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前幾天就在寫這篇文章了,來來回回整理了下,本來還需要完善的更多,最近遇到好幾次類似的事情,因此,趁著這個機會發表該文章
從武大圖書館事件看網絡暴力
2023年,一場發生在武漢大學圖書館的糾紛,曾被全網認定為“男生性騷擾女生”的事件,引發鋪天蓋地的輿論狂潮。
數以萬計的網友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對當時還隻是大一的男生發起網絡暴力,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2025年,隨著法院判決塵埃落定,事實終於浮出水麵,性騷擾不成立,女生敗訴。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5LB2JVV05561STF.html
如果你回溯這件事的始末,會清晰地看到人性之惡在網絡時代的多種麵孔,草率、盲從、冷漠,乃至殘忍。
人性之惡,不總是像電影裏的反派那樣張牙舞爪。更
多時候,它是潛伏的,是“無所謂”的,是冷漠和自私的集合體。
我想起自己以前在一些論壇上發帖時的經曆。
原本隻是想分享生活、記錄思考,卻總能在評論區撞見一些帶著惡意的人。
有人刻意歪曲你的文字,有人嘲笑你的經曆,還有人毫無理由地進行人身攻擊。
這種毫無成本的惡意,總是讓我懷疑,他們在現實中也如此嗎?
網絡環境像一層保護膜,隔開了現實的約束,也遮住了良知的鏡子
在鍵盤背後,他們不必直視受害者的眼睛,也無需為自己的言語付出代價。於是,惡意變得廉價而豐盛。
武大事件讓我細細琢磨,很多人遭遇網絡暴力後,心理創傷遠超出旁人想象。
那些肆意踐踏他人的人,也許敲完鍵盤就心安理得地去睡覺,絲毫不知自己的話語可能成為壓垮別人最後一根稻草。
心理學家曾說過,人性的惡很多時候來源於“去人格化”,當我們看不到對方的臉,看不到對方的痛苦,就更容易釋放惡意。
這些話的背後,是冷漠,是漠視他人感受的傲慢。惡的本質,並不一定是主動傷害,有時隻是被動地無視,或者在看熱鬧時添上一把火。
我也曾見過一些人,在網絡裏興致勃勃地獵奇,攻擊,圍觀,每一次點讚和跟風,都在為惡意的傳播助推力。
他們或許不會親手做壞事,卻甘願成為惡意的擴音器。
這次事件之所以引發共鳴,是因為它折射出一個殘酷現實,在現代社會,信息比刀子還快,而人性在虛擬空間裏比現實更容易滑向陰暗。
武大事件是一個縮影。性騷擾是惡,指責受害者是惡,冷嘲熱諷更是惡。
而這些惡與我曾經曆的網絡惡意有著共通之處,它們都建立在“我可以不負責任”之上。
有人曾說:“現代社會的人,心裏住著兩個人,一個是體麵的自己,一個是網絡裏的野獸。”
我深以為然。
寫下這些,不僅僅是為了譴責別人內心本身存在惡的人,而是為了提醒自己,麵對惡意時,我個人能否不沉默、不附和、不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