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存在
壹、流逝的河
III. 六塵之「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在佛教經典中,「相」字出現的次數特別多。比如,在漢地流傳最廣的《金剛經》中,除了代詞助詞,使用最多的就是「相」【3】。我的講述就從這個簡單的漢字開始。
漢字「相」有著非常久遠的曆史,它在甲骨文中的寫法是:眼睛望著一棵樹【4】。眼睛代表感官,樹代表感官中的事物。因此在佛法中,「相」字代表呈現在感官中直觀的景相。比如,呈現在眼中的煙雨樓台、春花秋月;呈現在耳中的流水潺潺、鳥鳴嚶嚶;呈現在舌尖的美味,鼻端的清香,指尖的柔軟,乃至浮現於腦海中朦朧的往事。這六種形式的「相」,在佛法中稱為「六塵」,分別是「色聲香味觸法」【5】。除按感官分類,「相」還可按親疏分為「自身」與「外境」。與自己形影不離的身體是親近的,佛法稱為「正報」;身外浮雲般的塵境是疏遠的,佛法稱為「依報」【6】。這是「相」的另一種分類。為什麽稱為「報」?我們會在後文中細說。
在所有「相」中,「身體」離我們最親最近,也是每個人最關心的「相」。從早到晚,我們花很多心思在它身上,用精美的食物喂養它,用華麗的服飾打扮它。而在所有身體中,年輕女性的身體最能引起感官的愉悅。特別是在夏天,女孩子的身體就像鮮花一樣開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傾倒著無數的眾生。從古至今,從來都不缺乏對女性身體的讚美。古老的《詩經》上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相比古人,現代年青人的表達更加坦率,他們幹脆把女人比成「菜」。這個比喻也許暗含不敬,但卻是形象和貼切的,因為女人的確色香味俱全。
每一個夏天都是美好的,美麗的女子,孩子們的歡笑,總是令人流連忘返。遺憾的是,美好的事物總是經不起歲月的打磨。就像西方古老詩歌裏寫的:「時間摧毀了青春的嬌妍,時間摧殘了美人的眉黛」。當代人更直白的表達是:「歲月是把殺豬的刀」。無論雅俗,人們對時光流逝的惋惜是一致的。目前對抗時間的方法有三種:第一是美容,第二是美圖,第三是假裝忘記。除此之外,並無良策。
【3】《金剛經》鳩摩羅什譯本,全文5175個字,「相」字出現83次,排名第14。比「相」字出現次數更多的漢字是:須、菩、提、如、來、世、人、是、不、有、何、以、說。
【4】《說文》:「相。省視也。從目從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相,做動詞是仔細觀察的意思,比如相麵、相馬。做名詞指被觀察的東西,比如手相、星相。
【5】相指六塵,根據在《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6】《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二:「依者,凡聖所依之國土,若淨若穢;正者,凡聖能依之身,謂人天 、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諸神、菩薩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