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如簡

是一個故事,不是某一頁——而是整本書,尚未寫完
正文

在灣區的這些年

(2025-08-25 13:04:19) 下一個

以下純屬個人感受,不構成普遍真理

一、共通點

公司裏絕大多數人背景驚人相似。國內本科、來美讀碩然後留下,美本畢業留下,或者博士轉CS留下。大家幾乎有著同樣的路徑和軌跡。
工作和生活圈子裏,大多數是同質化的“碼農生態”。

不過好像是有新的政策吸引了其他背景的人來灣區創業或從商

二、社交和生活狀態

單身男生在這裏的社交生活應該是並不容易,男女比例失衡,姑娘很少,已婚的同事們下班都在家陪伴家人,其他族裔的人群社交圈也相對封閉。

剛來灣區的第一年,大家還能去采櫻桃、爬 Mission Peak、開一號公路。可隨著新鮮感的消退,生活變成了公式:上班、下班,周末約飯/爬山/桌遊/羽毛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甚至有人願意開車一兩個小時,隻為去海底撈排隊。無聊感滲透在生活的縫隙裏。

三、房價之重

房價永遠是這裏繞不開的話題。灣區三麵環山,土地有限很多區域被劃為自然保護區
本來可以通過高密度住宅來緩解,但“NIMBY”文化盛行,人人反對在自己家附近建樓。加上 Prop13 的法案,導致房主惜售,市場流通量極低。
再加上碼農們強大的購買力,房價一再推高。早期如同我一般碼農們購買了房子的,如今也在升值中賺了不少。後來人就可能需要考慮的更多,於是出現了那句經典的灣區老話:“回頭看都是 deal”。無論是小黑屋換大房子,還是學區房的升級換代,open house永遠門庭若市,買家瘋狂加價。

四、焦慮與比較

在這裏,總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焦慮

新人比誰的包裹大

工作三五年的人比升職跳槽

工作十幾年的比 title 高低

買房的比地段

有娃的比學校和升學。

不知名公司的想進 FAANG,FAANG 的想跳去獨角獸;T3 想升 T4,T5 想升 T6。比來比去,心裏永遠不得安寧。


五、優點依舊動人

當然,灣區也並非全是陰影

工作機會多,薪資水平高,確實給了人實現財富自由的機會。
氣候宜人,不用忍受酷暑和嚴冬,陽光燦爛的日子超過200天。
生活便利,中國人多,各種超市和中餐館應有盡有,很多時候仿佛生活在加州小中國。

周邊可玩的地方不少,冬天去太浩湖滑雪,夏天去海邊,出海釣魚,生活也有輕鬆的一麵。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