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秀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波羅的海(四)柏林

(2016-06-30 15:09:44) 下一個

波羅的海(四)德國 柏林

 

早上7點郵輪停靠德國東北部港口 瓦爾內明德 Warnemunde,晚上9點離港,靠港14小時。

這裏原是默默無聞的東德小城,現在發展成德國北部海濱度假旅遊地,2005年建起停泊大型遊輪的碼頭。小城有公路和鐵路通向內陸,公路240公裏至柏林大約2個半小時左右,火車至柏林單程3個小時多。

 

1、瓦爾內明德 Warnemunde

 

2、乘大巴前往柏林,路上風光

我們將在柏林遊覽 5 小時,但是除去交通、排隊上洗手間、吃中飯,實際遊覽時間是非常有限且緊張的,所以一部分景點隻能是車遊,到地方了導遊喊一嗓子左邊/右邊是哪哪,大家基本靠眼睛看,拍到照片屬於幸運,拍不到或拍糊屬於常態哈~~~,所以照片質量都不好見諒哈,完全是走馬觀花看柏林。

回想一下柏林遊,好象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西柏林跟原來的西德是完全不接壤的,西柏林的四周都是原來的東德,所以被稱為‘孤島’。

 

3、柏林西郊的夏洛特堡皇宮 Charlottenburg Palace,皇宮由腓特烈一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委托建造,始建於1701年,之後經過 曆代國王擴建和改建,夏洛特堡皇宮內部曾被描述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709年著名的琥珀室就曾經落成於此,1716年國王腓特烈.威廉將琥珀室作為禮物贈送給沙皇彼得大帝。我隻拍到皇宮一角。

二戰期間夏洛特皇宮受損嚴重,1945年以後重建,改為觀光博物館。

 

4、車經過夏洛特堡皇宮,等把相機拿出來拍照的時候,一輛載著難民的大巴正好經過擋住了鏡頭,結果就是皇宮與難民合二為一的照片,好在難民們也在看皇宮沒人看我這邊,不然我膽小還不敢貼出來呢,嗬嗬~~~

 

5、坐落在大角星廣場的 勝利柱 Victory Column ,1864年為慶祝普魯士在幾次戰爭中獲勝而興建,後增了高8.3米,重35噸的勝利女神維多利亞青銅雕塑,柱子上一圈圈的金色裝飾是從丹麥、奧地利等國家繳獲的戰利品 - 大炮的炮筒。

 

6、蒂爾加藤公園 Großer Tiergarten,勝利柱周圍的城市公園。公園總麵積2.1平方公裏,是柏林第二大市內公園

 

7、有好幾條大街從公園中穿過,其中也包括六月十七日大街

 

8、六月十七日大街  在二戰前原名夏洛特堡道 Charlottenburger Chaussee,盟軍攻克柏林後曾在些進行勝利閱兵,戰後為紀念1953年蘇軍鎮壓東柏林的示威(史稱東德六一節事件)而在1990年德國國慶節上改名為六月十七日大街。

 

9、勃蘭登堡大門 Brandenburg Gate,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10、勃蘭登堡大門前的街頭藝人,我給了小費,他很配合的跟我姐姐拍照

 

11、勃蘭登堡大門離原來的柏林牆非常近,位於東柏林一側,冷戰時期地處東、西柏林的隔離帶中,屬於軍事禁區。作為德意誌統一標誌的勃蘭登堡大門在冷戰時期又成了德國分裂的象征。這裏原來是柏林牆。

 

12、原柏林牆地帶的井蓋

 

13、地麵上那條水泥線就是原來柏林牆的位置

 

14、菩提樹下大街 Unter den Linden ,觀光馬車

菩提樹下大街是橫貫柏林主城的大街,西起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東至 巴黎廣場 Pariser Platz,菩提樹下大街是沒有菩提樹的哈~~

 

15、蘇聯陣亡將士紀念碑 ,1945年5月蘇聯為紀念攻克柏林戰役中死亡的 80,000 名將士而建立。

 

16、 蘇軍紀念碑旁邊的坦克

 

17、國會大廈 Reichstag,興建於1817年,大廈從選址、征集設計方案直到落成,過程長達20餘年。

 

18、德國在一戰後摒棄帝製走向共和,1894至1933年間是德意帝國的帝國議會,二戰時希特勒利用“國會縱火案”契機實現獨裁統治。蘇軍攻打柏林時、為了將紅旗插上這座象征希特勒獨裁統治的國會大廈,與德軍奮戰三天,德軍約有一千人陣亡,而蘇軍陣亡人數大約二千。

