。

E、高舉的手(徒2:33)。

F、戰爭的手(出3:2;7:5)。

G、大能的手(出6:1;代下6:32)。

所以我們自卑而服在神的手下,實在比憑自己的力量與人爭競要明智。

「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這是一個寶貴的應許,說明神不會永遠讓我們卑微。他必會叫我們升高;但不是照我們自己的時候和意願,神要隱藏我們在他的手下,直到他自己的時候。惟有他知道在什麽時候把我們升高,才是最安全、最適合而不至使我們自高自大的。若我們不服在神的手下而自己升高,其結果必然很快跌倒,不能成為神「耐用」的器皿,而隻合一時的使用。舊約的大衛王雖早已受膏為以色列王,卻不肯自己去推翻掃羅,仍然忍耐地等候神的時候到了,才登基作王,這實在是我們最好的教訓。

3、要將一切憂慮卸給神(5:7)

【彼前五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文意批注)

憂慮是信徒靈性的一大阻礙,又會引致信徒陷入錢財的迷惑之中(太13:22)。主耶穌曾勸勉門徒不要為世上的衣食憂慮(太6:25-34),乃應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就都要加給我們了(太6:33)。

憂慮不但是不信的表現,且有輕視神的能力,疑惑神的信實之含意,表示我們不敢信神的看顧,恐怕他有疏忽之處。所以「憂慮」也是一種罪。

「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與腓立比書中的教訓「應當一無掛慮」(腓4:6)意思相同。本節的「一切」與(腓4:6)的「一無」,都表示神對我們的掛慮無不擔當,我們的難處無一不可交給神。

「卸給神」並非不負責,乃是讓神作主,交給神負責,倚賴神為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太11:28-30;詩68:19;來13:5)。「卸」原文與(太27:5)之「丟」,(路19:35)「搭」,(徒27:19)「拋」同字。「卸」表示我們要將憂慮如卸貨一般卸給神。我們每日人生的經曆中,會有許多的事使我們憂慮。不論是經濟的負擔、家庭的生活、工作的責任等等--都會像貨物一樣,積聚在我們「人生的船」上,我們必須把它卸給神--一個永不下沉的碼頭--便可以從他那裏得享安息。

「因為他顧念你們」,這話解明我們應當將一切憂慮卸給神的理由,他既是顧念我們的,則對於我們所「卸」給他的一切難處,必不會輕忽不顧。反之,我們若不將一切憂慮卸給他,乃是表示我們對他的「顧念」有所懷疑。天天擔負我們重擔的主是值得稱頌和完全信靠的(詩68:19)。

4、要謹守儆醒抵擋魔鬼(5:8-9)

【彼前五8-9】「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曆這樣的苦難。 」

(文意批注)

上節論將憂慮卸給神,本節則勸告信徒要謹守儆醒,可見「憂慮」與「謹守儆醒」有關係,因憂慮會使信徒掛心今世的事,而在靈性上打盹、不儆醒。憂慮使我們的眼睛多看到屬世方麵;謹守儆醒則使我們的眼睛多仰望神那方麵。我們必須先將一切憂慮卸給神,才能在患難中也可以謹守儆醒。「謹守」表示對仇敵的防範十分周密;「儆醒」表示對仇敵的詭計應付得很迅速敏捷。

為什麽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吼叫的獅子」,就是饑餓的獅子,是凶猛而可怕的;「遍地遊行」,就是多方尋找機會的意思。上文3節已將信徒比作「群羊」,在此則以魔鬼比作餓獅,盡一切機會,要吞吃信徒。這比喻顯示信徒乃是生活在充滿危險的環境中--有吼叫獅子遊行的環境--而信徒本身又像「羊」那麽軟弱,這樣,當然應當謹守儆醒,以防備魔鬼的計謀了。

