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說

輕鬆不失嚴謹,簡單不乏深刻
正文

《第三種存在》壹IV. 變中不變

(2025-07-26 18:47:13) 下一個

第三種存在

壹、流逝的河

IV. 變中不變

「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楞嚴經》

時間是什麽?它是飛奔的箭,流逝的河。孔子曾站在岸上感歎「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曾說「萬物皆流、無物常住」【7】。時間是一條不停止的河,我們在河水中漂泊,波濤中起伏,我們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都在流動和變化當中。更糟的是,凡是在時間中流變的,注定在時間中流逝。不存在青春永駐的身體,也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曼妙的女身、莊嚴的佛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角鬥場,建造者當初殫精竭智,最後都成了斷壁殘垣。《楞嚴》上說「變者受滅」,這四個字乃是一條鐵律。它揭示了萬物的結局,同時也是在勸告世人,不要在感官的世界裏尋找永恒,因為那裏沒有。


致敬佛陀、致敬赫拉克利特

有人讀了這樣的話,也許認為佛法是徹底的虛無主義。也許有人會說,信佛沒有永生的盼望,麵對宿命隻能空發徒勞的歎息。若能靜心坐上一會兒,且細心傾聽《楞嚴經》上佛陀與一位老人的對話。這位老人是古印度一位國王,當年六十二歲。他把自己的身體比作行走的火把,在燃燒中緩緩化成灰燼。老人略帶傷感的回憶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歎如今「發白麵皺」,身體好像冬天的枯枝,精神宛如昏昧的落日,恐怕很快就要與世長辭【8】。佛陀對老人說:「變白的是你的頭發,變皺的是你的肌膚。你徒為身體的衰老傷感。但你可知,在變老的身體中有個不變的?」【9】。這個「不變的」是什麽?後文自有分曉。

【7】柏拉圖在《克拉底魯篇》中引用赫拉克利特的話:「Everything flows and nothing stays」。
【8】《楞嚴經》卷二:「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麵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9】《楞嚴經》卷二:「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