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求實

家庭和本人近百年的經曆
正文

征調 1944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3)

(2025-08-27 20:59:48) 下一個

至少17位大學生譯員在征調過程中為抗戰勝利犧牲生命,西南聯大被征調學生中第一位犧牲的是黃維同學。黃維同學是西南聯大1944屆外語係畢業生,軍事委員會英文訓練班結業後,原本分配到美軍機場,他主動要求隨遠征軍去更危險的緬甸戰場,在部隊撤出緬甸搶渡怒江時犧牲。還有在空軍中擔任譯員的繆弘同學,1945年七月,奉命傘降廣西柳州後,在進攻日軍丹竹機場時,和戰士們一起衝鋒,被日軍狙擊手擊中,英勇犧牲。

由於有大學在校史記錄中回避這段曆史,有的犧牲同學甚至沒有查到完整的姓名。

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南開大學)有詳細記錄,目前可以查到十位有犧牲地點的同學名單:

黃維,西南聯大。在部隊撤出緬甸搶渡怒江時犧牲。

繆弘,西南聯大。抗日戰爭勝利前夜,1945 年 7 月 31 日,在收複廣西平南附近丹竹機場時犧牲。

朱堪,曾儀,吳若衝, 西南聯大。1944 年入緬作戰,隨軍撤至怒江會通橋時,被日軍追擊而犧牲。

王文,西南聯大。在空軍中犧牲。

澹台瑋,西南聯大。為了架設通訊線路被日機擊中犧牲。

朱晦吾,沈宗進,西南聯大。駕機與乘坐的飛機飛越“駝峰”遇到惡劣天氣失蹤。

楊大雄,交通大學。遠征軍向東作戰時犧牲

張姓同學,重慶大學。犧牲在緬甸戰場。

1945 年 9 月 27 日,全國譯員聯合會在昆明舉行集會,追悼抗戰中殉國 14位大學生譯員。

在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原西南聯大舊址)矗立著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刻著834位 西南聯大從軍學生的名字。這些學生的大多數都是作為盟軍譯員從軍。複製的紀念碑也矗立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中國的高等學府,這是為了紀念這些大學生從軍為抗日戰爭所做出的貢獻。

上左、上右、下左、下右,分別為位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原西南聯大舊址)、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抗戰期間被征調從軍學生紀的念碑。原碑用圍欄保護。

(圖片來源:1950年代回國:抗戰老兵中的留美知識分子  科學春秋   2017/08/26 程宏)

1945 年 8 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戰勝利,陸軍美軍顧問和空軍美國航空隊回國,同年 9月 24 日,在召開使命完成典禮大會後宣告中美合作所結束並解散. 最後一位美國海軍人員於 1946 年一月回國。從軍學生譯員陸續複員。複員的譯員領取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外事局和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部分別簽發的離職證明書,憑這兩份證明回校領取大學畢業文憑。這次征調的曆史因抗戰勝利就此提前落下帷幕。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外事局局長何浩若指出:“譯員之重要,實為東亞解放戰爭中盟軍之耳目喉舌,盟軍缺少譯員,幾無法行動” 。在中國戰區各戰場,在印緬中國遠征軍, 在各航空隊,在中美合作所和戰地服務團,中國譯員翻譯情報、傳遞信息、聯絡工作,以大無畏的豪情,戰勝千難萬險,完成各自崗位的工作任務,他們繼承了中華民族熱愛祖國反抗侵略的光榮傳統,為了抗日救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抗戰勝利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1945 年 7 月 6 日,美國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戰區美國對日作戰的支援,總統杜魯門下令給在中國戰區做出卓越功績 52 位譯員頒發自由銅質勳章。

不可否認,抗戰中的這次征調是由國民政府主導。征調工作的主要領導人蔣介石,商震,蔣經國,何浩若都是國民政府與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由於國共兩黨的政治理念不同,被征調的 1944 年大學畢業生因抗戰從軍經曆解放後特別是文革中備受艱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迫害,以筆者父親為例,文革中被抄家,遊街,批鬥,關押,更有人甚至為此付上生命代價。 征調當事人,1944屆中央大學畢業生洪光煃先生在他的回憶中道出了同學們的心聲:“世事滄桑,想當年風華正茂,莘莘學子投筆從戎,為著國家、民族的危亡,懷一腔熱血,盡匹夫之責。工作中處處不忘為國爭光。然四九年以後,曆次政治運動,每每戰兢。最烈文革,被掛上“美國翻譯官”的大牌子,大捱批鬥。管製勞動五年,控製使用五年。不知何罪?不亦悲乎。”

令人欣慰的是,10年前,在紀念抗戰勝利 70 周年之際,中國政府為健在的被征調的部分大學生譯員頒發了抗戰勝利 70 周年紀念章和證明書,肯定了他們為抗戰勝利做出的貢獻, 台灣海基會還為有的在海外的譯員頒發了有馬英九簽字的抗戰勝利紀念證書和證章, 以紀念他們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讓人們不應忘記,在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危亡的戰爭中,在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征途上,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為了世界和平,他們的貢獻也為這段偉大曆史寫上了濃重的一筆。

 

本文除了引用父親生前的回憶,還主要參考了征調當事人,中國大陸的專家學者,抗戰期間在華的美國老兵組織發表的刊物,及相關的黨政領導幹部在改革開放以後發表文章文獻如下:

台灣 TVBS【LIE】馬英九今赴重慶 與市委書記袁家軍見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h6XoPVpOw

 

抗日戰爭與中國知識分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10月

聞黎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北京衛視. 檔案   紀念飛虎將軍陳納德誕辰130周年

 

投筆從戎 抗日救亡

王式中, 征調當事人, 1944年 西南聯大畢業生

2015-05-06 

https://www.krzzjn.com/

 

我做美軍翻譯官的日子

王德懋、王列先,  征調當事人,1944年中央大學畢業生  

2023-11-16

http://www.1937nanjing.org/kanzhanlishi/laobingkoushu/2021/0511/3988.html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800 學子從軍記---1944屆從軍學生的譯員生涯

《近代史資料》  總109期  2004

何宇,征調當事人,1944年西南聯大化學係畢業生,中國政府頒發的抗戰勝利 70 周年紀念章獲得者,原石油部北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多人合著)

 

洪光煃校友的抗戰回憶錄      那時我們正年輕--我的抗戰經曆

洪光煃,征調當事人, 1944年中央大學土木係畢業生

2017-06-23

https://civil.seu.edu.cn/2017/0623/c1251a192297/page.htm

 

抗戰老兵之子:走在追尋民族之魂的路上

CND刊物和論壇     2017年9月14日

撰文|嚴    俊

 

1944年華西協合大學青年投筆從戎

發布時間:2015年09月09日作者:戚亞男https://info.scu.edu.cn/rwcd/info/1017/1516.htm

 

抗戰時期重慶翻譯研究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5年1月1日   

廖七一  四川外語大學教授 (多人合著)

 

關於中美合作所的一個曆史誤會

新華網轉自北京日報. 2010-10-17 [2011-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5)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館長,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SACO News       Issue No. 38,May 2010;    Issue No. 39,Nov. 2010;    Issue No. 40, Jun. 2011

 

SACO News      Home page of each issue

 

1950年代回國:抗戰老兵中的留美知識分子

科學春秋   2017/08/26

作者:程宏(科學史研究者、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戰鬥的青春 ——抗戰時期盟軍中的學生譯員

《中國檔案報》2019年6月14日 總第3386期 第二版  劉長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