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 Sum Dialogue

一名穿梭於中國內地、香港與紐約的「港漂」法律人。任職香港保險公司和駐港金融機構。在這裏,我想分享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條文之下那些鮮活的職場故事與生存智慧。 期待與你相遇,品一盅兩件,探討如何更優雅、更智慧地工作和生活。
正文

“Dim Sum Dialogue”想與你聊些什麽?

(2025-10-06 16:18:09) 下一個
你好,朋友。

在香港,“得閑飲茶”很能代表這座城市複雜而迷人的商業文化。

一壺醇茶,幾籠點心。在高效的節奏與精致的細節之間,合作和溝通就在這看似輕鬆的“一盅兩件”裏悄然發生。點心(Dim Sum)的精髓在於“精致、有料、恰到好處”,而這恰恰與香港的商業社會不謀而合。

我是卡芙蘭,一名中國大陸/香港/紐約執業律師,目前紮根香港,從事金融法律。在不同的法律框架、商業邏輯與文化語境之間切換的經曆和視角讓我發現,無論我們的背景如何,隻要身處香港,我們都會麵對相似的課題:如何進行一場高效、得體且智慧的溝通?

我見過因用詞不當而引發的誤解,也經曆過那些想表達卻言辭笨拙的尷尬,更反複琢磨過,在重要的會議中,如何才能清晰地表達立場,又不失那份體麵與周全。

於是,便有了這個小小的線上“會客間”—— Dim Sum Dialogue (點心對話)。

在這裏,我們不談理論,隻品嚐那些“有料”的點心:

它或許是一份“蝦餃”,皮薄餡靚,正如我們追求的專業表達:精準、清晰,且內容紮實。

它或許是一客“燒賣”,用料十足,宛如那些即學即用的技巧:樸實、管用,能立刻解決問題。

它又或許是一碟“鳳爪”,入口軟糯,回味悠長,恰似那些隻可意會的“人情世故”:需要耐心品味,方能領悟真意。

那麽,在這間“茶樓”裏,你能品嚐到什麽?

我為你準備了如下的“菜單”:

一、 鎮店之寶(The Crown Jewel) 

這是功夫菜,需要慢工細活。它們是構建護城河的幹貨與底層心法。

• “廚房係列”:探尋支撐商業的底層邏輯與原則,比如如何看透一份合同背後的“廚房”機密。

• “茶道係列”:思辨個人成長的命題,比如探討東西方思維在商業決策中的碰撞。

二、 招牌點心(Signature Dim Sum)

這是解決日常難題的實戰手冊,聚焦於具體的場景和案例,即學即用。

• “點心係列”:拆解真實案例,招招實用。

• “品茗係列”:分享職場感悟與“求生”故事,聊聊那些年的困惑與心得。

三、 茶水小食(Quick Bites)

這是我們的輕鬆部分,形式短小。

• “一句話錦囊”:分享一個讓郵件更地道、表達更專業的詞匯或句式。

• “圈內快評”:對最新行業動態或監管政策,給出即時解讀。

• “讀者來信”:精選讀者提問與精彩留言,進行真正的“Dialogue”。

人生如早茶,職場似點心。不必正襟危坐,無需點滿全席。隻需擇一二合胃口的,細細品味。

Pick your dim sum, and let's talk!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