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鐵血襄陽》連載(32)
(2025-08-22 01:01:35)
下一個
[本章梗概:
雨夜密謀:蒙古將領郭侃冒雨拜訪南宋降臣杜瑛,尋求攻宋策略。杜瑛詳細分析南宋三大致命弱點:法度廢弛、兵備糜爛、糧餉斷絕,提出庖丁解牛戰術,指出襄陽是南宋的咽喉要害。
戰略爭議:忽必烈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攻宋方案,劉整提出溫水煮青蛙的長期圍困策略,主張先收買南宋將領呂文德;阿術則主張速戰速決,兩人在朝堂上激烈爭辯。
帝王決斷:忽必烈最終采納劉整的戰略,任命阿術為征南大元帥、劉整為副元帥,同時強調攻占襄陽後要保護文化、學習漢法、嚴禁劫掠,展現出一統天下的雄心與政治智慧。
暗流湧動:劉整在獲得兵符後露出複雜表情,暗示他作為南宋降將內心的矛盾與野心,為後續故事發展埋下伏筆。
本次寫作重點圍繞蒙古攻宋戰略的製定過程,通過杜瑛的分析、朝堂辯論和忽必烈的決策,展現蒙古滅宋的關鍵戰略轉折點,同時刻畫各具特色的曆史人物形象。
第32章 雨夜問策
相州城的夏雨來得急,青瓦屋簷淌下的雨水連成珠簾,將整座城池籠在朦朧水霧中。郭侃勒馬停在杜瑛草堂前,蓑衣上的雨水順著皮革縫隙往下滲,在靴邊積成小小的水窪。
將軍,這杜老學士當真知曉破宋之策?隨行的師爺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聲音壓得極低。
郭侃沒有作答,抬手叩門。指節敲在榆木門板上的悶響,混著簷下鐵馬叮當聲,在雨夜裏格外清晰。門縫裏透出的燈光忽明忽暗,像極了宋人畫裏的風雨歸牧圖。
門吱呀一聲開了條縫。杜瑛的白發在油燈下泛著枯草般的光澤,他眯起眼睛打量來人,喉間發出破風箱似的咳嗽聲。案頭堆著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被風掀起一角,露出密密麻麻的批注。
杜老學士。郭侃抱拳行禮,鎧甲上的雨水濺在青磚地上,“冒雨叨擾,實為軍情緊急。”
杜瑛側身讓出路來,袖中滑落的《唐律疏議》卷軸啪地掉在地上。他彎腰去拾,枯枝般的手指在燈光下顯出病態的蒼白。是為伐宋之事吧?老人聲音嘶啞,像鈍刀刮過樹皮。
油燈忽地爆了個燈花,將杜瑛臉上的溝壑照得愈發深邃。他推開案頭硯台,墨汁濺在《宋史》封皮上,暈開一片烏黑。郭侃注意到老人指甲變形得厲害,顯然是常年執筆所致。
南宋如今就像座蟲蛀的破屋。杜瑛突然拍案,震得筆架搖晃,“頭一件叫法度廢弛——自紹興年後,敕令多如牛毛,賈似道之流拿堂帖當聖旨使,這叫’律令是死的,權臣是活的’!”
郭侃眯起眼睛,無意識敲打案幾的手指突然停住:“如此說來,臨安刑部倒成了胥吏做買賣的勾欄了?”
窗外閃電劈過,瞬間照亮雨幕中幾個佝僂的流民身影。杜瑛冷笑數聲,從袖中抖出一封密信。絹布上的墨跡被雨水洇開,呂文德私吞軍糧三千斛幾個字格外刺目。
二一件叫兵備糜爛。杜瑛咳嗽著指向密信,鄂州守軍三月未見餉銀,連弓箭腰刀都典當幹淨!他突然激動起來,枯手指向窗外,“三一件叫糧餉斷絕!江淮水田十稅其七,農戶賣兒鬻女——”
驚雷炸響,郭侃看見老人眼中迸出駭人的精光。杜瑛蘸著茶水在桌上畫線,茶湯蜿蜒如漢水。破宋當如庖丁解牛,專找筋骨縫隙。他指甲劃過木桌,發出刺耳聲響,“襄陽就是宋人的咽喉!若從唐鄧出鐵騎,截斷漢水糧道…”
茶碗在郭侃掌中碎裂,瓷片紮進手心卻渾然不覺。血混著茶湯滴落,在桌上暈開猙獰的圖案。熱氣升騰間,他仿佛看見襄陽城樓在烽火中崩塌的幻影。
[禦前論戰]
燕京大都皇宮的鎏金燭台將忽必烈的眉間陰影拉得老長。郭侃單膝跪地,鎧甲與青磚相撞發出鏗然聲響:“杜瑛曾言,立國根本不外三樁——法度、兵甲、糧草。今觀南宋,三樣俱廢,此乃亡國之兆。”
忽必烈指尖輕叩扶手,金戒在檀木上刮出細痕。侍從展開的羊皮地圖上,朱砂標記的箭頭直指襄陽。
末將請為先鋒!阿術突然起身,腰間金刀撞得沙盤戰旗晃動。他扯開衣襟,心口的箭疤在燭光下泛著暗紅,“九十日內,必讓宋人過完最後一個中秋!”
眾臣嘩然。劉整卻平靜地取出沾泥的銀錠:呂文德在鄂州藏著比軍械庫還大的地窖。他獨眼中閃過譏誚,“襄陽六年軍餉,三成進了他的私庫。”
忽必烈把玩的波斯瑪瑙突然停住。他看向八思巴,這位帝師輕撫念珠:“劉整之策,暗合兵法要義。”
爭論聲漸起時,忽必烈突然拔劍劈向沙盤。寒光閃過,襄陽水門模型應聲而裂。三十年烽煙,宋人倚仗的不過是水門鐵索。他抓起黃沙任其流瀉,“漢水非長江,七百餘裏漕運,夠賈似道醉死十回也等不到援軍!”
[金殿決策]
黎明前的薄霧中,兵部尚書手捧詔書疾步而出。絹帛上的朱砂印璽未幹,在晨曦中泛著血色的光。
敕封阿術為征南大元帥,賜金虎符!內侍尖利的唱喝刺破寂靜,“劉整晉鎮國上將軍,領副元帥職!”
忽必烈玄色龍袍掠過丹陛,九旒冕冠的玉珠折射出十二道華光。他忽然轉身,聲如金磬:“入城敢效王全斌殘蜀舊事者,不論勳爵,皆付有司斬首!”
劉整攥緊兵符的手指節發白。將熄的宮燈在他眼底投下跳動的陰影,那道橫貫左臉的舊傷疤微微抽搐。殿外傳來白鴿振翅聲,混著遠處鐵甲碰撞的錚鳴,漸漸消失在應天門的晨霧中。
接下來故事可能會沿著這些方向發展:
降將心結:劉整撫摸舊傷疤的特寫,暗示他作為南宋降將的複雜心理,為後續他與呂文德的秘密聯係埋下伏筆
文化衝突:忽必烈強調保護襄陽碑碣、學習漢法的細節,預示未來元朝漢化改革與保守派蒙古貴族的矛盾
戰略隱患:阿術九十日破城的狂言與劉整長期圍困策略的分歧,暗示未來襄陽戰役可能出現指揮體係的內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