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秀風寒

有空就寫點,沒有目的,就是想寫
正文

蔡崇達《命運》:一堂關於死亡與命運的公開課 (下)

(2025-09-03 13:52:11) 下一個

嚐試解讀命運中“神婆”這一人物

 

在第一次讀《命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對神婆這個角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我就想,我一定要再看一遍這本書,重點就看這個人物。在書中神婆是主人公阿太的婆婆,也是當地頗有名望的神婆,她聽得到鬼神講話、可以預知未來,所以人們若想知道遠行親人的下落或者祈福避禍就都去找她。這聽起來是不是頗為玄幻?通俗點說就是此人神神道道的,帶著那麽點“封建迷信“的色彩。那麽,作者為什麽一定要寫這樣一個角色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本書大概講的是什麽。

單純從書名來看恐怕沒人知道《命運》會講些什麽,乍聽像是哲學類參考書,“命運”一詞倒是讓我想起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裏跌宕起伏的音符。“命運”是一個宏大的命題,但也是空洞的。古今中外多少大師嚐試探索命運的本質,但這樣做似乎隻會使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大多數像我這樣的普通人,被命運的洪流裹挾著掙紮前行,卻很少會停下來認真思考:命運到底是什麽?所以感謝蔡崇達先生勇敢地向這個目標衝鋒,也給了我短暫而膚淺地審視它的機會。

《命運》這本書講的是作者外婆的母親——阿太一生的故事,這就讓“命運”這個虛無縹緲的主題有了著力點。阿太的一生從上個世紀初延續到本世紀初,著墨重點在上世紀的前半葉,背景是閩南沿海。那時候海邊的居民多以捕魚和跑船為生,如果運貨到南洋等地則一去就是兩三年,期間生死難卜。所以與內陸地區較為穩定的農耕生產方式相比,沿海地區居民往往麵臨著更大的未可知。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減輕對未知的恐懼,人們往往會去神婆或巫師那裏求問吉凶命途,這使得閩南地區從曆史上形成了濃厚的多神崇拜的“巫”文化。

這就是書裏神婆這個角色塑造的大概背景。神婆為他人算命、揭示他人的命運,她是命運的預言者,是普通人試圖看清命運的途徑或媒介,也是作者嚐試開啟“命運”這個魔盒的鑰匙。

神婆名叫“蔡也好”,是主人公阿太的婆婆,她的性格潑辣果敢、善良悲憫,還頗具喜感,是一個極具魅力的人物。她從小沒讀過什麽書,是個“自學成才”的神婆,“業務能力”還很強,在那個男權社會裏她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而從她的身上我卻看到了類似“人性光輝”的東西,她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善、和生命的堅韌不拔。

神婆出生的時候前邊已經有兩個姐姐了,父親一看又是一個女孩,說了句“也好”,於是,她的名字就叫“蔡也好”。“也好”代表了絕大多數人對待命運的態度,即接受或認命,這也是大多數人的處世哲學。而這個叫“也好”的神婆信命卻不認命,她為他人占卜算卦、揭示命途,卻一生都在跟自己的命運抗爭。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極大地影響了主人公阿太,使她也成為了這樣的人。或許她們的靈魂本身就是相似的,神婆曾對阿太說:從看到你第一眼起,我就覺得你像我。

阿太蔡屋樓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帶著她到神婆那裏去求問姻緣,神婆說她“無子無孫無兒送終”,這句話開啟了神婆對阿太母親長達一年的救贖,也將屋樓與自己的命運緊緊地綁在一起。那晚,屋樓去找神婆理論,神婆卻與屋樓聊了一整夜,給她講自己的身世和第一次認識鬼的故事,那些逗孩子般的玩笑話解開了十五歲孩子的心結。

神婆對屋樓母親的“心理療愈”則是請她觀看自己“辦公”,聽人講一個又一個人生故事,還請她參加一個又一個葬禮,聽別人一輩子的故事。神婆說,人的靈魂就是從人這一身皮囊包裹著的一個又一個故事裏長出來的,而聽別人一輩子的故事可以幫咱們過好這一輩子和下一輩子;觀摩一個個葬禮則是幫助屋樓母親看清生的意義。如果放在現在神婆一定是個“金牌心理谘詢師”,她盡職盡責、業務能力超群、情緒價值拉滿。她的徹夜開導影響了屋樓的一生,從此她被神婆征服,成了她的小跟班。

神婆不僅是屋樓心靈上的引導者,還給了她母親般的無私與大愛。屋樓生不出孩子,便四處托媒婆給丈夫楊萬流續弦,神婆霸氣放狠話“哪個媒婆敢接這事,我讓神鬼都找他算賬!” 當第一個棄嬰被送來時,屋樓和丈夫都不願接受,隻有神婆堅持留下孩子,造就了屋樓日後的子孫滿堂;村子裏來了流民,村民們皆唏噓命運無常,隻有神婆提前看到了災荒年的來臨,早早囤起了魚幹和地瓜幹……神婆總是笑嘻嘻的,無論世間如何動蕩,對她來說都隻像是看了場戲,她像一片沉穩無波的海守護了屋樓的現世安穩,還在死後為她留下了一尊佛,在她心中放下了沉甸甸的一枚“壓艙石”。

神婆常說:“就活下來,偏活下來,活下來看它能拿你怎麽樣。” 確實,隻有活著我們才有了與命運抗衡的資本。神婆看清了命運,卻不認為命運是個隻可以被動接受的事實,它是我們能夠與之討價還價、甚至吵架打架的東西。甚至,命運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命運終究會由我們自己生下,我們終究是,自己命運的母親。這是神婆關於命運的信仰,也是作者蔡崇達試圖傳遞給我們的東西。

那麽最終,蔡崇達如何解釋命運這個命題?在他談到為什麽以“命運”為題的時候,他說,人心的神秘、豐富、遼闊、複雜與未知其實不比星空和深海更容易到達,文學寫作的本質其實跟宇航員和探測深海的科學家一樣,隻是工作的路徑和通道不一樣……作家就是要轉身麵對靈魂深處,去抵達、表達並試圖點亮這些命題……

我想蔡崇達試圖告訴我們命運其實就根植於我們的內心,而這個世界終究就是我們所想的樣子。對於命運蔡崇達做了一個廣義上的探索, 而我們每一個人誰都逃不開這一課,我們終究需要轉過身去,試圖了解自己的內心,並與自己的靈魂共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