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間的贗品——評電影 The Substance

(2025-10-11 08:24:25) 下一個

這是一個陰鬱的周末早上,天灰得像一張忘了顯影的底片,光線懶洋洋地爬不進屋。我泡了杯涼得快沒味的咖啡,看完《The Substance》,心裏浮上一層冷霧——不是害怕,而是那種被時間悄悄盯上的不安。看完電影,窗外的雲還壓著,像時間在天邊歎氣。我忽然覺得,這片子講的不是她老了,而是我們都在慢慢褪色。

故事裏,Demi Moore 演一個過氣女明星,喝下能讓自己“重獲青春”的藥,卻被年輕的自己吞噬。她以為回到了過去,其實隻是換了個姿勢老去。兩個身體,一具靈魂,一個向前逃,一個往後抓;時間在旁邊看戲,連表都懶得掐。

人怕老,並非怕死,而是怕不再被喜歡。社會把青春當通行證,把皺紋當退場通知。於是人們拉皮、打針、修圖,像在給屍體化妝;連自拍都像拜神,求一張不變的臉,好騙過自己還活在光裏。我們活得越來越像被精心擦亮的舊鏡子——表麵閃著光,映不出真相。

Demi Moore 的表演讓人心驚。她演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一整個文明的焦慮:既崇拜青春,又憎恨時間。她那張臉,美得僵硬,老得倔強,像是在跟鏡頭談判。導演 Coralie Fargeat 借她拍出了一則現代寓言:青春是貸款,衰老是還債。

我關掉屏幕,看見自己在黑鏡裏的倒影。陰天的光不動聲色地打在臉上,像時間的手。

那一刻我明白了:人真正害怕的,不是衰老,而是被時間看見。

青春是表演,衰老才是真相——隻是,大多數人不敢麵對鏡頭開燈的那一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邵豐慧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第一個念頭是找來看看,第二個念頭是,哎,自己不正在經曆著嗎?一定要從別人身上看到殘酷的真相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