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正文

AI曼哈頓計劃的重啟:從互聯網共建到算力同盟

(2025-10-21 19:29:58)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技術篇(美利堅卷)

AI曼哈頓計劃的重啟:從互聯網共建到算力同盟

一、製度基因:美國的時代性命題

美國的科技浪潮,從十九世紀的鐵路、二十世紀的電氣與原子能,到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本質上都是製度化的創新運動。

這種創新並非單純的技術突破,而是一種國家與資本合謀的社會工程。每一次重大科技變革,都以時代性命題作為正當化敘事鐵路是統一大陸,原子能是保衛自由世界,互聯網是信息民主,而人工智能則是文明續命。

這種命題工程資本敘事的閉環,是美國製度力量的核心。它允許國家在創新初期保持放任,而在臨界點時迅速集中資源,形成全球標準。因此,美國的AI戰略不是孤立事件,而是鍍金時代模板與曼哈頓計劃的再演化。

二、三十年前的製度雛形:互聯網時代的開放式國家工程

回望三十年前,美國的互聯網崛起並非偶然,而是一次分布式的國家計劃。

1. 製度起點在冷戰科研體係。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啟動ARPANET,為防禦核打擊設計分布式通信網絡。這一體係後來民用化,成為互聯網的前身。美國政府通過科研撥款與大學項目,以標準開放的方式,為民間創新預留空間。

2. 資本機製來自矽穀的風險投資製度。八十年代的矽穀是財政部與國防合同係統的外包延伸,斯坦福工業園與軍工合同的集中,孕育了風險投資與創業製度的結合。互聯網商業化,是私營資本承擔公共基礎設施風險的實驗。

3. 標準與擴張建立在協議開放之上。TCP/IP協議由政府資助開發,卻免費向全球開放。這種開放表麵上是技術共享,實質上是戰略部署,使世界其他國家依賴美國的協議棧與服務器體係,從而確立製度主權。

4. 泡沫破裂後的製度遺產。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但留下了亞馬遜、穀歌、蘋果等長期基礎設施。這印證了美國製度的慣性:即使一次金融泡沫破滅,也能沉澱新的網絡骨架。

三、當代重演:AI的垂直整合與曼哈頓化

與互聯網時代的去中心化不同,當下的人工智能浪潮體現的是再中心化。美國不再強調自由創新,而以國家安全、能源與算力集中為核心進行垂直整合。

1. OpenAI與微軟代表算法主權的政治化。微軟投入巨額資金並綁定Azure雲平台,使OpenAI成為事實上的國家級研究機構。ChatGPT不僅是商業產品,更是美國公共算法標準的雛形。

2. 英偉達成為硬件與製度的中樞。其CUDA生態構成美國算力的底層標準,AI模型訓練幾乎全部依賴Nvidia GPU,算力因此成為製度性資源。

3. AMD承擔製度平衡角色。美國維持AMD在高性能GPU領域的競爭,以防止壟斷失衡,形成受控競爭格局。這與冷戰時期波音與洛克希德的並行策略類似。

4. 甲骨文代表算力的商業化中樞。以數據庫與雲服務為基礎,參與OpenAI模型訓練與推理。微軟、英偉達、甲骨文、AMD構成橫向聯盟:雲與算法、硬件與驅動、數據體係與冗餘,共同形成資本化協作的再中心化結構。

5. 財政與資本結構進入新的鍍金時代。互聯網時代的資本邏輯是用戶即流量,如今的邏輯是算力即貨幣。Nvidia與微軟的市值暴漲,反映出算力租賃已被視為長期債權,與十九世紀鐵路債券的邏輯如出一轍。

四、從開放到集中:製度結構的根本轉向

互聯網時代主張開放協議與市場自治,AI時代則轉向封閉協議與安全優先。

這一轉變的核心在於地緣政治。冷戰後美國以網絡開放統治信息流,中俄數字體係崛起後,美國必須以封閉算力重新掌控信息權。

AI曼哈頓計劃的目標有三:

能源獨立,確保算力基礎的可持續供給;

算法主權,確立倫理、安全與內容的國際標準;

資本控製,讓華爾街成為AI時代的財政部。

這三者對應十九世紀鐵路時代的燃料、軌道與信貸三元結構。

五、曆史回聲:美國的製度連續性

從互聯網到AI,美國始終以公共敘事合法化與私營資本執行的方式重建霸權。三十年前的互聯網以開放與連接為名輸出製度,三十年後的AI以安全與控製為名收回製度。

前者是擴張,後者是收斂。擴張建立秩序,收斂鞏固秩序。

這正是美國文明的製度節奏:自由是工具,控製是歸宿。從鐵路到互聯網,再到人工智能,美國都在重演同一個邏輯當創新威脅到全球秩序時,它就會成為國家工程。

六、製度餘響:AI曼哈頓計劃的未來回聲

AI曼哈頓計劃的意義,不在於人工智能本身是否成功,而在於它讓美國重新發現了製度的工業功能。

當年互聯網讓美國成為信息共和國,如今AI正使美國成為算力帝國。

十九世紀的鐵路讓美國控製大陸,二十世紀的互聯網讓美國控製信息,二十一世紀的人工智能將讓美國控製智能的分配。

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技術革命,而是一場製度的自我更新。美國再次證明了它的曆史規律:當舊的世界失去動力,它就會發明一個新引擎,並讓所有人都必須通過它來啟動未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