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理平衡
(2011-07-24 20:00:34)
下一個
四、心理平衡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礎。60%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引起的。情緒不好、喜怒無常、緊張不安、、憂鬱沮喪等都會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各器官生病以致生癌。生氣嚴重時可把人氣死,而性格開朗、樂觀豁達、充滿自信、心態平和、則活的瀟灑,健康長壽,這些已經得到科學研究證明。
事實上,,無論人生如何一帆風順,總會有緊張、壓抑、煩惱之事。單純講,“不想”、“忘掉”、“轉移注意力”都是不現實的。文體活動雖然有益,,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何調整心理平衡呢?綜合美國D.S.波爾斯博士創立的“格式塔法”,對家人、朋友、、同事、社會,要牢記“三個八”:
1、 強化八種心理
(1) 不要胡思亂想,就想現在。不要總想明天的事,如養老、死亡、疾病、不少人成天想病怎樣發展,往往是自己把自己嚇死了。古人早有說法,“莫將身病為心病”、 “肩上百斤不算重,心頭四兩重千金”。也就是說,心理負擔過重,心累是極有害的。要有帶病也能長壽的信念,科研已經證明,實際例子不少。法國大作家雨果,40歲心髒病突發,幾乎送命,人們惋歎這顆巨星要殞落了,但他不悲觀,堅持鍛煉,又寫出《悲慘世界》名著,壽高84歲。倍受磨難馬寅初教授,不懼身心摧殘,活到91歲,又生了腸癌,仍頑強麵對,甚至下肢癱瘓,仍堅持上肢運動,“從容恬靜”地對待生活,壽高達101歲。也不要老懊悔過去的事,如名利得失、、職級變化、痛苦之事。把你的思想集中到今天、現在幹什麽,現在怎樣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2) 不想遠方,就想這裏。對於遠方的事,你無能為力,不必杞人憂天,問題是急也無用,對問題實際毫無幫助,生活在這裏想這裏的事。
(3) 不先下結論,要先調查分析。遇事不要先判斷,先下結論,現發表意見。。要先聽、先看、先分析,以避免與他人不必要的矛盾。
(4) 不輕信名人,要獨立思考。就拿科學家、權威,他也不是樣樣精通,還是要自己多看、多問、多了解,不受幹擾,也不盲從,獨立思考,自主行動。
(5) 不總想到成功,要有失敗準備。遇事要做好接受不愉快、甚至挫折和失敗的思想的準備。愉快、不愉快都是相對的,要有既接受愉快。有接受不愉快、挫折和失敗的思想準備,才不致感到突然,受到打擊。
(6) 不作猜想。著重實際。不要作物根據的想當然、胡猜疑,實際是給自己過不去。麵對現實,不胡猜,不鑽牛角尖,想開點,著重於實際。
(7) 不作推理,直接感受。直覺思維是最好的心理品質,不要過分強調邏輯思維,對社會、對子女、對所有人,不要總是想你應對我怎樣。更不要這也不滿那也不滿,那也牢騷。
(8) 不作攀比,要自得其樂。你做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你有你的光彩,我有我的亮點。我就是我,從自己做起。瓊.貝茲說的再清楚不過了,“你無法選擇如何死去、核實離去,但你能決定此可怎麽活。”總之,做自己所能及的事,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
2、 克服八種心理弱點
(1)疑心症。常以虛擬的因果關係猜想別人的言論
及議論,讀了某些醫學文章,對號入座,懷疑自己生癌有病,疑心重重。
(2)操心症。對家人、兒女、親友總是事無巨細,都放不下心,以至為此操勞,還要煩惱。
(3)擔心症。對子女、親友、朋友難辦的事,不願、不會、不敢說不,擔心會傷害對方,失去友誼,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給自己帶來莫大的精神壓力。正如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說最短、最老的字—'好’或'不’,都需要慎重的考慮”。不會說“不”,往往使自己處於被動。
(4)焦慮症。做事心急,連等車排隊普通小事也要焦慮,以至於聽到熟悉的人故去,也會莫名其妙聯想自己,產生恐慌、焦慮。
(5)孤寂症。兒孫在嫌煩,兒孫驅趕寂寞,不願郊遊,不願參加活動,麵對困難及不愉快隻是悶悶不樂,甚至暗自流淚。
(6)應該症。企求絕對公平而抱怨對自己不公平,強調當年自己如何如何,應該對自己如何如何。
(7)依賴症。總想別人讚自己,實質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總想依賴別人,一旦失去依賴依靠,就無法支撐自己的情感。
(8)內疚症。企求完美,到頭來是自己或別人都難以承受。甚至過分內疚、自責,實質是畸形的責任
3、記住八點生活細節
(1)出門前想想三關了沒有,即關窗、關電視、關煤氣。
(2)出門前想想三樣帶了沒有,既鑰匙、錢包、手機。
(3)袋有備忘錄,凡物井然有序,凡事按時去做。
(4)心中想著朋友,有煩事找知心朋友、親友交談,善於宣泄。
(5)經常想到心理平衡“一、二、三、四、五、”即:真正重視“一個”,以健康為中心,權、名是一時的,財產是後人的,健康才是自己的。經常實踐”兩點“,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充分認識“三個忘記” ,忘記過去、忘記年齡、忘記恩恩怨怨,注意“三個不”不要不服老、不急躁、不生氣,康德說得好,“生氣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努力做到“四樂”,進取有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處世求得“五然”,凡是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惕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
(6)概括說來,應有喜有樂之心,性情開朗、樂觀豁達、處世大度。人際關係應像鄭板橋所說,“千裏家屬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舉一反三,有這種氣度心理就會不斷調節,適應求得平衡。
(7)我寫了一首座右銘,“人生總會有煩惱,想開放下是個寶。謙讓豁達心底寬,長生仙藥不用找。”
(8)你要是心理知足,生活就會幸福;你要是淡薄名利,一切都會如意;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一片明亮;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
科學發展和研究表明,人可以活到150歲,而現在往往是未老先衰,早病早亡,主要原因就是平衡失調。一般來說,平衡失調,易於生病,發病總是有蛛絲馬跡,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進一步再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酒財色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裏邊藏,誰能跳出牆外邊,不能長生壽也長。”說的就是生活方式十分重要。概括用通俗話來說,就是要健康長壽,做到兩管兩放,既管好你的嘴(營養平衡),放開你的腿(動靜平衡),解放你的腦(心理平衡)管好你的環境(環境平衡)。隻要把握住細節平衡,就可以健康活過百歲。
最後,請大家牢記養生之道四句話,“平衡是根本,適度是核心,堅持是基礎,細節是關鍵”。一句話細節決定活百歲。
文章轉自好朋友山菊家,和更多的朋友們分享,在此一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