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正文

嬰兒的賬戶:從現金分發到股權注資的製度躍遷

(2025-08-01 21:54:59)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福利篇(補章)》

 

嬰兒的賬戶:從現金分發到股權注資的製度躍遷

 

 

 

一、政策雛形:從市場邊緣人到製度內的“嬰兒股東”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在其連任競選平台上提出一項頗具結構性想象力的製度構想:

 

為每一位新生兒設立“股東賬戶”,由聯邦政府注入1000美元起始股權資產,而非直接發放現金。

 

這一賬戶不可隨意提取,必須等嬰兒成年後才可動用,其間資產在資本市場中長期累積複利。

 

這一看似微小的舉措,實則開啟了美國社會保障結構的製度性擴容——它不是為了替代現有社保係統,而是設計為一種“第二引擎”,為普通民眾提供來自金融體係的資本積累管道。

 

在川普看來,傳統的現金福利往往被家庭短期挪用,最終難以形成資產結構的改善;

 

而股權賬戶則以其不可隨意消費、長期複利增長的屬性,為下一代打下更穩固的財富起點。

 

這是將金融資產民主化的一個製度起點,其目標不在於“救助”,而在於“參與”。

 

 

 

二、製度結構:嬰兒主權賬戶的設計邏輯

 

這一製度設想可被理解為“嬰兒主權賬戶”(Infant Sovereign Account),其核心結構具有以下特征:

 

每位新生兒將由聯邦政府設立一套專屬金融賬戶,初始注資為1000美元,投資於低風險、高分散度的指數型基金,如S&P 500 ETF,或聯邦主權資本平台所持有的藍籌資產組合。

 

該賬戶封存至嬰兒年滿20歲或25歲,不得提取或轉讓,用以避免家庭濫用或過早消費。

 

此製度設計強調“獨立人格”在製度結構中的確認權,從一出生起,孩子就擁有了一個不被家庭支配的個人資產單元。

 

賬戶全生命周期內享有資本市場的自然增長權,假設年均複利為8%,那麽1000美元在25年後將增長為約6848美元。這一增量遠高於絕大多數現金福利所能實現的長期價值。

 

資金來源不來自傳統社保賬戶或稅務福利預算,而是另設“國民資本賬戶”,由財政盈餘、主權基金運營利潤、央行資產回購等多種機製注資,意在構建一個獨立於社會保障體製之外的“國家財富基金”分支。

 

製度目標不在於緩解即時貧困,而在於通過股權分配形式,將未來的資本市場收益權製度化地綁定於全民之上,從而擴大金融參與人口基底,降低社會財富斷層風險。

 

 

 

三、曆史參照:全球“全民賬戶”製度的前身實驗

 

川普的構想並非全然空前,而是在全球主權財富製度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演化與本土化。其參考原型包括:

 

阿拉斯加永久基金。自1982年起,阿拉斯加州每年將石油稅收盈餘注入該基金,再按人頭向全體居民派發年度股息。

 

2022年,每位居民獲得3284美元分紅,是最早的全民股東製度實踐之一。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CPF製度強製為每位公民設立儲蓄賬戶,資金由政府托管並投資於國家關鍵項目與市場指數,是東亞強政府版本的“國民賬戶製”。

 

英國兒童信托基金。2002年工黨政府推出,為每位新生兒提供250至500英鎊的初始賬戶,並設延遲提款期。

 

該製度於2011年被保守黨政府終止,反映出不同政治取向下製度延續的挑戰。

 

美國內部早期提出的“Baby Bonds”方案。

 

由民主黨議員Cory Booker提出,主張為低收入新生兒設立年度注資信托賬戶,用於教育、購房等用途,強調的是收入補償與族群平權;

 

而川普版本更強調資產參與與國家資本結構的廣泛綁定。

 

可以說,川普此番提出的製度更接近一種“資本主義版的國家育嬰賬戶”,

 

既具有美式市場製度的特征,又試圖嵌入一種新的社會契約結構:

 

以資產參與來換取社會忠誠,以複利來取代再分配。

 

 

 

四、製度意義:從金融被動者到製度共謀者

 

該製度一旦落地,將在多個層麵改變美國社會中下層群體的金融地位。

 

首先,它打破了金融係統長期以來隻對資產階層開放的結構性不平等。

 

通過賦予新生兒以賬戶權與股權權,製度為最弱勢個體確立了金融身份的合法起點。

 

其次,它強化了“市場即國家”的認同感。

 

當所有人都是市場的股東時,整個資本市場便不再隻是華爾街的封閉遊戲,而是一種全民的製度共識機製。

 

股市崩潰不再是精英受損,而是國家信用的集體退潮。

 

再次,它培育了製度認同的耐心機製。複利是一種極其緩慢的力量,但隻要堅持,它便具有摧枯拉朽的時間杠杆。

 

而一個社會,若要通過資本而非救濟來重塑階層流動,其前提正是讓民眾對製度有長周期參與的耐性。

 

最後,它為未來的養老金體製提供了第二引擎。傳統社保製度已麵臨人口老齡化與財政不可持續的雙重困境。

 

若所有公民都持有一份長期增值的金融資產組合,便可在退休之後形成“資本賬戶+社保賬戶”的雙軌結構,緩解養老壓力。

 

 

 

五、嬰兒的製度起點,正重寫國家的金融邏輯

 

這項製度設計的真正價值,並非1000美元的數額本身,而在於它所體現出的製度哲學轉向:

 

它不再假設貧窮隻是收入問題,而承認貧窮是資產參與權被剝奪的問題;

 

它不再用現金暫時覆蓋缺口,而試圖用資本複利打通階層的慢通道;

 

它不再將福利定義為對失敗者的同情,而將股權定義為對未來人的期權;

 

它不再將嬰兒看作財政負擔,而將其視作國家製度的合夥人。

 

在川普的這份製度構想中,嬰兒,不再是一個生命起點的自然現象,而是國家資本秩序中的原始賬戶。

 

未來的美國,或將不是一個由消費支出構成的國家,而是一個由億萬小股東緩慢建構的製度共同體。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