「可吞吃的人」,暗示並非一切人都是魔鬼所能吞吃的,那些軟弱而打盹的人,才是它所能吞吃的。所以我們戰勝這凶猛仇敵的方法,就是作一個剛強的人。正如第九節所說的:「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這堅固的信心也就是剛強的信心。我們不能希望魔鬼可憐我們的軟弱,我們隻能顯出「堅固的信心」,靠著主,使它不能「吞吃」我們。信徒在神麵前應如羊羔那麽馴服,但在魔鬼麵前,絕不可像羊羔一般順服。這「堅固的信心」也能使我們有一種堅定的態度,來拒絕魔鬼的試探。我們切不可在試探之前存著觀望和猶豫不決的心意,乃應用堅定不肯妥協的態度來抵擋它。這「堅固的信心」,讓我們靠著神,與神更接近,而不會有被獅子吞吃的危險。另一方麵,魔鬼吞吃信徒,不用苦難,而用誘惑,這也同樣是信徒當謹守儆醒的。

「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曆這樣的苦難」,本句顯示當時信徒正在經曆苦難,這些苦難亦是魔鬼試探的一種,要使他們在苦難之中跌倒。這裏提醒那些信徒,他們的受苦並不孤單,並非隻有他們才遭受這樣的苦難,神並非偏待他們,或撇棄他們,以致他們如此受苦;事實上一切和他們同樣有信心的弟兄,也都同樣遭受苦難。這句話也指出了他們所走的路並沒有錯誤,他們和許多其它忠心的聖徒是同一蹤跡的。基督徒與魔鬼的爭戰是不可避免的。基督徒都當效法主耶穌基督,靠著裏麵的基督作得勝者。

5、信賴賜恩的神(5:10-11)

【彼前五10-11】「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文意批注)

在此先提及我們所信的神是怎樣的神,乃是「賜諸般恩典的神」。(彼前4:10)曾說到神有百般的恩賜,是為我們服事他而賜下的;在此諸般的恩典則是為應付我們生活上的各種需要或患難而賜下的。諸般的恩典足以應付諸般的患難,使我們能在不同的試探中得勝(林前10:13)。

「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可見神召我們的最終目的,絕非要我們為他犧牲什麽,乃是為叫我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帖前2:12;帖後2:14)。既然這樣,他就必賜下諸般的恩典,使我們不致因所遭受的苦難失敗,反倒因所受的患難而得享他的榮耀。並且他選召我們的恩典,足以作為我們必得享他榮耀的保證。

「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等」在這裏是一個重要的字,表示信徒先經試煉而享榮耀,乃是一種必然的先後次序。在我們未享他榮耀之前,神必須有所等待,必須先完成他造就我們的計劃,使我們在患難和各種試煉中,經曆他所賜的力量,得著他的「堅固」和「親自成全」,然後與他同享榮耀。所以這「暫受苦難」,乃是我們進入榮耀之前必經的鍛煉和學習,使我們的靈命得以強壯長大,合乎神的要求。神不是免去我們的苦難,而是在苦難中,賜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勝過苦難。所以我們切不可因苦難的來臨,便以為神不是真要賜福給我們;反之,苦難倒是使我們能十分真切地經驗神諸般恩典的機會。成熟的基督徒都會視神的管教和十字架的功課為神幫助我們成長的恩典。

「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這裏特別稱頌神的權能;神既是有權能的神,管理一切臨到我們的事,我們就不可因暫時受的苦難而喪膽。因為那掌握我們生死禍福,為我們判斷曲直的,並不是人,乃是有永永遠遠的權能的神。

【彼前五12】「我略略地寫了這信,托我所看為忠心的兄弟西拉轉交你們,勸勉你們,又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

(文意批注)

「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在患難中最容易疑惑神恩典的真實可靠,這裏向信徒證明神恩典的真實。

「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在患難中得勝的秘訣,就是繼續在神的恩典中站穩,繼續仰賴神的救恩,在各種困難上經曆他的拯救。

【彼前五13-14】「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願平安歸與你們凡在基督裏的人!」

(文意批注)

這是結語的問安和祝福。「我兒子馬可」,是彼得的福音的兒子,馬可。

「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親嘴問安是當時信徒問安的習慣方式。

「願平安歸與你們凡在基督裏的人」,這裏結語祝福時,特別注明平安是歸給「凡在基督裏的人」,這是否表示彼得不願為那不在基督裏的人祝福?不是,這乃是因為神所賜的平安和福氣,隻有在基督裏才能得著;他們若不在基督裏,縱使彼得為他們祝福,亦屬徒然。

── 摘編自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的經文解析。

(雅 4: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