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阿立

阿立,杭州人,理工男,浙江大學工學學士、碩士,美國肯塔基大學博士。 近幾年在海外中文網寫些回憶、隨筆、遊記和詩詞曲,筆名杭州阿立。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亞洲藝術博物館3 中國畫

(2025-07-12 03:51:45) 下一個

亞洲藝術博物館3 中國畫

--2025舊金山的小日子係列59

杭州阿立

2025年7月12日

先補個注:

高中同學了悟7月1日發給我微信視頻《打卡舊金山 亞洲藝術博物館》,說館藏珍寶15000多件(實際更多,詳見下),中國部分更是奇珍異寶多多,隨便拿幾件到中國都可以當鎮館之寶。讓我們覺得這麽牛?非得去看看。

7月6日(星期天),我和阿立嫂坐捷運到了舊金山市中心,博物館就在附近。入館參觀2個多小時,拍照拍到手機電池告急。雖然累的筋疲力盡,每一分鍾都值得。

這些天為了寫係列博文整理照片、歸類搞得我暈頭轉向。到底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多少件珍寶呢?

問度娘:

-----

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1959年,芝加哥大實業家布蘭德治同意將其收藏的部分中國古代藝術品捐贈舊金山,其條件是,舊金山必須建立一個新博物館來收藏和展覽這些藝術品。1960年,舊金山選民通過利用發行公債券籌集資金建立新博物館的決議案,博物館開始建設。1966年,博物館建成並正式開放。布蘭德治準備向舊金山捐贈第二批收藏品時,他開出的條件之一,是要求舊金山市成立一個獨立的管理機構,來負責管理這些藝術品,並將這些藝術品用於向人們進行東方文化的教育,教育經費3億美元由舊金山當局提供。市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一個機構——亞洲藝術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市長直接任命,委員會擁有精通亞洲各國藝術品的專家、文物保護專家,並負責籌集和管理博物館所需的大部分資金。博物館從此還擁有了自己的圖書館和影像檔案館。舊金山市政府仍然負責博物館的建築維修、安全保衛和充足資金保證博物館正常運營。1973年,此前一直名為亞洲藝術文化中心的博物館正式更名為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布蘭德治在1975年去世之前一直繼續著自己的收藏。他將他所有的亞洲藝術收藏遺贈給了博物館,使之擁有了美國最大的亞洲藝術收藏之一。布蘭德治總共為舊金山捐贈了超過7700件亞洲藝術品,全部收藏在亞洲藝術博物館。博物館總共有超過17000件藝術品,是美國最大的專門亞洲藝術品收藏。

博物館擁有的中國青銅器、陶瓷和亞洲佛像雕塑是藏品的強項,在博物館界名聞遐邇。藏品中的一尊中國青銅製佛像,據考證為公元338年的作品,是所發現的最早的中國青銅佛像,被博物館視為鎮館之寶。

-----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

書接上集《亞洲藝術博物館2 韓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7/7290.html

如前所述,博物館展廳連著展廳。我們從二樓的中間大門開始(事後知道是尾部),沒有及時看到展覽館的分類介紹。邊走邊看、邊拍照,想當然把大中華的佛像當作韓國的了。

直到看見一幅畫的英文注解Chang Dai-chien,才恍然大悟:張大千,這已是我們大中華的珍寶廳了。

大中華佛像收歸國有:

大中華佛像的文字介紹:

博物館的文字介紹包括佛像案座(紫檀木案)和如三足鼎等,佛像注解為“持金剛菩薩”。佛像的英文“The Buddhist Deity of Vajradhara”按穀哥翻譯,則是“佛教金剛總持本尊”。我對佛教沒有研究(任何宗教都沒有研究),兩者都放在此。

亞洲藝術博物館裏的奇珍異寶逾萬,重中之重當然是大中華的珍寶,幾乎占了整個展覽的半壁江山。這麽多照片到現在還沒整理好一半。篇幅限製,中國部分預感得分8、9集。

開始整理時盡量歸類,這集專注中國畫。

趙少昂畫廊(Chao Shao-An Gallery):