 

19、國會大廈頂部。二戰後這座建築遭到廢棄,1960年代局部得到翻修,直到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的時候才得以完全恢複,從1994年開始每五年德國聯邦大會在這裏選舉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開始成為德國聯邦議院的會址。

 

20、這96塊坐落在國會大廈前的黑色大理石板,是1992年9月建立的,為了紀念被希特勒納粹殺害的96名德國國會議員,石板上刻著每位遇害國會議員的名字

 

21、坐落在柏林博物館島的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是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間,二戰期間遭到盟軍轟炸並發生火災,圓頂被大火焚毀落入地麵。戰後人們搭起臨時的圓頂來保護大教堂

大教堂的修複工作從1975年開始,1993年教堂重新開放,重建後教堂原先的很多設計和裝飾被簡化了,看起來還是在維修中啊

 

22、大教堂上的裝飾

 

23、大教堂外牆上的一塊塊‘補丁’是修補二戰留下的槍炮創傷的痕跡

 

24、柏林舊博物館 Altes Museum ,是柏林博物館島上最古老的一座博物館,建造於1823年至1830年間,主要展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品。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位於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 Spreeinsel 的北端。柏林所有博物館都由此發展而來,是柏林的旅遊重點。1999年,因建築與文化的結合,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25、舊國家畫廊  Alte Nationalgalerie 是博物館島上一座美術館

 

26、柏林洪堡大學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家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和弟弟亞曆山大.馮.洪堡所創立,擁有十分輝煌的曆史,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柏林洪堡大學2012年6月入選為11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

 

27、世界文化宮 House of World Cultures

 

28、1990年柏林牆被推倒時,特意保留了1.3公裏長的一段柏林牆作為紀念,柏林市政府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118名藝人在柏林牆上作畫,大多都是以東西方壁壘解除、民主、自由為主題,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俄羅斯藝術家創作的《兄弟之吻》,畫麵中前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正抱著東德總書記昂納克行俄羅斯親吻禮

柏林牆 Berliner Mauer,是德國分裂期間東德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全封閉的邊防係統。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67.8公裏,大約有 136~245 名試圖翻越柏林牆的人被槍殺,它是二戰後冷戰時期的標誌性建築,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

由於這段柏林牆經常被塗鴉,柏林政府已經在牆前麵設置了欄杆,據說正在設想建立永久性的欄杆保護這段柏林牆。

 

29、這幅畫是《國際牆》,大意是莫斯科的紅牆,中國有長城,任何地方都有牆,柏林有柏林牆。

 

30、街拍,元帥利奧波德王子 Generalfeldmarschall Fürst Leopold 雕像

 

31、紅色的雙塔建築是 弗裏德裏希韋爾德教堂 Friedrichswerdersche Kirche ,是柏林的第一座新哥特式教堂,興建於1824-1831年

 

32、柏林電視塔Berliner Fernsehturm,由東德興建,1969年10月3日落成,原為365米高,1990年增加了天線增高3米,成為368米高,是德國最高的建築。電視塔的圓球在陽光照耀下會反光成一個十字架,這個現象被稱為“宗教的報複”The Pope's revenge,據說東德政府想了很多方法想消除球麵的反光,都無濟於事,被認為是對東德政府壓製人民宗教自由的報複。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是陰天,看不到這一景了。

 
 
33、柏林亞曆克斯市政廳,建於 1869年
 
 

34、施普雷河 Spree,是條流經德國薩克森自由州、勃蘭登堡、柏林、和捷克的河流,最後注入北海。全長403公裏

 

35、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這座建築建於1988年,原是東德“工會聯盟”總部,1990年德車統一後改作“柏林會議中心”,這是一座多功能綜合大樓,占地麵積7900平方米,建築麵積26000平方米。1999年8月被中國政府買下,同年11月中國駐德大使館從波恩遷至柏林這幢大樓,之後進行了全麵改造,增添了一些中國元素。

 

離開柏林前我們經過一片居民區大樓,導遊指著一個停車場說:這裏就是以前的希特勒地堡。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殺,5月8日,德國宣告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1959年東德政府曾經想炸毀地堡,因地堡結構複雜而沒有成功,德國統一後這裏地上重建成為居民樓的停車場,隻立了一塊牌子做了簡短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想讓納粹的狂熱分子把這個地方供奉起來。

 

36、柏林西部港口

 

謝謝大家,未完待續,下一期:愛沙尼亞 塔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