中國現當代繪畫

嶺南畫派和趙少昂

趙少昂(1905-1998)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的高劍父(1889-1933)。1949年後移居香港。學生遍及海內外。他慷慨捐獻給亞洲藝術博物館80副作品,以資紀念嶺南畫派在中華藝術(史)上的特殊地位。

按穀哥、度娘:趙少昂擅花鳥、山水、走獸,承嶺南畫派的傳統,主張革新中國畫,為嶺南派一代國畫大師,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畫風特色堪稱中國花鳥畫一代宗師,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徐悲鴻對其地位的評價:“中國花鳥畫第一人,當無出其右”。

趙少昂 蟬聲幽咽

趙少昂畫廊是在一個展廳的偏室,空間不大,畫作也不多。偏室正麵更多是張大千的作品。趙少昂的作品我隻拍了《蟬聲幽咽》這一幅,當時更想看古畫,沒再拍趙少昂的畫。但我不可能錯過80幅趙少昂的作品,估計博物館展出的隻是大量珍藏的各國珍寶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趙少昂畫廊所在的偏室,正麵主要是張大千的畫作,共5幅。我從偏室的後麵進去,開始不知,隻拍了一張。發覺是張大千的,還有文字介紹,回頭補拍了幾張真相,依然漏了一幅,燒雷(sorry)。

張大千畫作題目照片(The Images of Chang Dai-chien):

張大千畫作的石板彩印(5幅)文字介紹:

張大千(1899-1983)移居舊金山灣區後,1973-1974年間應藝術珍品限量出版社《Editions Press》之邀,創作了2組原始平版印刷作品集(two portfolios of original lithography)。這裏展出的選自第一組作品集。作品集受到極高評價,很快售罄。次年張大千製作了第二組作品集,含6幅畫作。共印刷125份。

這次展出的5幅作品我隻拍了4幅,依次見下。

荷花(白荷):

山穀村落

柿子

山中古寺

阿立注:按博物館的石板彩印5幅作品介紹,上圖應該是“山中古寺”。但我左看右看這幅畫,覺得更像前麵‘張大千畫作題目照片’中的《溪山閑棹》。

接下去看國畫的重頭戲,山水畫

山水畫介紹

江山漁樂圖 盛懋 (元)立軸:

盛懋 江山漁樂圖 介紹:

盛懋是我杭州老鄉(度娘):盛懋(生卒年未詳),字子昭。父洪,臨安(今杭州)人,寓魏塘,業畫。懋承家學,善畫人物、山水、花鳥。早年並得畫家陳琳指點,畫山石多用批麻皴或解索皴,筆法精整,設色明麗。主要代表作有《秋林高士圖》軸(台灣故宮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滄江橫笛圖》軸(南京博物院藏)、《溪山清夏圖》軸(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和《鬆石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幽居山莊圖 (明)立軸:

幽居山莊圖 介紹:

仿居然筆意深山漁樂圖 王 (清康熙年間)立軸(1673年):

王鑑 仿居然筆意深山漁樂圖 介紹:

阿立注:居然是五代宋初著名畫家,和董源並稱董巨,是五代至宋間四大山水畫家之一,其餘則為荊浩,關仝和董源。

山鄉隱逸圖 (清)樊圻 手卷(1645年):

樊圻 山鄉隱逸圖 介紹:

春峰鬆濤圖 (清)王原祁 手絹(1708年):

王原祁 春峰鬆濤圖 介紹:

溪山行旅圖(北宋)範中立 立軸:

佚名 溪山行旅圖 金代 立軸 介紹:

細看文字介紹,《溪山行旅圖》不是北宋範中立的真跡,而是金代某隱姓埋名高人(佚名)仿範中立的作品。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下集《亞洲藝術博物館4 宋元明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